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準備考取EXOS-XPS認證,以下是用AI整合學習內容以及<Every day is game day>這本書(EXOS推薦書籍)用來幫助自己學習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一、什麼是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s)?
增強式訓練( Plyometrics),又稱「爆發力訓練」或「彈震訓練」,強調在極短時間內提升「速度-力量」(speed-strength)表現。它透過「肌肉在快速伸展後立即快速收縮」(即所謂的伸縮循環,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來增進運動表現。從《Every Day Is Game Day》書中指出,增強式訓不僅能讓身體更有「彈性」與「爆發力」,還能降低受傷風險,協助運動員或一般訓練者在各種方向與平面中更有效率地移動。
二、核心原理:伸縮循環(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
- 伸展反射(Stretch Reflex): 透過肌肉梭(muscle spindle)感知快速拉長的刺激,立即傳遞神經訊號,促使肌肉進行更快速、更大力的收縮。
- 彈性儲能(Elastic Energy): 肌肉本身與肌腱(tendon)等結構能在離心收縮階段儲存彈性能量,並在隨後的向心收縮瞬間將這股能量釋放出來,放大爆發力。
- 協調與穩定性(Coordination & Stability): 身體如同一組「橡皮筋系統」與「槓桿關節系統」的結合,需要適度的穩定支撐(anchor),才能在拉伸(離心)和收縮(向心)過程中,有效並安全地產生最大力量。
三、增強式訓練的三大基本動作型態
增強式訓練可分為三種主要動作型態(Movement) :
- Jumps(雙腳起跳、雙腳落地)
- 例如:雙腳原地垂直跳 (Two-foot Vertical Jump)、雙腳箱子跳 (Box Jump)
- 特點:同時使用雙腳,能較穩定地練習爆發力及身體協調。
- Bounds(單腳起跳、另一隻腳落地)
- 例如:跨步跳、左右邊界跳 (Lateral Bound)
- 特點:能訓練單腳承受衝擊的能力與多方向快速切換,是加強協調與靈活度的關鍵。
- Hops(單腳起跳、同腳或雙腳落地)
- 例如:單腳連續跳(Hop)、障礙單腳跳 (Hurdle Hop)
- 特點:著重「同側連續動作」的爆發力與穩定度,對神經肌肉整合非常有效。
四、方向與動作啟動方式
1. 方向
- 線性(Linear):如直線前後、上下的移動訓練(例如垂直跳、高箱跳)。
- 側向(Lateral):如側向跳、橫向障礙跳。
- 旋轉(Rotational):如 90°、180° 旋轉的跳躍。
選擇方向時,建議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平面(線性)到多平面(側向、旋轉)遞進,讓身體逐漸習慣不同角度與關節排列的爆發力需求。
2. 動作啟動方式(Initiation)
- Non Counter-Movement (NCM):無預先下蹲或拉長的「原地起跳」。
- Counter-Movement (CM):先快速下蹲(離心)再立即起跳(向心)。
- Double Contact (DC):先落地再快速彈跳起來,屬於快速二次發力。
- Continuous (CONT):連續不斷地彈跳,訓練耐力、快反應與節奏。
- Depth/Drop Jump (DJ):從箱子或高處落地後立即再向上跳,離心負荷更大。
通常會由低強度(NCM、CM)慢慢進展到高強度(DC、CONT、DJ),以確保安全性並提升神經肌肉適應程度。
五、訓練效益與運動表現
- 提升爆發力與速度:增強式訓練可「把身體當作彈簧系統」,利用快速伸縮循環創造更高能量輸出,對於跳躍高度、短跑速度、敏捷度等都有明顯助益。
- 增進協調與敏捷:在快速改變方向或多平面動作時,彈震訓練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整合肌力、關節穩定與身體感知。
- 降低受傷風險:透過訓練身體的「彈性」與「減速能力」,能增加對關節與肌肉的保護。例如,在落地或被撞擊時,擁有良好的伸縮循環能力,可有效吸收衝擊力,減少韌帶或肌肉撕裂風險。
六、訓練編排與進度
書中針對 頻率(Frequency)、總量(Volume) 與 強度(Intensity) 做出建議 :頻率
- 初學者可每週 2~4 次、每次 5~15 分鐘做為「激活與基礎訓練」。
- 進階者則可每週 2 次、每次約 15~20 分鐘,強調「速度-力量」的深化。
總量(跳躍次數/Contacts)
- 初級:每次 20~30 次,共不超過 120 次/週。
- 進階:每次 40~60 次,共不超過 120 次/週。
強度
- 從低箱(如 12 吋)、地面訓練到中高箱或障礙訓練,逐步增加離心負荷。
- 大動作、深度跳(Depth Jump)或多方向連續跳躍需要更大肌力與技術,建議在具備足夠基礎後再嘗試。
動作設計
- 依運動目標或運動項目需求決定:
- Movement(Jumps、Bounds、Hops)Direction(Linear、Lateral、Rotational)Initiation(NCM、CM、DC、CONT、DJ)
- 由「穩定到不穩定」、「簡單到複雜」、「短時間接觸到長時間接觸」遞進。
七、AI生成範例(參考用)
想要在一週內加入 2~3 次增強式訓練的訓練,可參考以下進階示例:
- 熱身(Warm-up):關節動態活動(Dynamic Mobility)+ 輕度低衝擊彈跳(如 Rapid-Response Drill 或 Skipping)。
- 主訓練
- Movement 1:Counter-Movement (CM) 雙腳箱子跳 (Box Jump)
- 強度:中等2 組 x 5 次
- Movement 2:連續 (CONT) 側向障礙跳 (Lateral Hurdle Hop)
- 強度:中高2 組 x 5~6 次
- Movement 3:Double Contact (DC) 單腳跳改變落地腳 (Bound)
- 強度:中高2 組 x 3~4 次(每腳)
- 收操(Cool-down):放鬆與伸展,輔以滾筒按摩或動態伸展,降低肌肉緊繃度。
若想進一步提升難度,可改用深度跳 (Depth Jump) 或增添負重(例如背心、彈力繩)等外在阻力,逐漸轉為更高強度的爆發力訓練。須注意越高強度,關節和肌肉承受的壓力也越大,需考量自身基礎力量與穩定度,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