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感情中,強勢的伴侶不見得總是問題的根源,但當「強勢」變成一種讓你無法呼吸的壓力,你可能就該停下來,問問自己:「我還是我自己嗎?」
這篇文章不是要責怪任何人,也不是要你立刻分手。相反地,我們想邀請你重新審視這段關係的樣貌,幫助你找回你自己的聲音,學會在愛裡站穩腳步,做回真正的自己。我和他交往六年。一開始,他的主動、果斷、保護,讓我覺得好安心。我以為那就是「被愛的感覺」。他會問我去哪、和誰在一起、幾點回來。剛開始我覺得被在乎,久了,卻發現我開始為了讓他放心,放棄和朋友的聚會,刪掉社群裡的男性好友,甚至開始穿他喜歡的風格。
有次我跟大學同學聚餐,他整晚打了十幾通電話來查我在哪裡、和誰、什麼時候回去。我在餐廳的廁所裡,握著手機發抖,眼淚就那樣默默掉下來。我知道那一刻,我不是因為被愛而流淚,而是因為我完全沒有自由了。
有時候,強勢的人並不是出於惡意,他們只是習慣掌控、習慣說了算。但這樣的模式,會讓另一方漸漸失去表達與選擇的空間。長久下來,你會覺得自己像被困在玻璃罐裡,想說話卻沒有聲音。
你也許會問:「那妳為什麼不離開?」
說實話,我也問過自己無數次。
我不敢反抗,是因為我害怕他生氣,害怕吵架,更害怕失去那個曾經說愛我的人。我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太敏感,甚至覺得「也許是我太難搞」。
這樣的想法像個牢籠,把我困在裡面。最可怕的不是別人不理解你,而是你開始不相信自己的感受。
這背後,其實牽涉到許多心理因素,例如:
這些因素讓你在關係中選擇沈默,慢慢地,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也不再相信自己值得被理解與尊重。
當你每天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是:「今天他會不會又不開心?」
當你每次說話前都要預設他的情緒反應,先過濾、修飾、斟酌語氣,深怕踩到地雷。 當你明明不想做某件事,卻還是說了「好」,然後默默忍耐……
這就不是愛了,這是委屈自己去維持一段關係的假象。
我曾經告訴自己:「再忍一下就好了,他最近壓力大。」
「我不能太任性,他對我已經很好了。」 但這些想法只讓我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像自己。
你是否曾經有以下這些感覺?
如果你心裡默默地點頭,這代表你已經開始「窒息」。這不是誇張的形容,而是你內心正在喊救命的訊號。
幸好,你永遠都有機會重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以下這五個方法,將幫助你一步步走回自己心裡真正的位置。
每天花幾分鐘問自己:「我現在感覺怎麼樣?」不要急著合理化、分析或否認,只需要單純地感受。
例句可以是:
這個練習會幫助你重新連結內心的聲音,讓你知道你也是有感受、有想法、有權利的人。
有一次我們又為了一件小事爭執,我鼓起勇氣說:「我覺得我常常沒有被理解,這讓我有點難過。」
以前我會說「你都不懂我」「你為什麼又這樣」,結果只是換來更多指責。
但這一次,我用「我覺得」「我需要」,他竟然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那你希望我怎麼做?」
那一刻我才發現,當我溫柔但堅定地表達自己,世界真的可能開始改變。
學會用「我覺得...」「我希望...」「我需要...」開頭的句子,而不是「你都不...」「你為什麼總是...」這樣的指責語氣。
這種方式不但讓對方更容易聽進去,也能幫你練習清楚而溫和地表達自己。
有一天我終於說出那句我一直不敢說的話:「我今天不想講電話,我想一個人靜一靜。」
我以為他會生氣、會失控,結果他只是安靜了一下,說:「好,那你休息一下。」
從那天開始,我知道我可以說「不」,我可以選擇我自己。界線不是拒絕愛,而是讓愛更有空間。
你可以說「不」。真的可以。
設立界線不是自私,而是對彼此關係的保護。如果一段感情不能容納你的界線,那它可能並不健康。
那段期間,我開始重新聯絡一些老朋友。
朋友跟我說:「你現在這樣,真的快看不到原本的你了。」
這些話像光一樣照進我的心裡,我才明白,不是我太敏感,是我真的不快樂了。
在你找回自己的路上,你不需要也不該孤軍奮戰。
找幾位可以信任的朋友、心理師、支持社群,在你迷惘或退縮時,幫你照見你內在的價值與力量。
有時候,只需要一句話:「你沒有錯。」就足以讓你重新站起來。
當你開始表達自己,對方的反應很關鍵。
真正健康的愛,是會讓彼此都能呼吸的。如果你怎麼努力都換不來尊重與空間,也許你該思考:這段關係還值得繼續嗎?
在愛裡,你應該是能夠自由伸展自己的,而不是被迫縮成一個讓對方滿意的樣子。
請記得:
走出一段讓你窒息的關係,或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你每一次小小的堅持與練習,都是你在說:「我還在,我很重要。」
學會為自己發聲,不是為了對抗誰,而是為了不再丟失自己。
因為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是要你沉默,而是讓你發光。
如果你正處在一段讓你不快樂的關係中,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你心裡的一盞燈。你不是孤單的,世界上有無數人,也正在學習如何在愛中,活成自己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