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如何展現價值:聊聊Shift Left 思維,如何提升職場競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工程師如何展現價值:聊聊Shift Left 思維,如何提升職場競爭力?


《前言:工程師,別再只是解決問題》

日安,我的朋友!我是元智大學 113、114學年職涯導師-石頭哥(博拉徒專案)。我想在老美以20%課稅,來脅迫我們半導體產業的此刻,很值得聊聊今天的話題。其實你不知道的是台灣晶圓代工、IC設計、封裝測試,整個半導體產業,群聚效應下都是在世界前三強的國家。要不是那個國家隊沒整合成功,被老美撿走,否則DRAM也是世界第一大。

工業4.0與數位轉型浪潮下,工程師的角色正在發生巨大轉變。他們不再只是「問題發生→異常排除」的消防員救火的工程思維,更是被企業期望著你得具備資料科學能力的全方位專業人才。

這種轉型的核心在於「Shift Left 思維」,這是一種在產品開發早期ES, CS, QT, SRA, NPI階段,我們就開始考慮品質和風險的策略,這種思維如果能貫徹到整個組織,鐵定能夠大幅提升效率、提升品質,並且降低成本的損失。

➡️延伸閱讀:

工程師自救包:如何透過AI一次解決你的痛點+效率UP

✅Medium:職場生存術:沒人願意教你,你如何自救?

✅1111人力銀行、石頭哥:當新人,讓你辦事也靠譜的技巧

這也就是我們強調工程師應透過資料處理分析的科學能力,將 Defense Line從終端客戶端(DL#4),提前至出貨前擋住(DL#3),再強一點 Shift Left在當站製程(DL#1),如果更有能力則前推移研發階段(DL#-2),就可以最大化降低品質成本並提升產品可靠度。

因此,今天我想聊聊 Shift Left 思維的意義,以及組織三個環圈中,我們期待工程師扮演的是:資料科學家的角色。那麼到底資料科學家的核心任務是什麼?半導體產業説的Defense Line是指哪些防線策略?如何透過KPI衡量你的工程師是否從從「救火」轉型為「防火」的專家。



一、Shift Left的核心價值:防線左移的經濟效益

什麼是 Shift Left 思維?Shift Left 思維是一種將測試、風險評估和品質控制提前到開發流程早期的策略。傳統的開發模式往往在產品完成後才進行測試,這種方式不僅耗時,且修復成本高昂。

根據品質成本(Cost of Quality)理論,問題發現階段與修正成本呈指數關係,像是石頭哥整理的表格一樣,研發階段修正成本僅為客戶端的1/1000。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Shift Left有什麼關鍵優勢?

1. 降低成本:早期發現問題,修復成本大幅降低。

2. 提升效率:減少後期返工,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3. 提高客戶滿意度: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減少客戶抱怨。


二、要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資料科學家?

我們以資料科學家從事兩個任務談起:

1. 解題:

- 收集資料:從各種來源獲取數據。

- 提取有用信息:透過數據清洗和處理,提取有價值的洞察。

- 訓練模型:建立機器學習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 建立預測模型:利用模型預測機台、產品、製程趨勢或問題。

2. 預測:

- 當你懂得提取有用的訊息,就能夠建立模型、逐步修正模型,再利用模型提前預測問題,例如設備故障、製程異常等。

- 在問題發生前,採取預防措施,總是能避免更大的損失。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三、五層防線:從滅火到防火的策略

我們每週開會都會看到異常案件、案件損失成本、人為疏失原因、相關對策…。這些都是:

站在「此刻」,看「過去」:損失都無法彌補;
站在「此刻」,看「未來」:我能夠做些什麼?

Shift Left 思維,就是我們談到變成身體一部分,才有辦法把DL #4, #3,至少拉到DL #2,這比業務努力去接單擴展業務還重要,不是嗎?能不燒掉的新台幣就是要救回!

實踐可以透過「五層防線」來實現,這些防線幫助工程師從被動解決問題,轉型為主動預防問題:

1. 設計階段的防火基因

在產品設計階段,工程師應該預見潛在風險。例如,在 X奈米製程中,提前安裝了112 組自檢感測器,成功將量產初期的異常率降低 67%。

2. 數據預測火苗

利用數據來預測問題。例如,透過 AI 系統能提前一個製程站點,就能預測機器參數的變化,並自動啟動校準程序,避免設備故障。

3. 製程自體免疫系統

透過 AI 技術實現自動化檢測和處理。例如,某公司的防錯機制使用 AI 視覺技術,能在0.8 秒內識別外觀異常,並自動展開分析,將異常處理時間壓縮至15 秒。

4. 逆向工程與持續改進

定期進行逆向工程,對照客戶的主要抱怨與設計規格,持續改進產品設計和製程。

5. 知識圖譜與協作

我們一直都有一個戰情室,可以目視管理看到各個廠區、產線的機台狀況、產品良率曲線、訊號突波偵測現況。這也是因為我們是透過智能研發部門、IT 部門合作,建立失效模式知識圖譜,系統化管理和分析現況,再回饋到DL#-1,-2,才有辦法提升團隊的整體應對能力。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圖片來源:元智大學114學年 職涯導師-石頭哥製作


四、一般企業常忽視的非結構資料

如何補強DL#-1的企業能耐?其實,很多非結構化資料(如 PDF、掃描文件或文字),多數被企業忽略,所以就需要花很多人力成本在「雜訊因子」的控管。如果你連自己廠內的參數、機台、訊號、資料都無法理出頭緒,外部供應商的零組件再倒入廠內,工程師鐵定哇哇叫!

我們也是將供應商的 CoC 資料,轉換為結構化資料,盡可能讓廠內製程端、研發設計端事先避免掉「雜訊因子」干擾,專注在本身研發、製程端的管控。

你說這些供應商的 CoC 資料能夠幹嘛呢?其實,我下週要去拜訪的張如瑩學姊~《昊慧(HowiseAI)創辦人》,目前設置於林口新創園。他們就是專注於人工智慧,透過NLP技術、OCR、資料標記與分類,快速將關鍵資訊(如零件編號、檢驗日期、測試結果等),轉為可供統計分析的結構化資料。

- 即時監控零件品質:透過資料庫比對,快速識別不合格或有潛在風險的零件,避免其進入生產流程。

- 趨勢分析:累積的結構化資料、即使調整供應商的採購用量,針對品質不穩定的供應商降低採購的依據。

- 雜訊異常預測:對於廠內,這些零組件能提前掌握到品質,就能在RD研發階段結合其他製程數據,建立預測模型,提前設計出更佳的製程組合。



五、從救火員到建築師:工程師的價值才能重生

1. 意識覺醒:舉辦跨部門的品質成本工作坊,以實際財務數據展現防線左移效益

2. 能力嫁接:建立工程師跨組織的專案團隊很重要,透過與DS團隊的Co-working機制,設計製程參數特徵庫

3. KPI同步的修正:將預測性指標納入KPI體系(如:DL#-2攔截率、虛警率優化)

一位工程師的轉型是否成功,我們除了透過 Shift Left 思維的灌輸,同時也從他每月從處理的異常件數,是否轉變為預防件數降低潛在風險,以及每一季度的KPI檢視來核定季獎金。


《結論:Shift Left 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當老美總是以20%課稅來脅迫我們企業的同時,你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轉嫁損失到消費者手上,而是:我到底有在衡量品質損失嗎?我也能強化在大數據人才、machine learnin, deep learnin, AI運用的投資嗎?

Shift Left 思維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工程師在當前科技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當工程師具備「資料驅動」與「預測思維」雙重能力,將能主動在DL#-2~DL#1階段構築更好的Defense Line,心態也才會從與其被動等待問題發生,不如主動出擊,讓問題根本無法發生,逐步建立「設計即防錯」的文化,最終實現「零客戶端失效」的品質目標。





avatar-img
120會員
194內容數
#元智大學 113、114學年職涯老師 我深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道光。 🔅點亮它,人,就自然會前進著。 「枕著光飛翔」 是這樣一個地方: 當你感到迷茫,這裡有一點溫暖; 當你需要力量,這裡有一些故事。 我,帶著光守護在此,當你迷惘、難過時,我就陪著你歇歇腳,看星空數細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枕著光飛翔 的其他內容
聽說連黃仁勳都愛用的 AI 搜尋引擎!有了它,菜工程師、菜主管再也不是問題了!上傳Handbook+邀請團隊=效率化知識管理。而且伺服器在美國、歐洲的Perplexity搜尋引擎,整合了DeepSeek R1,讓你更放心專業不外洩的問題。
好吧,廠長一句話,不管你Cpk如何,異常品就是不准流入生產線。請問當品保主管的你吵不贏人家,能否透過統計幫忙你解決問題呢?
品質,在企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擔任主管的朋友們,經常都會被問倒,因此石頭哥藉由解惑之際,趕緊紀錄一下,方便你參考使用!
聽說連黃仁勳都愛用的 AI 搜尋引擎!有了它,菜工程師、菜主管再也不是問題了!上傳Handbook+邀請團隊=效率化知識管理。而且伺服器在美國、歐洲的Perplexity搜尋引擎,整合了DeepSeek R1,讓你更放心專業不外洩的問題。
好吧,廠長一句話,不管你Cpk如何,異常品就是不准流入生產線。請問當品保主管的你吵不贏人家,能否透過統計幫忙你解決問題呢?
品質,在企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擔任主管的朋友們,經常都會被問倒,因此石頭哥藉由解惑之際,趕緊紀錄一下,方便你參考使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分享改編朗道理論劃分的IT行業五級工程師, 工程師從第五級到第一級,並結合管理, 你在那一等級?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如同生活上許多事一樣,你的Deta base越多,你處理事情的選項也就越多,生活也會比較容易。隨著你的視角更加寬廣,你完成工作就越容易。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追求乾淨的程式碼是好的開始,但不要陷入過度設計的陷阱,導致程式難以維護。實際上,考慮團隊狀況和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解公司的規模和現實情況,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寫程式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消失。在選擇技術時,也要考慮隱形成本有時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更有效。
Thumbnail
團隊精準有效完成工作,績效傑出最大的受益者,是身為主管的人。
Thumbnail
說到儲備幹部計畫,你會想到哪種職業?若以工程師來說,想到儲備工程師除了要完整了解工作內容以外,更是需要具備相關特質才行。那你一定會想問:儲備工程師和儲備幹部是一樣的嗎?而工程師這麼多種類,想當儲備人才所需特質都一樣嗎?如果你也有這類的疑問,那就透過本篇一起來完整了解吧! 
Thumbnail
不得不說,因為技術背景的關係,我一直在與工程師的溝通算是順暢。甚至有遇過技術能力比工程師更好的情況。所以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強求PM要有多專業的技術能力,所以本文要說明工程師需要什麼?PM怎麼樣培養與工程師的合作默契。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程師在如何有效提升自己,強調不僅僅是多coding,而是要對程式碼有更深層的理解。隨著職涯發展,工程師需要從單純的技術執行者轉變為團隊領導者,具備解決複雜問題和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
分享改編朗道理論劃分的IT行業五級工程師, 工程師從第五級到第一級,並結合管理, 你在那一等級?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如同生活上許多事一樣,你的Deta base越多,你處理事情的選項也就越多,生活也會比較容易。隨著你的視角更加寬廣,你完成工作就越容易。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追求乾淨的程式碼是好的開始,但不要陷入過度設計的陷阱,導致程式難以維護。實際上,考慮團隊狀況和專注於解決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了解公司的規模和現實情況,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寫程式變得更加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工程師的角色會消失。在選擇技術時,也要考慮隱形成本有時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更有效。
Thumbnail
團隊精準有效完成工作,績效傑出最大的受益者,是身為主管的人。
Thumbnail
說到儲備幹部計畫,你會想到哪種職業?若以工程師來說,想到儲備工程師除了要完整了解工作內容以外,更是需要具備相關特質才行。那你一定會想問:儲備工程師和儲備幹部是一樣的嗎?而工程師這麼多種類,想當儲備人才所需特質都一樣嗎?如果你也有這類的疑問,那就透過本篇一起來完整了解吧! 
Thumbnail
不得不說,因為技術背景的關係,我一直在與工程師的溝通算是順暢。甚至有遇過技術能力比工程師更好的情況。所以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強求PM要有多專業的技術能力,所以本文要說明工程師需要什麼?PM怎麼樣培養與工程師的合作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