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忍耐開始,先耐心聽完對方的問題與需求,再提出建議
能夠帶領團隊的人,代表著具備著一定的能力及思維在,但同時也會有主觀意識在。很多時候對方願不願意聽你的建議,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先理解他們的問題。這時候大多需要先用心去聆聽,了解對方的難處與關心的重點,對方才會從心底去接納你,並且覺得你的建議是有效的,而不是打斷迅速主觀式的提供個人看法。
透過使用耐心傾聽,理解對方的想法後,再讓建議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也能讓提出的意見更具說服力。
2. 初期一定要用事實和數據支持你的建議
雖然我們有過往經驗支持,但當沒有主管的身分時,看法勢必會遭受到別人的挑戰,這時不能硬靠話語跟身分強推,反而需要更多地依靠事實和數據,來增加自己建議的可靠力。
找尋佐證資料的過程中,其時間壓力是非常大的,但初期如果沒有先這樣建立基礎,很可能在專案進度延宕時,進而背負了草率決策,或是能力不足的罵名,這是很多人都遇過的痛,所以需要展現自己建議的背後基石在。另外當邏輯思維逐漸建立完整,勢必被挑戰的機會逐漸降低,而且思考規劃上也能更加全面完整。
3. 強調團隊的共同利益,減少個人化
當提出建議時,應該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為了整體的共同目標,而不是單純的個人利益。如果你的建議能夠與團隊的目標對齊,並且解決大家面對的困難,對方會覺得你是真心為了團隊好,而不會認為你是在強推自己的想法。
專案領導最重要的是讓專案順利完成,如果誤把重心放在最大化呈現自己的成果,反而容易會出現「螃蟹定律」,所以要以整體團隊的利益作為考量。
4. 是領導也是學習,保持謙虛態度,展現合作意願
雖然能擔任專案領導,代表著具備著一定的能力及思維在,但不代表所下的判斷也一定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沒有主管的權威加持時。保持開放的心態,做到接受其他人的反饋與不同意見,用謙虛的態度跟做法更能打動人心。
當能夠表現出願意與他人合作的心態,而不是高高在上,別人自然會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議。謙虛的態度除了可以化解衝突,也讓人願意跟你一起前進。
5. 創造共同討論的氛圍,而非單方面輸出
最好的建議往往是透過雙向溝通來激發產生的,一定要讓成員參與進來。如果你的建議能夠促進對方開始思考,甚至激發出對方的優秀點子,這樣的建議會更具效果。當邀請對方一起討論,而不是單方面地一味輸出你的意見,對方會覺得你是在重視他們的想法,從而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
沒有主管頭銜不代表就不能帶領團隊,但當我們不具備「主管」或「權威」的身分時,靠的就不能是資歷或是語氣的壓迫,而是我們個人影響力與溝通的技巧。這樣一來你會發現,就算沒有頭銜或沒有帶領團隊,身旁的人仍然願意聽你的建議,甚至主動找你討論問題解法。
在職場上,頭銜或許可以給你一時的權力。
但真正的領導力,往往是來自你平常累積的行為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