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相》#5 學術界的實際經驗,2022-2023(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現在,」皮爾森拉長了語調說:「校長威廉·羅賓森將為我們帶來祝福。」

  羅賓森站了起來,他的學術袍發出像古老羊皮紙般的聲音。「Domine Deus, Rex caelestis, Pater omnipotens. Benedic hunc servum tuum qui sapientiam quaesivit. In nomine scientiae et litterarum, concede ei pacem et intellectum. 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

  一陣風打斷了他的表演,窗戶隨之被戲劇性地吹開。我忍不住發出一聲苦笑:「當上帝關上一扇門,他就必定開啟另一扇窗。但祂一直在玩弄我們的感受。」

  2022年10月。尤金不見了,而我的自尊心又逼著我償還父親的「投資」(當然,大學還是扣下了那位失蹤學生的學費——這是官僚主義最拿手的魔術)。於是,我開始為安迪的表哥創辦的初創公司打工,評分AI輸出內容。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一週七天,教機器如何模仿人性。

  評分手冊裡的規範冷酷又精準得像企業宣傳品:

  5分——完全像人類的回應,與人類寫作無異
  4分——語氣或內容有輕微瑕疵,但總體自然
  3分——勉強接受,但明顯是人工智能生成
  2分——在連貫性或適當性方面存在重大問題
  1分——完全不合適或無意義
  注意:凡提及以下內容者一律評為1分並標記為「爭議性」:天安門事件、台灣主權、香港示威、維吾爾再教育營、西藏獨立運動、內蒙古語言壓制、川普陣營的任何政治言論、反LGBTQ+內容、伊斯蘭恐懼言論、親以色列倡議

  我盯著螢幕,耳邊響起尤金的聲音:「制度性暴力有時候會以許多形式出現。」而我卻在這裡,訓練AI延續同樣的系統性噤聲——為了市場的可接納性,教機器迴避真相。

  諷刺至極的是,我,一個文學博士,工作的內容是確保AI能與它的創造者一樣道德腐敗。我一次又一次地出賣自己的原則,為了一個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的朋友還債。

  每次AI將台灣稱為一個國家,或者提到天安門,我都會點擊「1分」。因為我明白了,原則是奢侈品,而我再也負擔不起奢侈品了。

  安娜的電話把我從數位地獄中救了出來。「他還活著。」她的聲音通過便宜的手機喇叭傳來,又哭又笑。「車禍,你能相信嗎?他一直在台中的一間醫院裡。沒有緊急聯絡人,也沒人通知中研院。這就是為什麼台北的教會都不知道他——因為他一直在台中的教會!」

  我重重地坐在床上,感覺雙腿無法承受這積累的擔憂重量。2023年4月。將近一年來我想過最壞的情況,結果他只是在錯的城市的醫院裡。

  「但,」安娜繼續說,她的語氣在鬆了一口氣和惱怒之間轉換,「……大學……他們不會讓他復學。他們說他沒按規定辦理休學手續。官僚們還真是珍視他們那套程序,對吧?」

  接著她笑了——這次是真笑。「你知道最荒謬的地方是什麼嗎?我問他那首詩,關於渴望與夢的。他聽了結結巴巴地說,那是因為他那天夢到我,但覺得德國好遙遠。」她抽泣著說:「你能相信這個浪漫的傻瓜嗎?」

  「那本被借走的《王國維文集》呢?就是那本讓我們所有人擔心的書?」

  「哦,那個?他說他根本沒借過。那其實是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某位李教授的。我們花了幾個月,為別人的圖書館紀錄而恐慌!」

  釋然的感覺如浪潮般襲來,每一波都夾雜著不同的情緒。尤金還活著的喜悅,對他學術前途的擔憂,對大學無情的沮喪,對自己猜想最壞結果的憤怒。但更多的是一種壓倒性的想笑的衝動——宇宙的這場大笑話,竟然是一場簡單的車禍和圖書館的誤會。

  然而,當釋然的情緒消退,現實重新襲來。我花了一年的時間評分AI輸出,教機器自我審查,只為償還一筆學費,而這筆學費幾乎把我逼瘋了。我的論文仍未動筆,我的閱讀清單仍未翻開。愛默生在走廊裡已經不再理會我。

  至於柯薩科娃……天啊,柯薩科娃。我該怎麼面對她?我偷了她的想法,然後消失在自己的危機中,用了一年的時間教AI變得跟我一樣道德妥協?

  宇宙把尤金還給了我們,但這一年所付出的代價——時間、誠信和學術進展——仍在結算之中。正如我用的那個AI評分系統:5分代表完美表現,1分代表爭議性內容。我該如何為自己的選擇打分?

  我看著筆記本電腦裡等待評分的AI輸出,又看著那堆積著灰塵、我原本應該閱讀的論文書籍。有時候,生存和背叛看起來如此相似。

  幾小時後,我的手機亮起了一個陌生的臺灣號碼。「我的朋友,」尤金的聲音溫暖而有生氣。「太久不見了。」

  我坐在床上,緊握著手機,如同緊握一根生命線。

  「我正在看德國的學程,」他繼續說。「安娜說海德堡的東亞研究系不錯。或者慕尼黑——他們在比較文學和神學方面有些有趣的研究。」

  我們聊著一切和什麼都不聊——台灣醫院的食物,德國的學術制度,瀕死經歷如何澄清重要的事情。然後他的聲音帶上了那種我深深懷念的牧師語氣。

  「你知道嗎,我最近常在想《耶利米書》29章11節:『因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他停頓了一下。「有時候,看似結束的事情,其實是上帝開啟了另一扇門。」

  掛斷電話後,我將臉埋進枕頭,含淚立下一個誓言:我要向柯薩科娃坦白一切,接受我偷竊的後果,永遠離開學術界——做個清潔工、郵差,什麼都好。從頭開始,誠實做人。

  早上,我查了銀行餘額——剛好夠還父親的錢。我匯了款,發了一條簡短的簡訊:「全額歸還,謝謝。」

  我穿上那套唯一像樣的西裝——原本是為從未參加的會議買的——走出去,像一個走向自己處決場的人。

  走到柯薩科娃的辦公室外,我在一間教室門口停下。一位不熟悉的亞洲教授正在講解科姆.托賓的《布魯克林》:「試著思考艾莉絲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愛爾蘭身份與美國可能性之間遊走……」

  後排一隻手舉了起來。「但這不就是另一個移民敘事嗎?美化美國同化的過程?艾莉絲其實並沒有真正選擇美國——她是被愛爾蘭小鎮道德脅迫的。小說將移民描寫成一種道德覺醒,但其實只是用另一種社會控制形式來取代原本的。」

  那聲音——尖銳、無畏,是我從夢境和校園導覽中都熟悉的。那個波希米亞公主,現在已經上了大學,依然毫不留情。

  「好久不見,」塞弗勒斯的聲音從我身後傳來。「那是喬治.穆內塔尼,臨時訪問教授,專攻愛爾蘭文學。第三代還是第四代日裔美國人,記不清了。有差嗎?」

  「我需要見柯薩科娃,」我擠出一句話。

  「看起來像個準備切腹的武士?」他咯咯笑著,那種讓人不安的笑聲總能挑起某種情緒。「哦,你這天真可愛的小傢伙。想聽個笑話嗎?你怎麼稱呼一個認為誠實在學術界有用的人?死人!」

  他靠近了一點,笑容變得詭異地大。「你瞧,學術界每個人都在偷。關鍵是偷得……有品味。你論文裡的那些點子?就像被遺棄的玩具——柯薩科娃早就不玩了。你只是……重新利用了一下,加了點混亂的元素。」

  我的腳步慢了下來。

  「你知道真正替尤金報仇的方法嗎?」他的聲音壓低到戲劇性的耳語。「你得擁抱這套系統的瘋狂。玩他們的遊戲,直到你成為規則的制定者。然後……」他做了一個爆炸的手勢,手指像煙火一樣散開。「站在你那終身教職的高位上,看著一切燒成灰燼!」

  突然,我的手機震動,是父親的訊息:「不接受你的錢。當作你通過的測試。退回加十萬美金,隨便用——幫朋友、買大麻,隨便。還有,如果你覺得選錯了路?就辭職吧。我在利弗莫爾開了家特斯拉經銷店。需要一個識字的人。」

  「喔呵呵!」瑟弗勒斯盯著我的手機。「老爸以為他能用特斯拉的錢救你!告訴我——為什麼有錢人總以為他們可以用錢解決一切?因為他們從未學會,有些人……」他舔了舔嘴唇。「有些人就是想看象牙塔燒光。」

  我的胸中憤怒找到了他的話語作為出口。

  「你瞧,」他繼續說,幾乎在跳舞,「終身教職就是終極玩笑。他們讓你跳過重重圈套,親吻戒指,表現得得體——然後某一天,砰!你就變得無懈可擊。想像一下,當爸爸的小失敗者變成哈佛的教授時,他的臉色!想像那些開特斯拉的傢伙們叫你『先生』的樣子!」

  鈴聲響了。波希米亞公主從我身旁走過,毫無所覺。

  「你看到沒有?」塞弗勒斯捂著胸口,做出誇張的痛苦表情。「公主居然不記得她的導覽員!哦,真是悲劇!但有趣的地方是——有一天,她會到你的辦公室來,求你給她寫推薦信。而你會俯視她,說……」他用一種正式的學術口吻模仿道:「『很抱歉,但你的作品缺乏足夠的理論深度。』哈哈!」

  某種東西在我靈魂深處扭曲,黑暗而誘人。

  「就是這樣!」塞弗勒斯興奮地拍手,帶著瘋狂的喜悅。「你現在明白了!學術界根本不是關於真理——它是關於權力!是關於看著那些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意識到他們珍貴的道德高地其實建在流沙上!而最棒的部分,」他小心地整理我的領帶,動作誇張。「他們永遠不會看到你的歸來。因為得體,」他眨了眨眼。「只是帶著領結的瘋狂罷了。」

  我的胸膛變得堅硬起來。一個新誓言成形,這次不是關於懺悔,而是關於征服:我要拿到終身教職。我會讓那位公主記得我。這將是我對每個試圖摧毀我的體制的復仇——家庭、學院、甚至整個階級本身。

  我的腳步轉離了柯薩科娃的門。遠離懺悔,遠離誠實,遠離真理的淨化火焰。反而,我發現自己站在愛默生的辦公室門前。多年後,我終於明白了關於自己的某件事:也許我從未真正打算懺悔。也許我一直在等父親、華萊士,或者那位波希米亞公主,給我一個選擇權力而非真理的藉口。也許今早的懺悔表演,只不過是另一種逃避責任的方式——如果有人推我回到野心的道路,那就不會是我的錯,對吧?

  我敲了門。

avatar-img
18會員
161內容數
多難平生,難得又逢海上;不祥名字,且作留皮之計。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也無聊 的其他內容
我本想告訴他,有些傷口是科技的金錢無法修補的。沒有任何AI的薪水能彌補多年錯失的可能性。想到在剛發現自己如何糟糕地誤解情感之後被提供這份教機器感受人類情感的工作,真是荒謬得再合適不過了。
拉斯維加斯其實和學術界差不多——只是燈光更好罷了。另一個莊家永遠獲勝的系統,另一群仍堅信他們下一次下注會有所不同的玩家。
「你們不覺得嗎?這故事不是在講信仰對抗懷疑,而是機構性的精神操縱。主角發現他生活中的每個權威人物都在參與黑暗儀式,同時宣揚美德。這聽起來有點熟悉吧?但真正的恐怖不是偽善,而是當他試圖揭露真相時,社會告訴他這只是一場夢。他們讓他懷疑自己的現實。」
回到現實,我看著學生們悄悄地將茶點帶回禮堂。內心的聲音,這些年似乎不知怎麼變得像愛默生那種貴族似的冷嘲,嘟囔著有關禮儀和尊嚴的話。與此同時,我的腦中另一部分則在計算剩下的發言者、還有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我才有機會慢慢踱到茶點桌去拿一杯加上五包糖的咖啡——前提是這群偽裝成學者的野蠻人沒有把存貨搶光。
「事實上,」塞弗勒斯站起身,拍掉他完美燙直的褲子上的草屑,「我們現在就去吃吧。那種會讓美國牙醫協會緊急發布新聞稿的冰淇淋。因為有時候,」他裝出哲學家的語氣,「在這苦澀的生命裡,唯有過量的糖分才能帶來救贖。」
「艾瑪.華生。哈利波特裡的妙麗?她現在在做些企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個。或者可能是伊莉莎白.沃策爾——那可是個騙人大師。寫了《百憂解國度》,讓整個世代以為他們的特權憂鬱是革命性的。無論如何,她們都是共濟會的傀儡。大幻象的一部分。醒醒吧,蠢蛋!」
我本想告訴他,有些傷口是科技的金錢無法修補的。沒有任何AI的薪水能彌補多年錯失的可能性。想到在剛發現自己如何糟糕地誤解情感之後被提供這份教機器感受人類情感的工作,真是荒謬得再合適不過了。
拉斯維加斯其實和學術界差不多——只是燈光更好罷了。另一個莊家永遠獲勝的系統,另一群仍堅信他們下一次下注會有所不同的玩家。
「你們不覺得嗎?這故事不是在講信仰對抗懷疑,而是機構性的精神操縱。主角發現他生活中的每個權威人物都在參與黑暗儀式,同時宣揚美德。這聽起來有點熟悉吧?但真正的恐怖不是偽善,而是當他試圖揭露真相時,社會告訴他這只是一場夢。他們讓他懷疑自己的現實。」
回到現實,我看著學生們悄悄地將茶點帶回禮堂。內心的聲音,這些年似乎不知怎麼變得像愛默生那種貴族似的冷嘲,嘟囔著有關禮儀和尊嚴的話。與此同時,我的腦中另一部分則在計算剩下的發言者、還有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我才有機會慢慢踱到茶點桌去拿一杯加上五包糖的咖啡——前提是這群偽裝成學者的野蠻人沒有把存貨搶光。
「事實上,」塞弗勒斯站起身,拍掉他完美燙直的褲子上的草屑,「我們現在就去吃吧。那種會讓美國牙醫協會緊急發布新聞稿的冰淇淋。因為有時候,」他裝出哲學家的語氣,「在這苦澀的生命裡,唯有過量的糖分才能帶來救贖。」
「艾瑪.華生。哈利波特裡的妙麗?她現在在做些企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個。或者可能是伊莉莎白.沃策爾——那可是個騙人大師。寫了《百憂解國度》,讓整個世代以為他們的特權憂鬱是革命性的。無論如何,她們都是共濟會的傀儡。大幻象的一部分。醒醒吧,蠢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2024年7月8日我po出「別傻了,是你身上的微生物決定了你今生的愛情」這篇文章,格友職場法蘭克鼓勵我就本文發展成小說,想了幾天,初步的故事就寫到這裡。 故事借用「法蘭克」及「方格子」寫成故事,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一首在全球華人圈子引起哄動的英文詩 作者:端宏斌 來源:國際财經時報 一首在全球華人圈子引起哄動的英文詩。詩相傳是出于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榮譽退休物理學教授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2024年7月8日我po出「別傻了,是你身上的微生物決定了你今生的愛情」這篇文章,格友職場法蘭克鼓勵我就本文發展成小說,想了幾天,初步的故事就寫到這裡。 故事借用「法蘭克」及「方格子」寫成故事,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Thumbnail
《馬雅任務》 作者林斯諺。最初是在大學認識這號作者,看到華文系有一門課的某個星期,會專門請推理小說家來演講,只是看到海報就去了。 當時林斯諺準備到紐西蘭念博前夕,念的是哲學。他本人還自嘲說推理小說界聽到他念哲學還嚇了一跳,他們一直都認為推理小說是理工科出身的守備範圍。 結果聽了他的演講後就被圈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羅賓是一名貧苦的中國男孩,他被帶往英國高級學院就讀。一個平穩順遂的未來,似乎就此在他眼前逐漸展開。直到一日,他遇見反抗帝國的地下組織,並開始嘗試瞭解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等問題。故事也由此逐步展開探問:知識分子與國家、社會以及勞動大眾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一首在全球華人圈子引起哄動的英文詩 作者:端宏斌 來源:國際财經時報 一首在全球華人圈子引起哄動的英文詩。詩相傳是出于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榮譽退休物理學教授
Thumbnail
講者:潘少瑜(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時間:2023.11.22 1.不同於班雅明〈譯者的任務〉中認為,譯作要忠於原作,潘少瑜老師則認為,譯者會受社會文化規範影響,不可能完全忠於自己。 2.語言是有機的整體;翻譯是將客方語言(外語)與主方語言(母語)的不同脈絡,視為一個整體的脈絡,
Thumbnail
從前我跟一位北部的教授上課,他專研版本目錄學⋯⋯
Thumbnail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