告別疼痛!「THE PAIN-FREE PROGRAM」Form 1體力工作者專屬運動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THE PAIN-FREE PROGRAM」中,針對不同的體態(Form)與生活方式(Category),作者提供了精心設計的運動處方,以矯正結構失衡並提升功能性。對於屬於 Form 1 且從事體力工作的人,本計畫旨在透過一系列針對性的動作,改善因髖部前移及核心力量不足而導致的姿勢偏差,進而降低因過度依賴被動組織(如韌帶與關節)而引起的疼痛與功能障礙。

以下介紹的八項動作,均依據「形式隨功能」的原則設計,目的是激活與強化中上背、內外側大腿、臀部及核心穩定肌群,同時注意正確的動作軌跡與身體協調性。


1. 90-90中性背卧反向推舉 (Reverse Bench Press in 90-90 Neutral Back)

動作說明:

raw-image
  • 躺在背上,雙腿搭在椅子或沙發上,形成90°角。
  • 雙臂平放於地,位於肩膀高度,彎曲手肘至90°,使手腕正好位於肘部正上方,雙手掌心向前。
  • 從此起始位置輕輕用力向下壓肘部至地面,隨後放鬆,讓肩胛骨自然向內靠攏,但動作過程中避免聳肩。

推薦組數與重複次數:3 組,每組 15 次

修正建議:若感覺頸部過度參與,可稍微將手肘向兩側降低,避免使用頸部肌群。

運動目的:激活肩胛骨之間及中上背的肌肉,有助於將肩膀拉回至更符合解剖學的正確位置。


2. 仰臥夾腿收縮 (Adductor Squeezes Supine)

動作說明:

raw-image
  • 躺在平地,雙膝彎曲,雙腳保持向前,確保腳、膝、臀在一直線上。
  • 雙臂放於地側,掌心向上。
  • 於雙膝之間放置一個直徑約6至8英寸的球或枕頭,輕輕夾緊並放鬆。

推薦組數與重複次數:3 組,每組 20 次

修正建議:無需額外修正

運動目的:激活內側大腿肌群,這對骨盆穩定性及大腿內側旋轉控制具有關鍵作用。


3. 仰臥外展推壓 (Abductor Presses Supine)

動作說明:

raw-image
  • 躺在平地,雙膝彎曲,雙腳向前保持一直線。
  • 將一條無彈性的皮帶或帶子繞在大腿上,位於膝蓋上方。
  • 輕輕用力向外壓,試圖分開膝蓋,然後放鬆。

推薦組數與重複次數:3 組,每組 20 次

修正建議:若難以感受到正確肌群,可先將膝蓋稍微靠攏,再固定皮帶,有助於將感覺集中在外側大腿與臀部。

運動目的:激活外側大腿肌群,強化骨盆穩定性,同時幫助大腿向外旋轉,對於調整骶髂關節也有正面影響。


4. 坐姿腳跟提升 (Heel Lifts Sitting with Strap)

動作說明:

raw-image
  • 坐在堅固的椅子上,保持膝蓋與臀部均呈90°角,雙腳、膝蓋及臀部保持一直線。
  • 將無彈性皮帶或帶子固定於大腿上方(膝蓋上方位置)。
  • 先將骨盆輕輕向前推,使臀部坐骨穩定且脊椎形成自然的下背弧度,然後在保持外側壓力下,抬起並放下腳後跟,動作主要從大腿上端的肌群發力,輔以小腿參與。

推薦組數與重複次數:3 組,每組 15 次

修正建議:無需額外修正

運動目的:激活髖屈肌及大腿前側肌群,並協助維持正確的骨盆位置與脊椎穩定,有助於增強整體核心穩定力與耐力。


5. 髖部旋轉拉伸 (Hip Rotator Stretch)

動作說明:

raw-image
  • 躺在背上,雙腳平放於牆面上,膝與臀彎曲成90°角。
  • 將左腳踝搭在右膝上,注意保持骨盆與牆面垂直,避免因緊繃而導致骨盆旋轉。
  • 利用左側臀部肌肉輕輕將左膝向牆面推開,保持骨盆穩定,直到感覺左臀部有明顯拉伸感,持續保持。
  • 完成後換右側。

推薦持續時間:每側 1 至 2 分鐘

修正建議:若因髖部過緊而無法保持骨盆正中,可將腳放回地面,但仍依相同方式進行拉伸。

運動目的:有助於延展髖部外旋肌群,調整髖關節位置,進而改善因外旋不足而導致的肌肉緊張與失衡。


6. 後仰式放鬆姿勢 (Sway-Back Pose)

動作說明:

raw-image
  • 使用高度約10英寸的墊子,讓膝蓋處於抬起位置。
  • 膝蓋仍保持在墊子上,身體向前傾下,使雙手觸地,手部位於肩膀正下方,保持手肘伸直。
  • 從側面觀察,髖關節應略微在膝關節前方。
  • 讓腹部自然放鬆,背部隨之輕輕擺動,同時允許肩胛骨自然向內聚攏,頭部自然垂下,頸部保持放鬆,注意感受上背與下背的放鬆。

推薦持續時間:1 至 2 分鐘

修正建議:可選擇以下任一修改方式

  • 將臀部向後靠近膝蓋,以減少下背壓力。
  • 改在地板上進行,不用墊子。
  • 或者以前臂著地,保持手肘彎曲,讓前臂位於肩下,以減輕肩部負擔。

運動目的:使脊椎進入被動延伸的狀態,減輕長時間坐姿或前傾所造成的壓力,有助於恢復正常的脊柱曲線及放鬆背部肌肉。


7. 樓梯腳跟下降 (Heel Drop on Stairs)

動作說明:

raw-image
  • 站立於樓梯底部或門框旁,確保平台高度與單階台階相當,雙腳掌置於階梯上,雙腳間距約4至6英寸,腳尖向前。
  • 一手或雙手扶住扶手,保持上半身直立。
  • 讓腳跟慢慢下降,保持身體從耳朵到肩膀、臀部、膝蓋和踝關節呈一直線。
  • 注意避免彎腰前傾或臀部前移。

推薦持續時間:2 至 3 分鐘

修正建議:可調整腳部在台階上的位置(增加或減少),以改變小腿拉伸的強度。

運動目的:除了明顯拉伸小腿肌群外,重點在於通過保持正確的體態來訓練並強化整體姿勢穩定肌群,讓身體學會在正確位置下保持平衡。


8. 靜態深蹲 (Static Squat)

動作說明:

raw-image
  • 站在一根杆子、扶手或兩個門把旁,雙手在腰部位置抓住支撐物。
  • 將雙腳慢慢走近,使之位於雙手正下方,保持腳尖向前、腳、膝與臀呈一直線。
  • 下蹲至膝與臀彎曲約90°角,雙臂保持伸直,然後主動旋轉骨盆向前,形成下背的自然拱形,同時收胸挺胸、眼睛平視前方,保持此姿勢。

推薦持續時間:30 秒至 1 分鐘

修正建議:如感覺過深下蹲帶來過多壓力,可略微減少蹲下深度或縮短持續時間,但過淺則效果降低。

運動目的:主要增強髖部及脊柱伸展肌群的靜態力量,讓大腿與背部肌肉在穩定狀態下進行鍛鍊,有助於改善整體姿勢及核心穩定性。


總結

本 Form 1 運動計畫專為體力工作者設計,著重於改善因髖部前移、核心力量不足而引起的姿勢偏差。整個計畫通過激活肩胛、內外側大腿、臀部及核心穩定肌群,協助重新建立正確的體態並降低疼痛發生的風險。每個動作均有明確的目的、推薦組數與重複次數,並提供修正建議以便根據個人體感進行微調。持續且有序地執行此計畫,將有助於改善肌肉協調、平衡與穩定性,最終實現無痛與功能性提升的目標。

avatar-img
1會員
16內容數
本身是營養師也兼職健身教練,因為時間有限,所以用AI整理重點幫助自己閱讀,這裡當作閱讀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aron閱讀筆記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介紹了《THE PAIN-FREE PROGRAM》一書中提出的「Form Follows Function」概念,根據個人體態和生活方式,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來改善姿勢、降低疼痛。書中將人體結構偏差歸納為六種主要Forms,並提供自我評估方法和相對應的運動方案,強調運動處方的邏輯和序列性。
本文探討肌酸的運動生理學效應、補充方案、安全性及不同補充形式,並根據國際運動營養學會的立場聲明,提供運動員和專業人士科學實用的參考依據。
現代功能解剖學跳脫傳統解剖學的侷限,強調人體運動系統的整體性與整合性。文章闡述了功能解剖學的核心概念,包含整體觀點、神經肌肉協同、局部肌肉系統(穩定系統)與全局肌肉系統(運動系統)的劃分,以及四個全局肌肉子系統(深層縱向子系統、後斜子系統、前斜子系統、側向子系統)的深入解析。
碳酸氫鈉作為運動營養補充劑,能有效提升高強度運動表現,作用機制在於提升肌肉和血液的緩衝能力,中和運動中產生的酸性代謝物,延緩肌肉疲勞。
HMB是從必需胺基酸亮氨酸代謝而來,有助於降低肌肉蛋白質分解、促進肌肉合成、增強運動表現。本文探討HMB的代謝動力學、最佳補充策略(劑量、頻率、時機)、作用機制,以及對不同訓練狀態、能量限制狀態及年齡層的影響,並闡述其安全性。
藥球訓練是一種有效提升爆發力、核心穩定度及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同時能降低運動傷害風險。此文詳細介紹藥球訓練的定義、四大核心要素(姿勢、方向、動作啟動方式、球的種類)、對運動表現及傷害預防的益處,以及訓練規劃與考量(頻率、總量、強度、動作編排),並提供初學者與進階者的訓練範例。
這篇文章介紹了《THE PAIN-FREE PROGRAM》一書中提出的「Form Follows Function」概念,根據個人體態和生活方式,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來改善姿勢、降低疼痛。書中將人體結構偏差歸納為六種主要Forms,並提供自我評估方法和相對應的運動方案,強調運動處方的邏輯和序列性。
本文探討肌酸的運動生理學效應、補充方案、安全性及不同補充形式,並根據國際運動營養學會的立場聲明,提供運動員和專業人士科學實用的參考依據。
現代功能解剖學跳脫傳統解剖學的侷限,強調人體運動系統的整體性與整合性。文章闡述了功能解剖學的核心概念,包含整體觀點、神經肌肉協同、局部肌肉系統(穩定系統)與全局肌肉系統(運動系統)的劃分,以及四個全局肌肉子系統(深層縱向子系統、後斜子系統、前斜子系統、側向子系統)的深入解析。
碳酸氫鈉作為運動營養補充劑,能有效提升高強度運動表現,作用機制在於提升肌肉和血液的緩衝能力,中和運動中產生的酸性代謝物,延緩肌肉疲勞。
HMB是從必需胺基酸亮氨酸代謝而來,有助於降低肌肉蛋白質分解、促進肌肉合成、增強運動表現。本文探討HMB的代謝動力學、最佳補充策略(劑量、頻率、時機)、作用機制,以及對不同訓練狀態、能量限制狀態及年齡層的影響,並闡述其安全性。
藥球訓練是一種有效提升爆發力、核心穩定度及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同時能降低運動傷害風險。此文詳細介紹藥球訓練的定義、四大核心要素(姿勢、方向、動作啟動方式、球的種類)、對運動表現及傷害預防的益處,以及訓練規劃與考量(頻率、總量、強度、動作編排),並提供初學者與進階者的訓練範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 想要成為一名更專業、更有效的健身教練嗎?你是否曾經因為客戶的動作障礙而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進行矯正? 這門線上課程正是為你設計的!這門課程旨在提升你的訓練技巧,針對現代人常見的動作障礙進行矯正,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忙碌與壓力常讓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照顧與運動的正確方式。許多人即便有心健身,但往往因為缺乏正確的暖身知識和動作控制,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受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給初學、健身愛好者必學身體控制及暖身』線上課程,專為那些想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健身愛好者設計。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運動按摩已成為現代人舒緩疲勞的常見選擇。不只專業運動員,就連日常生活中有姿勢不良或肌肉緊繃問題的人,都能從運動按摩中獲益良多。本文將深入探討運動按摩,從如何有效釋放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到提升運動表現和身體靈活度,讓讀者了解運動按摩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在觸康健®肌應學理念中,疼痛被視為我們身體的朋友,是身體向我們發送的內在訊息,提醒我們內在的需求。
Thumbnail
觸康健® 三階課程為學員打開了探索身體自癒之門,使得安康的平衡更加完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一對一皮拉提斯課程的體驗心得,透過專業指導的課程,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 想要成為一名更專業、更有效的健身教練嗎?你是否曾經因為客戶的動作障礙而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進行矯正? 這門線上課程正是為你設計的!這門課程旨在提升你的訓練技巧,針對現代人常見的動作障礙進行矯正,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忙碌與壓力常讓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照顧與運動的正確方式。許多人即便有心健身,但往往因為缺乏正確的暖身知識和動作控制,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受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給初學、健身愛好者必學身體控制及暖身』線上課程,專為那些想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健身愛好者設計。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運動按摩已成為現代人舒緩疲勞的常見選擇。不只專業運動員,就連日常生活中有姿勢不良或肌肉緊繃問題的人,都能從運動按摩中獲益良多。本文將深入探討運動按摩,從如何有效釋放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到提升運動表現和身體靈活度,讓讀者了解運動按摩帶來的好處。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在觸康健®肌應學理念中,疼痛被視為我們身體的朋友,是身體向我們發送的內在訊息,提醒我們內在的需求。
Thumbnail
觸康健® 三階課程為學員打開了探索身體自癒之門,使得安康的平衡更加完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一對一皮拉提斯課程的體驗心得,透過專業指導的課程,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