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自從脫離兒童身分以來,這個節日對我來說,一直毫無存在感。
但今年的兒童節,無論如何我也必須說點什麼--
回想起來,我一向很喜歡小朋友,不過除了親戚的小孩外,我一直要到大學時期在林語堂故居工讀,才有機會跟更多孩子相處。一開始,我的導覽內容完全吸引不了小朋友,常常帶十多個人的兒童團體進展場,最後只剩一、兩個乖巧,不敢落跑的孩子跟著我離開展場。
多虧這些孩子,我漸漸磨練出能夠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導覽方式,並且了解如何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為後來的寫作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然而,或許是當時和孩子接觸的時間不夠長,頂多只有短短一個小時,再加上會帶孩子來參觀名人紀念館的父母,多半是重視孩子教育的優秀家長--那時,我總覺得現代孩子過得還滿幸福的。
直到開始從事寫作教學工作以後,我有更多機會見到孩子書寫出來的文字。這才發現,同樣坐在一個班級的小朋友,不是每個人內心都這麼的快樂、健康。
--一個中年級女孩,只因為弟弟不敢承認把花椰菜丟進垃圾桶,她和弟弟輪流被爸爸甩耳光逼供。由於她不敢對爸爸怎樣,便把內心的恨意轉移到弟弟身上……
--另一個中年級男孩,每當年假結束離開表哥家時,便陷入低潮。原來是媽媽總是在回家的路上,數落他的成績和身高比表哥落後了多少……
--最令我心疼的是一個高年級女孩,平日即使功課寫完,還不能閱讀課外讀物,要寫媽媽安排的一堆評量。假日也幾乎沒有出門,總是在寫著永遠寫不完的評量。至今仍記得她在課堂上冷冷地對我說的一句話:「我沒有童年。」
我在《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一書中,將這些學生筆下的負面情緒記錄下來,希望為人父母了解一個道理:
孩子多麼渴望爸媽和他們站在同一個陣線,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可是,父母以愛為出發點,卻又使用帶刺的教養方式,往往讓孩子不敢靠近,最後漸行漸遠,甚至站到敵對面去了……
當我在寫這些故事時,心裡不免為他們感到哀傷,更感到無能為力。
最近,兒少性剝削的新聞一再出現,我一度以為我教過的那些心靈受創的孩子,至少沒有這麼悲慘。
但轉念一想:
不對啊!那些受到誘騙,拍下不雅照片、影片的孩子,有不少人和父母的關係疏遠、不睦。由於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網路上,那些以「愛」為名者的拐騙侵犯,而不自知。所以,我書中的那些孩子,會不會是性剝削的高危險群呢?
那麼,比起孩子遇到這類會遺憾終生的壞事,考試、成績、排名,又算得了什麼呢?
無論如何,請拔掉你在愛上面所插滿的尖刺,讓子女真切感受到你的心意,願意對你敞開心房--這才是保護他們遠離暴力的最佳方式!
今年兒童節,大概是我自己也成為父親的緣故,深深感受到一個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有多麼的不容易。
我真心祝福每一位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
有一個充實、健康的童年,兒童節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