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停在林園的海邊。
風從海上輕輕吹進車裡,陽光有點刺眼,但溫度剛好。
我坐在車內,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卻很享受這樣的時刻。
外面有人在聊車泊、有些人在研究設備,還有一群正在討論器材的搭配與改裝。
這場車泊聚會,是由一群熱愛戶外、熱愛生活細節的人組成的聚會。
他們不浮誇,但都有各自的領域講究。
而我,在這樣的空間裡,剛剛好。
我不吵、不搶、不主導,但也不缺席。
這不是我第一次參加,我和其中幾位資深玩家已經是固定班底,
大家習慣默契搭配,熟悉誰擅長什麼,也熟悉我總是靜靜地在一邊看。
昨晚我說出一個觀察——
「如果是一個人第一次來,花了兩千塊,有些人會潛意識想『我要吃回本』,那不是真的在吃,是在找價值感。」
大哥聽完看著我說:「妳觀察得很深耶,妳有在想。」
我笑了笑說:「當然啊,我不是花瓶,我雖然沒做什麼、也沒怎麼說話,但我都在觀察。」
而有趣的是,常常不是我去找人聊天,而是有人默默靠過來,開始說起自己的故事。
像今天早上,一個平常都不太跟人互動的大姐,居然第一次見面就跟我聊得很深。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什麼魔力。
但也許只是剛好,我不吵、不搶、不填空。
讓他們覺得——講出來,也不會被打斷,也不會被貼標籤。
有些人,是在場的支點,話多、能量強;
而我,也許就是那種坐在一邊、不出聲,卻讓場子更穩定的角色。
我不是主角,
但我會記得你說的每一句話。
其實我在很多場合都是這樣。
我站在旁邊,看人互動、看氣氛流動、看誰突然沉默、誰總是找話講,
不是評論,也不是八卦,是一種內建的觀察模式。
我很安靜,但我從不缺席。
很多時候,像我們這樣安靜的人會被誤會成沒貢獻、沒參與、沒用心。
但其實我們只是習慣把參與的方式藏在感受與觀察裡,
不是不在場,是選擇不佔空間,但深度存在。
有時候我不說話,不是因為我沒感覺,
是因為我還在感受——而那也很值得被看見,
我很享受這種半參與的自由時光,像是在人群邊緣安靜呼吸。
我不是來當主角的。
我不吵,也不爭,但什麼都看在眼裡。
有人說:「妳怎麼都沒講話?」
但那天,大哥看著我說:「妳觀察得很細,妳有在想。」
是的,我有在想,只是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