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兩個不同的議題:
第一個議題:真誠溝通與喉輪的關聯
如果你對靈性成長有興趣,可能聽過「喉輪」這個概念。喉輪關乎「表達」與「溝通」,但它的暢通並不代表「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而是能夠清楚、真誠地傳達內心的想法,同時減少誤解與衝突。
在機關裡中,我越來越常用這樣的方式與同事或上級、部屬溝通,尤其是當我需要與不同單位協調時。我發現,當我們願意坦誠溝通,並且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時,即便雙方的立場不同,仍然能夠找到共識。這種方式也幫助我在工作上建立起更多信任關係,讓事情能夠更順利推動。
當然,靈性成長不只有喉輪這個概念,還包含七個脈輪,每個脈輪代表不同的能量與影響範圍。如果你對這方面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相關資料,這部分我也只是入門者,能分享的有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人生操作手冊」、「當下的力量」,或是podcast裡有一個「靈性學」的頻道,都是很好的入門。
甚至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並進行薩古魯冥想,每天沉澱一下自己的身心靈。
第二個議題:公部門的決策與分層負責制度
作為二級主管,我每天都有自己需要決策的業務,這讓我想到可以向大家介紹政府機關的決策機制,讓大眾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公部門的決策是透過「分層負責」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所謂的「決行」,可用層級來區分:
1. 一層決行:機關的最高決策者,例如部長、市長、局長、副局長、主任秘書等。
2. 二層決行:機關內的一級主管,負責承接高層的指示,進一步決定具體執行方式。
3. 三層決行:機關內的二級主管,主要負責最基層的業務核准與執行,例如審核公文、分派工作等。
往下依此類推,但通常機關不會到分那麼多層,再分下去通常是跨到上一級機關或是下一級機關了。
很多人會以為,一份公文上如果蓋著某位機關首長(如部長、市長、局長)的名字,就表示這是由那位首長親自批示的決定。但其實,如果公文上標示「本案依分層負責授權主管決行」,那麼這份公文可能是由不同層級的主管依權責核定,而非最高首長親自簽署。這樣的制度讓行政運作更有效率,避免所有大小事都必須由最高層級的主管來批示。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結束前做個摘要吧
在溝通層面,透過真誠的表達,能讓同事、長官、部屬更容易接受我的想法,減少誤解與不必要的衝突。這不只是靈性成長中的喉輪概念,更是一種能夠實際應用在職場與人際互動中的技巧。
在行政運作層面,希望大家能多理解政府機關的決策機制,對公務體系的運作有更清楚的認識,避免錯誤的期待與誤解。對我而言,作為二級主管,不僅要負責部分基層決策,還要確保這些決策能夠順利執行,而這往往與溝通能力息息相關。
這些都是我在工作與靈性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的經驗,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對這些議題有興趣,歡迎留言交流,一起分享你的觀點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