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事你到底幫不幫? 9Y4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其實只是很小的事,但在幫睡著的安把餐具放進洗碗機時,我又問了一次自己。


繼上次安為「放學後不能留校玩表達不滿後」,我們做了些調整:如果功課都完成了,那麼除了周五,其他天也可以留校玩。畢竟原本答應周五放學留校玩,是因為還有假日能完成功課,不致於那麼趕。

不對等的平等》關於安的不滿

看了一周氣象,發現周五很可能下雨後,我告訴他們,如果功課都寫完了,那麼周三我們可以留校玩,然後晚上我們去吃火鍋;一家新口袋名單,是上周四小姑帶我去的店。話說我最近火鍋真的吃很兇,上周三、四、五,再加上今天;而且全都是麻辣鍋,彷彿在把我這些年沒吃的麻辣鍋全補回來似的

因此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兩個洗完澡、聊一下天、吃個水果,就得上床了——功課明早再寫。

睡前看見安遲遲沒放進洗碗機的餐具,我喊他:「沒放的話,明天你得帶另一套餐具哦!」一套他不那麼愛的餐具。

但他回我沒關係。


在我忙完工作入夜後,我發現流理台有好多沒洗的,雖然爭扎了一下,還是決定把它們全部都放進洗碗機——那安的水壺和餐具呢?
如果再加上安的,要洗的份量就足夠讓洗碗機跑一次行程了,要嗎?


沒有想太久,我幫了。


一直以來,幫不幫這件事我有點小心。


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陀螺老媽子,雖然我經常很忙,但我的中心得是我自己。

不想成為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楷模,這不表示我想要回報,我不需要回報,但我也不想犧牲;當我願意,那是我的心意。

責任歸屬的學習,我不是要養少爺啊!又不是一輩子會養在手裡,而且要是一輩子養在手裡也很可怕,那我幹嘛生?


看在長輩眼裡,不知道會不會覺得孩子有點辛苦或捨不得——我經常會這樣想。
畢竟看了太多捨不得孩子做,很願意「順手」把事變成自己工作的父母;最可怕的是事後抱怨或情勒——這種事讓我很焦慮。所以我的小心,其實也含有焦慮在裡面,不想自己變成那樣,因此我經常問自己「要不要幫」、「該不該幫」。


我跟我的孩子也劃界線;甚至孩子愈大,界線愈多。

然後我繼續對抗心魔,那些可能的外界的質疑的聲音——其實也可能是我對未來不確定的擔心。

我永遠無法確定我的管教對於長遠的未來會有什麼影響,我只能問自己方向對不對目前為止是不是利大於弊的?

我不能肯定我永遠就是對的,我只能履行並衡量我覺得對的價值觀,對於未來這個變數不是我的責任——另一方面我又這樣說服自己。


看過被鋁線纏著控制生長方向的盆栽嗎?

raw-image


為了長出好姿態,「牠」被照顧得很好

養份、陽光、水份少不了,被悉心顧著

要經歷剪枝,剪掉的是不被認同的部份

「穿上金縷衣,要這樣長才會好看哦!」

    然後放在精緻的盆器裡

身價肯定會很好


完全放任我做不到,但控制也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得很小心。


因此今天啊今天,幫了也自問,不幫也自問。

不過,如果早上安起床發現我幫他了,然後很開心的跑來跟我說一聲「謝謝媽媽」,我應該會覺得很暖。但沒說也沒關係啦!也不是為了那一句話。可是還是有說比較好,然後抱一個! 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哈囉~~~我的經驗是..小時候儘量管 能不幫就不幫 13歲後~青春期 能不開口就不開口 小王子15Y.哈哈~~~正撒壞的年紀
Alfred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8
林燃(創作小說家) 動不動一找人處理?! 我以為現在用文明的野蠻 繞人這不是我以前年代才有的嗎?!
avatar-img
多細胞生物的矛盾
8會員
41內容數
你我都只是多細胞生物 卻又不只是多細胞生物 △ 這個世界充滿謊言,雖然也有真話 你不能控制別人要說謊還是真話 但至少學著對自己坦白一點還是做得到的
2025/04/28
出忽意料的檢查結果,雖然雙胞胎又有一點點早產,但我們從小健康檢查總是一路過關斬將,怎麼會偏偏在這一關……
Thumbnail
2025/04/28
出忽意料的檢查結果,雖然雙胞胎又有一點點早產,但我們從小健康檢查總是一路過關斬將,怎麼會偏偏在這一關……
Thumbnail
2025/04/03
小孩愈大,要微調的東西愈多,不像小時候可以著重輸入就好。 我的想法是,能調時,趁早調,等偏太遠才調,彼此都會很辛苦。
2025/04/03
小孩愈大,要微調的東西愈多,不像小時候可以著重輸入就好。 我的想法是,能調時,趁早調,等偏太遠才調,彼此都會很辛苦。
2025/04/01
3/27 早上出門時提醒安記得帶悠遊卡,可能早上被我催,他心情不太好,很兇的回我:「知道啦!幹嘛說。」 3/29 「我開給你,你不要拿來玩遊戲或分心哦!被我發現的話就怎樣怎樣……」 4/1 兩個吵架
2025/04/01
3/27 早上出門時提醒安記得帶悠遊卡,可能早上被我催,他心情不太好,很兇的回我:「知道啦!幹嘛說。」 3/29 「我開給你,你不要拿來玩遊戲或分心哦!被我發現的話就怎樣怎樣……」 4/1 兩個吵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吃完晚餐後的七點到八點,我會協助小孩檢查和複習功課,這是每天固定的行程。 我選擇學校的課後班,單純希望孩子能多熟悉他人生求學時期可能會待最久的校園,所以沒有將課業外包納入考量。好像有些家長誤會了什麼,以為課後班老師會將每個孩子的功課盯很緊,實際上不太可能達到跟安親班有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吃完晚餐後的七點到八點,我會協助小孩檢查和複習功課,這是每天固定的行程。 我選擇學校的課後班,單純希望孩子能多熟悉他人生求學時期可能會待最久的校園,所以沒有將課業外包納入考量。好像有些家長誤會了什麼,以為課後班老師會將每個孩子的功課盯很緊,實際上不太可能達到跟安親班有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以上這兩句話,很生活,很常聽到,很正常。 但這兩句話,如果是家長回答孩子的答案,而孩子的提問是: 我……
Thumbnail
以上這兩句話,很生活,很常聽到,很正常。 但這兩句話,如果是家長回答孩子的答案,而孩子的提問是: 我……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那怎麼辦?」是個強而有力的問句,在大部分時候能讓孩子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出路,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今天與阿戴溝通的經驗讓我學到,面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緒,便有不同的引導方法,從孩子身上實在能學到很多有價值東西!
Thumbnail
「那怎麼辦?」是個強而有力的問句,在大部分時候能讓孩子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出路,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今天與阿戴溝通的經驗讓我學到,面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緒,便有不同的引導方法,從孩子身上實在能學到很多有價值東西!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新的一年到來,在放完連假以後,孩子們回來上課的狀況又進步了。有人告訴自己:我已經是哥哥姊姊了。看來孩子們開始迎接自己又長大囉! 回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又更主動願意幫忙了。有人負責擦桌子和餐桌、掃地、拖地、倒垃圾、排椅子、整理書櫃,也有人負責合力搬運棉被
Thumbnail
新的一年到來,在放完連假以後,孩子們回來上課的狀況又進步了。有人告訴自己:我已經是哥哥姊姊了。看來孩子們開始迎接自己又長大囉! 回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又更主動願意幫忙了。有人負責擦桌子和餐桌、掃地、拖地、倒垃圾、排椅子、整理書櫃,也有人負責合力搬運棉被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Thumbnail
在此分享平時常對兒說的話及分享育兒經驗。當自己有能量時,我相信陪伴孩子學習時,會更有自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