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跟病人說,保持固定的入睡時間,每天準時入睡、準時起床,才會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昨天看到醫學新聞,如果無法固定時間入睡,有個名詞叫做「社交時差」(social jetlag),許多人常因交際應酬導致晚歸、晚睡,擾亂生理時鐘。但更多的是因為工作,必須延後入睡或提早起床。
「社交時差」的另一個來源,是工作日與週末的作息不同。週間準時上下班,週末就變成晚睡晚起。有時週間睡眠不足,週末就用力補眠。這些都會造成對生理時鐘的干擾。有時,生活習慣,以及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都會讓我們睡不好。比如說睡前看劇、看手機,逐漸養成晚睡習慣,然後一大早就得帶小孩上學,接著趕著上班或回家補眠。無法固定睡眠時間,會造成生理時鐘不穩定,進而影響全身器官。比如最近有個研究,認為「社交時差」會影響腸道細菌,讓好菌減少、壞菌增加。然後腸道細菌又會影響許多身體機能,牽一髮動全身。
睡眠時間差異過大,從以往的研究,還發現會有以下這些問題:
這些睡眠相關研究都在告訴我們:因為盡社會的職責無法保持正常睡眠的人,比如醫護、警消、夜間貨車司機,都是在犧牲身體健康,值得更高與更穩定的收入。
對於想改善「社交時差」的人,以下有五個建議。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為了能有個「健康老年」,能做多少改善就盡量做吧!
這是最有效的調整方式。讓你的生理時鐘建立規律,不再被週末或假日打斷。
泡澡、閱讀、聽音樂、冥想——幫助身體進入「該睡覺」的狀態。
自然光是生理時鐘的最強調節器。早上曬太陽可以「重設」你的內建時鐘。
適度運動有助於夜間入睡,但睡前避免激烈運動,以免讓身體太過清醒。
這些都會干擾睡眠品質,讓你更難在固定時間入睡與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