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願意走在愛裡、願意學習如何愛的「你」。
在準備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心裡浮現的,是這樣一個畫面:
「夜深了,孩子終於睡了。你坐在沙發上,房間有點亂,心也有點亂。今天是不是又忍不住對孩子大聲了?是不是還沒來得及好好跟他說句晚安?是不是在懷疑自己:我真的適合當爸媽嗎?」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心聲,請相信,你並不孤單。
很多人以為,當了父母之後,就應該變得很穩定、很有耐心,情緒要收放自如,還要懂得每一個教養策略。但現實是,我們很多人都是在孩子出生後,才第一次學習怎麼當一個「大人」。
孩子,其實從來都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會犯錯、會道歉、會重新擁抱他的小大人;是一個願意在他需要的時候陪在身邊的夥伴。
每個成為父母的瞬間,彷彿都有一場無聲的契約:我們會努力給孩子最好、陪伴他們長大,甚至不惜用盡全力去愛。然而,真正踏上育兒的這條路後,我們才發現...
愛一個孩子,有時不只是給予那麼簡單。
孩子會哭、會鬧、會挑戰我們的底線。他們的世界還很小,小到用「不肯睡覺」、「拒絕吃飯」、「大哭大叫」來表達一切內心翻湧的感受。這些時候,我們很容易疲憊、挫敗,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是個夠好的爸爸、媽媽。
但其實,他們不是來挑戰我們的耐心;他們是用自己的方式,請求被理解、被接住。
當他們情緒爆炸的時候,其實在說的是:「我好不安,請你在我身邊。」當他們對你說「不要!」的時候,心裡真正想說的可能是:「你可以理解我一下嗎?」
這是多麼難的一門課,因為我們自己也還在學習怎麼當一個「穩定的大人」,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照顧自己的心。
所以啊,我們不是孩子的導師,不需要事事完美、處處正確;
我們是他們的夥伴,在同一條人生路上,一起學、一起跌倒、一起長大。
願我們都能記住: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一場一場不放棄的練習。
我們不會永遠溫柔、不會天天有耐心,
但我們可以選擇一次次回到那份「我願意陪你」的初心。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父母,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願意走在愛裡、願意學習如何愛的「你」。
作者悄悄話:
在我學習早期教育、實習、觀察各種親子互動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相信:
「育兒,其實也是一場自我療癒的旅程。」
當我們開始願意看見孩子,也是在重新理解自己的內心;當我們試著陪伴孩子調節情緒,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中可能缺席的那一塊溫柔。
我們會迷路、會吼叫、會懷疑自己、會有好多好多的不確定。但只要我們願意停下來說一句:「嘿,我們一起長大吧!」
那就已經很勇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追蹤我的 IG 👉🏻 @merida_coop|訂閱電子報|一起在育兒與成長的路上邊學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