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我們可能有遇過這種人,不管在報告整理、提案說明、主管溝通、同事相處上都接近完美,只要感覺到有出現一點失誤,那怕別人沒有感覺也不行,因為他用著接近嚴苛的自律去要求自己,希望能做到滴水不漏。
但現實結果是,就像是玩大家來找碴一樣,可能是因為忌妒、也可能是因為覺得有挑戰性,越完美的人就越有人想要故意去挑毛病,因為不相信會存在這樣完美的人,這感覺就像是原本考85分,後來費盡努力終於來到了99分,結果還要被質疑為何會錯了1分。
然後旁邊考75分的,反而常常是放空沒事。這並非鼓勵說不求好才是好,而是不管你做到多好,就是會有挑刺的人存在。
【#太完美反而會容易變成沒朋友】
人通常會跟磁場接近的人相處,但如果一個人總是表現的無懈可擊,其實表面上是敬佩及稱讚,但心裡可能覺得難以接近。因為擔心被拿來做比較。當完美的人遇到工作困難時,其他人可能會覺得「他應該不需要幫助吧?」、「他這麼厲害,應該可以自己克服吧?」
就算完美的人擔心失敗,最後用盡全力獨自克服難關,也難保下次也能夠克服,在這樣像走鋼索般的長期壓力下,很容易會讓自己更焦慮,而就算克服難關後也會聽到更多挑刺的話語。
【#追求完美並沒有錯,但追求絕對完美是危險的】
有些人會說,我的字典裡沒有「示弱」這個詞,因為這可能會被認為是裝可憐、博取其他人同情,但換個角度來看,示弱也可以解釋為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而且適時去向人請求協助。
當遇到不擅長的部分,完美的人與其想辦法獨自克服,可以坦承「這部分我並不熟,可以請教你嗎?又或是能夠給予一些建議」,這時候對方反而是更高興的,因為有機會能夠給予幫助,同時也覺得大家都是一樣的。
做過改善專案類型工作都有經驗,從92%改善提升到96%需要的資源,有時可能會遠遠40%-70%來的多更多,過度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會大幅度犧牲效率與個人成本,對於未來成長也是有影響的。
【#偶爾試著依靠身旁的人,有時反而得到更多】
在追求絕對完美的同時,往往會將很多困難與痛苦往自己肚裡吞,但當環境出現劇烈改變,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自己無法負荷的狀況,當不再一味追求完美,開始試著依照身旁的人,反而會讓自己更容易被親近,進而得到更多真誠的幫助及友誼,因為沒有必要「非得表現完美不可」。
當開始嘗試放下「完美」的包袱,也開始能用不同的觀點去看世界,世界也可能進而變得更友善。
--------------------------------------
又努力了一年,祝:我自己今天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