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新世代接班術:從傳統管理到數位轉型,Leah 的商業進化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Leah 坐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看著外面繁華的市景。這間公司是父親一手創立的,這些年在業界闖出不錯的名聲。可父親年紀漸長,身體也不比從前,接班的事情勢在必行。一路走來,Leah從在國外攻讀企管碩士,到回國後進入公司擔任要職,父親一直期望能把整個事業完全傳承給她。但在她看來,「接班」好像並非只是「坐上老闆位子」那麼簡單;接下來要面對的,可能是員工的不信任、企業內部舊文化與數位新思維的激烈碰撞,還有身為第二代背負的沉重期待。


raw-image


她習慣在工作之餘,找一位多年的好友兼導師 Alan 談心。Alan 大她十歲,是個擅長商業顧問的「怪咖」,平時笑呵呵,卻能在關鍵時刻指出問題核心,擁有「一針見血」的真本事。這一天,Leah 心煩意亂,約 Alan 一起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廳。「我想,我真的需要一些新的思維去看這一切。」

Leah:Alan,我最近常在想,我接班之後到底該做什麼?現在公司規模比想像還要龐大,內部人員的結構和思維方式都各有不同。父親那一套傳統管理,在過去確實有效,但現在外部環境變化太快,我想帶點新的做法。可是我說的那些改革,老員工有的抗拒,有的就冷冷地說『你是老闆的女兒而已』。我該怎麼面對這些負面聲浪,怎麼設計我自己的路?

Alan(推了推眼鏡,一臉狡黠):Leah 啊,你剛才那番話,簡直是「為什麼我說了這麼多,好像沒人理」。你確定你覺得問題只在於員工嗎?還是在於——你現在看不清整體的底層規則?

Leah:底層規則?你是不是又要講什麼「底層邏輯」理論了?之前你提過一些,我還搞不太懂。

Alan(笑):沒錯。我前陣子研究了《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裡頭談到,很多表面看似差異巨大的行業或情境,若深入就會發現它們背後有一整套「跨場景通用」的規律。這些規律能幫你在變動中快速找方向,而不會掉入一堆枝微末節的誤區——包括你剛提到員工對你的看法、你想推動改革卻受阻、或家族企業「父親一手創立」的風格衝突等等。

Leah 對「底層邏輯」仍半信半疑,但她相信 Alan 的敏銳,於是決定耐心聽完他的分享,看這套東西能否具體解決她手上的疑難雜症。


一、看清世界底牌:什麼是「底層邏輯」?

raw-image


Alan 先簡單扼要地說明了概念:

Alan:簡單來講,底層邏輯就是跨越行業、場景的基本規律。變化再大,某些不變的通用原則還是能通行無阻。就像你要開公司,最終都脫不了人性、利益、協作等基本元素。

書裡給了一個公式:底層邏輯 + 環境變量 = 方法論

也就是當大環境改變時,你不能僅僅套用過去單一的做法,必須清楚了解「那個不變的底層規律」是什麼,然後再加上當下的環境條件,才能形成新的方法論。你接班,要是能抓到底層規律,就不怕業務模式調整、老員工的觀念衝撞了。

Leah 心想,也許她一直困擾的——如何平衡父親的傳統思維和自己的改革衝勁,正是因為她沒有先理清整個企業運行背後的「不變規律」。她示意 Alan 繼續。


二、對錯觀與人性:換個角度看公司內的衝突

raw-image


Alan 提到,書裡論及「三種對錯觀」非常有趣,也許能幫助 Leah 理解與員工或家族之間的爭議。

  1. 法學家的對錯觀:誰違法誰錯。
  2. 經濟學家的對錯觀:誰能以更低成本避免損失,就怪誰沒做好防範。
  3. 商人的對錯觀:最終誰損失最大,誰就必須先反省自己。

Alan:Leah,你不是在煩惱怎麼面對公司裡對你不服氣的聲音?有些人會嘗試打壓或甚至明裡暗裡帶風向,他們也許想證明「妳還不夠格」。

先別急著跟他們爭究竟誰對誰錯,你可以想想:如果他們持的是法學家觀點,會認為你沒資格指揮;如果是經濟學家觀點,可能覺得是你方法成本太高、不合算;如果是商人觀點,他們或許擔心改革失敗,導致企業與自身飯碗出問題,損失「最大」的是員工自己,所以員工就有強烈反對意識。

真要讓改革成功,別光想「他們是不是在挑你毛病」。反而應該在你的決策裡,讓這些人看到「若不支持你,他們會損失更大;若支持你,他們利益更大」。站在他們的「商人式對錯觀」上,他們才能理解。

Leah 一拍桌子:「沒錯,我一直覺得他們是『故意不配合』,但或許,他們擔心的是改革風險,一旦失敗不就得一起陪葬?這樣想起來,我是該從保障他們、降低他們對新作法的疑慮開始。」

她也反省:「與其不斷責怪『你們怎麼都不聽我的』,或說『你們不懂新時代』,我更應該想想,『我損失更大,我有責任讓他們放心』。」

Alan 露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


三、事實、觀點、立場、信仰:整頓高層紛爭

raw-image


接著,Alan 又談到書裡的另一個重要觀念:事實、觀點、立場、信仰

  • 事實:客觀存在,可驗證真偽。
  • 觀點:人基於事實與自身經驗發展出來的看法。
  • 立場:利益驅動的觀點。
  • 信仰:一種自洽但無法被推翻的邏輯系統。

Leah 愁眉苦臉地說:「公司裡有些高層舅舅伯伯級人物,老是跟我說『我們以前不都這麼做嗎?你幹嘛改?』,還帶著一副『這才是事實』的語氣。可我明明在國外也看過很多新趨勢,難道不是『更好的事實』?」

Alan:問題在於,你跟那些老臣之間,其實不是都在講「事實」。

也許你看到的海外趨勢是「事實」,他們經歷過的本土市場也有一堆「事實」,但「事實」之後的解讀變成了「觀點」,再加上他們的「立場」(例如保護既有權限、不想多做改變或害怕被取代),自然就會認為「你提的新方法不可行」。

他們可能甚至把自己奉為信仰層面的「父執輩方針」,那就更難溝通。

所以遇上這些情況,你要先把「事實」與「觀點、立場」分清楚。例如:

  • 事實:公司業績連續兩年停滯,國際市場電商滲透率快速上升。
  • 觀點:你認為轉型電商化是未來,長輩認為線下渠道依舊主流。
  • 立場:長輩擔憂重新學習新模式可能太累、也擔心成本太高危及年終紅利。

當你能拆解到這一步,溝通時就能抓住對方利益核心來做說服或調整,而不會一味跟他們吵。」

Leah 偷笑:「你知道嗎,有個伯伯超倔強,一口咬定『以前的事實就是整個世界』,其實那只是『觀點』啊。看來我得找個方式把事實、觀點、立場分清楚,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四、「為什麼 + 觀點」的注射器:別被誤導自亂陣腳

raw-image


在改革初期,Leah 也曾被一些「為什麼你這麼做?是不是因為……」的問題困住。

Leah:有員工發表長文指出「為什麼公司第二代總是急於變革,只因為他們好大喜功」。他把這觀點寫在公司內部論壇,似乎在暗示「我只是想要搞個大動作來證明自己」。

我看到時真的氣瘋了,好像我「好大喜功」已被定義成既定事實,還丟出來問「為什麼?」。就算我解釋再多,感覺好像都已經被貼標籤。

Alan:典型的「為什麼 + 觀點」注射。他們把「好大喜功」這個未經證實的假設,放到「為什麼」後面,變成一個偽命題。一旦你急著解釋「為什麼」,等於承認那個觀點部分真實。

別被這種手法帶著跑。有時候,回應不在於解釋「為什麼我要搞改革」,而是在最開始就要拆穿「我並不是為了刷存在感」。先確認「底層事實」是什麼,然後再去談背後原因。

Leah 一想到自己以前在群組裡被幾個舊部門主管問:「為什麼你這麼愛在高管會議裡強調新科技?」時,她往往就真的開始解釋「新科技的優勢」,結果到頭來還是被酸「又在推銷什麼網路趨勢」。如今明白了對方用了一個強行「注射假設」的方式,她暗自決定,下次要先確認「我有沒有真的只強調新科技而忽略其他?」。


五、問題解決:假設—驗證—結論—調整

raw-image


(一)遇到「老臣敵意」的遭遇戰

Leah 也想到了另一個煩惱:公司內部流程守舊,產品交期拖延,老顧客抱怨越來越多。她提出「改用新專案管理系統」的方案,但老臣陣營只回一句:「我們以前Excel 也能做得很好啊,不覺得有問題。」

Alan:對方只看得到「Excel = 成功經驗」。這可能是一種「幸存者偏差」。因為他們只看見自認為的成功歷程,沒看到那些被淘汰、或過程中隱藏的失誤。

這時可以採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的方法,徹底測試新系統的可行度。別跟他們一直爭辯「Excel 好,還是專案管理系統好」。就先在某個部門或短期專案中試用新系統,取得具體數據,把結果拿來說話。

Leah 當下醒悟:是啊,與其浪費口舌,不如小範圍做實驗。若實驗成功,自然能說服大部分人;若實驗失敗,也能精準知道問題點再調整。

(二)對事不對人:排除私心踢皮球

Leah 又抱怨公司開會常常變成「責任推卸大會」,銷售部怪產品部、產品部怪售後單位,大家對任何方案都怕扛責任。

Alan:這個就更需要靠「假設—驗證—結論—調整」,而且要「對事不對人」。現在大家陷在「立場」或「利益」的小圈圈裡。你身為領導人,得在會議中先明確宣布:

1.我們今天想解決什麼問題?


2.有什麼假設?(比如新品質量,售價策略等)3.如何驗證?(市場測試、數據分析)4.得出結論5.大家再依據結論做調整


這樣全程聚焦在「事實」,而非「人為什麼做不好」。

Leah 覺得恍然大悟。回想過去會議糾纏,「其實我自己也常被父親的意見或老臣的壓力帶著跑,很少系統化地帶領大家 step by step 去解問題。我得回去好好練習。」


六、洞察力:透過系統看見真相

raw-image


Alan 覺得時機差不多了,於是祭出他的看家本領「系統思維」:

Alan:企業不是一堆員工擺在那就叫「系統」。系統指的是「多個要素 + 彼此連結關係」形成的整體。

你要多看「連結關係」本身。就像把一群齒輪放一起,若咬合得當,就成為精巧手錶;咬合失靈,就只是一堆廢鐵。

例如你的企業包含:傳統供應鏈系統、海外電商系統、公司財務、人力資源、老臣文化、新生代思維……這些要素怎麼互相作用才是重點。

Leah 不禁插嘴:「比如老臣擁有豐富的『線下客戶關係』,而年輕人對『電商營銷』較敏銳,這兩塊能否產生增強回路,而不是互相抵消?」

Alan:Exactly!你一定要把它們整合,而非讓兩派對立。只要看清他們的共生價值,讓老臣發揮 Offline 深耕、年輕人帶動 Online 潛力,形成一個「互補式增強回路」,公司就能快速成長。如果兩者互相排斥,就變成「調節回路」,互相削弱,結果不增反減。

Leah 若有所悟。她首次真正感到,過去自己只是硬逼著「全部人都給我數位轉型」,而沒有想過如何搭建「老臣 Offline 經驗 × 年輕人 Online 創新」的連接關係。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在推改革時總被抵制。


七、人生商業模式 = 能力 × 效率 × 杠桿

raw-image


Alan 看到 Leah 似乎已逐步具備底層邏輯的意識,話鋒一轉,開啟「人生商業模式」話題:

Alan:你是企業第二代,你父親從無到有建立公司,不代表你也必須「親力親為」才能證明自己。別忘了,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

人生商業模式 = 能力 × 效率 × 杠桿

你具備管理碩士背景,也很勤奮,能力算不錯。接著要提升「效率」,別再做無謂加班;懂得選擇(做對事),並用對工具(如數位系統)。最後,最關鍵的是「杠桿」——你可以運用團隊、產品、資本與影響力,來放大你的成就。

Leah:團隊、產品、資本、影響力,這四個杠桿該怎麼應用在接班中?

Alan 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笑著解釋:

  1. 團隊杠桿:找到可以信任、並且能把你的策略複製下去的人。你很忙,不可能什麼都親力親為,就算你一天工作 16 小時,總有極限。
  2. 產品杠桿:盡量讓流程或服務可用「產品化」手段複製。別侷限在老一輩的「人力時間換錢」思維;想想如何數位工具化、SOP 化。
  3. 資本杠桿:或許籌資、跟投資人合作都是選項,企業不必一直只靠自有資金。資本能加速擴張。
  4. 影響力杠桿:你是第二代,有一定「家族品牌」基礎,可多參與公開論壇、媒體專訪,迅速聚攏社群資源。

Alan:父親那輩擅長累積「第一桶金」,你呢,可以更懂得怎麼讓錢、人才、產品品牌產生乘數效應。這才算真正的接班升級。

Leah 此刻眼裡多了光亮。原來「接班」不一定要跟著父親每天盯生產線、拿 Excel 作為唯一的工作管理,而是運用更高層思維,把所有資源運作出更大杠桿效果。


八、時間四象限:將工作「玩」出價值

raw-image


Leah 往往陷在「要嘛熬夜加班累死、要嘛出去狂歡紓壓」的循環裡。她知道這種模式不健康,但想不到更好的節奏。

Alan:有個「時間使用四象限」可參考。大致如下:

1.枯燥的工作(消耗,卻能賺錢)
2.消耗的玩(純娛樂,短暫快感,但沒有長期價值)
3.無價值的閒逛(既不賺錢也無樂趣,完全浪費)
4.有意義的玩——把工作跟興趣結合,既創造價值也帶來樂趣。


當你能把「工作」變得像「玩」一樣有熱情,你就能不斷產出成果,又不易感到疲憊。

Leah 皺眉:「那要怎麼把枯燥的 Excel 報表、一次次和老員工的激烈爭論,變成『玩』?」

Alan:把它視為「遊戲闖關」。

  • 你可以設定一個挑戰模式:比如讓老員工和新員工組成小組,分別在 3 個月內推出最優新產品企劃,看誰「關卡通過」分數最高。
  • 同時設下有趣的獎勵機制,如同闖關拿到 Bonus。
  • 過程中結合你想推的數位工具,讓他們漸漸適應。

這樣做不僅能把原本枯燥的事務轉化成遊戲,也能在成果中「玩出」公司想要的改革效果。

Leah 慢慢想像:「是耶,比起只是發號施令,給大家一個像闖關比賽的玩法,可能更能激發動力,也讓我自己在規劃時充滿樂趣。」


九、走向接班成功:Leah 與公司改革的未來

raw-image


經過數月努力,Leah 運用 Alan 提到的各種底層思維開始行動——

  • 重新審視人性與對錯觀:她在會議上一再強調,改革並非削弱任何人的權益,而是要確保在新時代,大家都能有更大的收益。
  • 區分「事實、觀點、立場」:提出明確數據,顯示市場變化,並以小範圍試驗新技術成果,讓反對者看見「這不只是她的主觀觀點」。
  • 避免「為什麼 + 觀點」的陷阱:對於沒根據的指控,她先拆穿假設;不急著解釋原因,先確立事實根基。
  • 假設—驗證—結論—調整:許多舊流程都在專案小組裡做實驗,測試效率,一旦證明可行,就再逐步在全公司推廣。
  • 搭建增強回路:老臣 Offline 能量 + 新世代 Online 創新組合,讓公司拓展至線上線下雙渠道,產生 1+1>2 的效應。
  • 運用人生商業模式公式:Leah 更加珍惜時間與才幹,著力在「能力、效率、杠桿」的均衡。她聘請專業經理人負責具體執行,善用團隊和資本,自己把更多精力放在公司新品牌形象打造和國際市場拓展。
  • 把工作變成有趣挑戰:她甚至把一些「任務」做成可視化的 KPI 闖關板,新舊員工都看得到排行榜與階段性成就。大家目標一致之餘,也多了競爭樂趣。

十、Leah 與 Alan 的最後一次對談

raw-image


某個週末,Leah 與 Alan 再次相約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這回的 Leah,眼神中不再是彷徨,而是閃著自信光芒。

Leah:Alan,我照你的方法做了好幾個月,的確看到很大改變。老臣群體也慢慢接受一些新制。上禮拜一個常唱反調的伯伯開口跟我說,「不錯嘛,原來線上客戶也能帶來新訂單」,這可真是聞所未聞!

我感覺到底層邏輯的妙處:知道那套不變原理後,好像無論公司哪個部門,或新決策怎麼調,方向都清晰得多。

Alan:恭喜啊。其實『接班』就像拿到一副新牌,可底層規則(人性、利益、系統運行)永遠不變;你只要看清規則,就能在任何新局裡保持靈活。

Leah 望著窗外朝陽,心想「底層邏輯」也許正是她此生的寶藏。她將不再是那個被迫穿上「老闆女兒」光環的孩子,而成為真正能帶領公司再創高峰的掌舵人。

咖啡廳外熙來攘往,一切才剛開始。Leah 的改革之路也許仍漫長,但她準備好以這套深厚而通用的底層邏輯,游刃於企業江湖的各種風浪之中,玩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企業二代華麗冒險」。


結語

raw-image


在接班的過程中,你或許也曾和 Leah 一樣面臨阻力,或覺得「上一輩」與「公司員工」不理解自己。其實,所有事業場景裡,都逃不開那些「人性、本質規律、協作關係」。透過底層邏輯的框架——包含對錯觀、人性、系統思維、假設驗證、人生商業模式公式等等,你就能抽絲剝繭看見問題根源,用最少的力氣、最有效率的方法,去推動變革並促成雙贏。或許,它不僅是對企業第二代,更是對所有置身在複雜世界的人們,一帖能「看清底牌」的解方。希望這個故事,能給你帶來啟示與勇氣,一起在此瞬息萬變的世代,穩健地破浪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4會員
145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3/26
你是否也曾面對老闆或投資人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你今年要賺多少?三年後目標?』才驚覺簡報不只是口才或設計,而是商業策略的縮影。45 歲的Alan 大叔,從無到有總結出『高勝率提案術』,讓你一次看懂差異化、效益公式與營運思維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3/26
你是否也曾面對老闆或投資人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你今年要賺多少?三年後目標?』才驚覺簡報不只是口才或設計,而是商業策略的縮影。45 歲的Alan 大叔,從無到有總結出『高勝率提案術』,讓你一次看懂差異化、效益公式與營運思維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3/26
多巴胺,或許你早聽過它和『快樂』扯上關係,但實情遠不只如此。它帶來的興奮與期待,既能推著我們探索未知,也能反噬我們於欲望的洪流。研發工程師出身的 Alan大叔,帶你深入剖析這股無形能量:為何我們喜愛追逐新奇?又該如何兼顧當下幸福?讓我們一起打開腦內的秘密開關,學習『適度擁抱慾望』與『品味此刻的美』。
Thumbnail
2025/03/26
多巴胺,或許你早聽過它和『快樂』扯上關係,但實情遠不只如此。它帶來的興奮與期待,既能推著我們探索未知,也能反噬我們於欲望的洪流。研發工程師出身的 Alan大叔,帶你深入剖析這股無形能量:為何我們喜愛追逐新奇?又該如何兼顧當下幸福?讓我們一起打開腦內的秘密開關,學習『適度擁抱慾望』與『品味此刻的美』。
Thumbnail
2025/03/26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Thumbnail
2025/03/26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小美在職場上的困境和轉變,以及如何透過調整心態和行動,重新找回職場的熱情和成功。這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勵志故事。
Thumbnail
她在科技公司從業務專員做起,在這個男性主導的戰場,她流利的口條與強勢的態度,加上從不鬆懈地對自身外表身材的要求,很快讓她攀上高位。何況科技業變動迅速,比起說一句話要想三秒、寧可把時間花在做十進位與二進位轉換也不願與客戶溝通的工程部,她自豪地認為自己在前線與時間賽跑可說是公司業績的頂樑柱。 她深
Thumbnail
她在科技公司從業務專員做起,在這個男性主導的戰場,她流利的口條與強勢的態度,加上從不鬆懈地對自身外表身材的要求,很快讓她攀上高位。何況科技業變動迅速,比起說一句話要想三秒、寧可把時間花在做十進位與二進位轉換也不願與客戶溝通的工程部,她自豪地認為自己在前線與時間賽跑可說是公司業績的頂樑柱。 她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新加坡管理顧問公司的全職工作經驗,以及從居家辦公到遠端工作的轉變。作者透過混合辦公模式比較在辦公室與家中工作的利弊,並對大公司裁員以及AI崛起的趨勢做出反思。最後,作者表達了對AI創業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探索數位遊牧生活的可能性。
Thumbnail
黃同慶慶聲若響: 提問: 最近我剛接任一個部門的經理,成員中有位是公司創業期元老級員工,早年對公司相當有貢獻。他的家境相對優渥,對目前的工作狀況感到滿意,本身不想改變現狀,只希望能準時下班陪伴家人。換言之,他安步當車,也沒出錯,但也沒有意願去改變現狀。
Thumbnail
黃同慶慶聲若響: 提問: 最近我剛接任一個部門的經理,成員中有位是公司創業期元老級員工,早年對公司相當有貢獻。他的家境相對優渥,對目前的工作狀況感到滿意,本身不想改變現狀,只希望能準時下班陪伴家人。換言之,他安步當車,也沒出錯,但也沒有意願去改變現狀。
Thumbnail
把老闆當人,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做得駕輕就熟,年紀大了以後,反而馬失前蹄的一件事。
Thumbnail
把老闆當人,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做得駕輕就熟,年紀大了以後,反而馬失前蹄的一件事。
Thumbnail
職場上有時候還是要巴結一點。 老闆看起來還算滿意。
Thumbnail
職場上有時候還是要巴結一點。 老闆看起來還算滿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