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Mia跟外婆抱怨寫書法的壓力很大她很不想學之類云云,我媽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孩子實在沒興趣的話,別逼她寫!」
我跟媽媽說:「這小孩前幾天告訴我,媽媽我不想學芭蕾舞了!我已經對跳舞沒興趣,我的興趣是書法和鋼琴。」。
兩個月前她的說法完全不同,更何況兩周才寫一回,每次不超過1小時,我相信她只是跟外婆撒嬌而已。小說《山茶花文具店》有個情節描繪了主角雨宮鳩子對於書法藝術的喜惡變化。她在年幼時對學習書法充滿好奇,並在外婆的指導下開始學書法。進入青春期後,鳩子開始對外婆的要求產生反抗情緒,變得不再願意練習書法。大學畢業後,鳩子前往國外生活。在這段時間,她重新找回了對書法的熱愛,並開始將其作為一種職業,甚至以代筆的方式來賺取收入。

Mia塗鴉2025
我也讀過一篇關於馬友友的報導:弦上神童,天籟大師-馬友友 /蕭富元 (全球頂尖華人系列報導:馬友友1994 年 07 月號 第097期)
馬友友四歲開始學大提琴,為尋找自我,他在十五歲時,第一次單獨離家參加音樂營,但他卻縱情酗酒、躺在桌上睡覺、不肯練琴,演出也從不出場。就在他叛逆浪潮高漲時,他參加美國佛蒙特州馬爾波羅音樂營,目睹七十幾歲仍執著於大提琴演奏的音樂大師卡薩爾斯風采,深受刺激,覺得這一生離不開音樂,這是他第一次自我抉擇走音樂這行,從此不再搖擺惶惑。
過去小孩說出「討厭書法、痛恨學琴、不愛芭蕾」這些話時,我都曾想立刻取消才藝課,學這些才藝超過兩年後,小女偶爾脫口而出:「那是我的興趣」,我才訝然發現,原本以為不發芽的種子悄悄長大了。
興趣的本來就是變動不居的。播下幾顆才藝的種子,有些不發芽,有些發芽,接著還需要持續的照顧發芽的小苗,細心澆灌、拔除雜草,增添些肥料。總的來說,剛開始讓孩子多方接觸,花時間培養興趣,最後目標是建立自我動力,自動自發去精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