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緣起
今天,A君約我在餐廳吃漢堡,討論他即將開始的新工作,並詢問我應該注意的地方。他的新工作是擔任一家成立超過10年公司的老闆特助。

背景訊息
過去,A君的工作經驗與我的互動經歷如下:
第一份工作(約2年) : 畢業後在NGO的行政工作。
第二份工作(約4年) : 我在飯店新創公司期間,我招募進來協助我推動專案事項的夥伴。
第三份工作(約3年) : 我在實價登錄公司時,找他進來協助我做組織發展工作,並在過程中發展其成為新部門主管。
第四份工作(約2年) : 也就是剛離職的前一家公司,該公司已經成立約10年,在公司擔任資深PM角色。
互動問題
以下為A君與我的對話,我在過程中扮演提問的角色:
Q1: 為什麼會離開前一家公司?
A1: 前公司的任務分配不合理,導致權責不符。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公司希望自己擔任的PM角色,除了推進整個專案的進程,還需要額外承擔管理任務開發團隊的適任性問題,這在原本的入職的工作說明內並未被提及。
Q2: 你覺得這樣不合理的問題是無法被解決?
A2: 入職半年多,工作逐漸上手後,自己慢慢發現這個問題,就其原因可能是創辦人的個性問題。他不想設立太多管理規範,但為了交付給客戶好的品質,希望PM可以處理管理課題,但實際上PM並沒有相應的權責,PM並非這任務開發團隊的人事主管,只是專案工作的整合協調者。
Q3: 這件事在整個過程中你有想過要改變這個處境嗎?
A3: 我做了很多努力,不只跟自己的主管,也與公司及創辦人反應,但往往不了了之。很多人也是因為這樣的情況選擇離開公司。我努力過了,但公司並不想處理這個課題,我無法變成公司期待的樣子,這會讓我自己變成我不喜歡的狀態,在發生之前,我選擇離開。
Q4: 請你分析這家公司在市場上成功的關鍵?
A4: 我觀察前公司能夠真實解決客戶的問題,來自於深刻了解客戶需求,並且積極處置,做出對應的解決方案,這會讓客戶很放心,常常感覺公司是不計成本的在落實。
Q5: 如果真的不計成本,為什麼這家公司能持續經營超過10年,且規模超過50人(市場上同類型的公司通常只有5~10人的規模)?這並不符合商業的常識。
A5: ..........
Q6: 你有沒有想過,這家公司之所以成功,可能關鍵就是你所討厭的地方?因為它所成功之處正是問題之所在,一體兩面。
A6: ..........
Q7: 你知道今天想問我對於到新工作該注意的地方,我已經在剛剛的互動中已經回答了?
A7: ..........
互動問題解析
- 一在重演的課題:在過往的工作中,你的主管都是專業經理人,你並沒有太多跟老闆直接工作的機會。過往選擇離開的理由極為相似,都是覺得自己盡力了,但公司不如你所想的樣子,所以選擇離開。
- 理想性格使然:這是極其普遍的學生心態,理想性格驅動,期待公司的老闆及公司在各方面都是完美的,壓根就不該存有瑕疵。但是換個角度,如果有一天你當老闆,用自己認同的理念經營公司,花了錢雇人幫助實現目標,有一天你發現對方不認同你的價值,並且持續進行溝通,更期待你做出改變,你會怎麼想?你真的有把握確定何為真理嗎?
- 內心深處的不安:常見有兩種可能,一是來自於恐懼,怕認同不完美的老闆會讓自己也變得不完美;另一方面是驕傲,覺得自己就是不想同流合汙。這需要逐步探究和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才有機會發現真實的原因。
- 對老闆處境的同理:每個能成為老闆的人,可能都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在對外來充滿期待下創辦公司,假使能夠堅持超過10年,一定有其過人之處。但這樣的人往往是極其偏執,在不改變自己的慣性思維下,你真的能與這樣的一群人一起工作嗎?
建議
- 主客體分離:除非自己創業,否則在職場上必須練習接受公司或老闆的不完美,這是成熟工作者的必修課。常常練習主客體分離的概念,如果你的老闆並不完美,這件事是客體的事實,不是你能夠控制的,你可以控制的是自己這個主體,接受對方的不完美,不代表自己變為對方,這個邊界意識很重要,在互動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區分這兩者。
- 接受老闆的不完美:如果新工作要直接面對老闆,一定會發現老闆的不完美。多練習接受,並把焦點放在老闆期待你做的事情上,在不違法與違背道德的前提下,儘可能幫忙分憂解勞,並於過程中提升自我的見識與格局。
- 正確的期待:老闆能給你的是機會與挑戰,而不是職位和薪資。當你把握機會且回應挑戰,自然會有職位及薪資。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並不是這樣的循環,也應該果斷的放棄,這種正確觀念的放棄才是正確的態度,一切來自於自己的轉念。
後記
在互動結束後,A君多問了我一個問題:
A君的Q: 我想知道當年你選擇做董事長助理的心態?
我的A: 首先,當年並不是我選擇做這件事,當時畢業後我做了近兩年的業務工作與一年半的店長,如此資淺的我並沒有選擇的資格,而是我剛好被公司資料庫媒合到,被通知有沒有意願參與。當時認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從零開始打造一家績效與品牌卓越的上市公司,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如果我很幸能近距離觀察大老闆的決策和想法,公司還願意付錢給我,這絕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就是當時真實的想法。但其實這個職務已經找了很久,很多比我資深或有資格的人放棄,畢竟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到薪資收入,但因為當時的我很年輕,也很單純,所以可以憑著自己的本心,做出這個職涯中極其重要的決定。

反饋的期待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的分享對您有幫助,歡迎按愛心或留言分享您的想法,期待您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