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討厭寫字又潦草,我要怎麼教小孩?
「喔~又要寫字!好煩喔!」「我的手好痠!」
你請孩子練習寫字或寫功課,他卻抱怨連連、意興闌珊,好不容易坐到書桌前,卻又像是鬼畫符,字跡潦草到幾乎無法辨識,只想快點結束這個「苦差事」。
盯著那歪七扭八、大小不一、甚至超出格線的字,你可能忍不住皺起眉頭,感到頭痛又擔心:「這樣考試怎麼辦?」「老師會不會給他低分?」「為什麼別的孩子就能寫得整整齊齊?」
這樣的寫字拉鋸戰,是否也在你的家庭中上演?
孩子討厭寫字或字跡潦草,不僅影響學習表現、作業、考試分數,也可能阻礙他透過文字表達想法的意願,甚至打擊他的自信心。
當寫字成為一件痛苦的事,孩子就更難體會學習的樂趣。
「我兒子一碰到要寫字的功課就開始拖,不然就亂寫一通。」
「我女兒的字好像鬼畫符,老師聯絡簿上常常提醒要注意。」
面對孩子在書寫上的困難與抗拒,我們該如何引導,才能幫助他克服障礙,提升書寫能力與意願,並從中找到成就感呢?
▌孩子「為了什麼」討厭寫字或寫得潦草?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討厭或逃避寫字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要求他「用心寫」、「寫漂亮」。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對症下藥,找到適合的引導方式。
⚠️ 精細動作或視知覺能力挑戰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手部小肌肉力量不夠、手眼協調能力、或視覺空間感、抄寫能力等尚未發展成熟,導致運筆困難、字體結構掌握不佳。對他們來說,寫字真的是一件很費力、容易挫折的事。
⚠️ 缺乏耐心,想「快點擺脫」書寫任務
寫字需要一定程度的專注力和耐心。孩子可能覺得一筆一劃慢慢寫很無聊、很浪費時間,只想趕快寫完(無論品質如何)去做更有趣的事情。
⚠️ 覺得寫字「無聊」或看不到意義
特別是重複性的抄寫練習,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他感受不到寫字本身的樂趣,或不明白「把字寫好」對他的意義是什麼,自然就缺乏動機。
⚠️ 害怕「寫不好」的壓力與挫折
如果孩子曾經因為字醜被批評、被比較,或者自我要求很高、追求完美,他可能會因為害怕寫錯、寫不好而感到壓力。為了避免這種挫折感,他可能選擇草草了事或直接放棄。
⚠️ 可能是學習內容或方式引發的逃避
有時候,孩子抗拒寫字,可能不是討厭「寫」這個動作本身,而是逃避「寫的內容」(例如:困難的生字、詞語、作文)或不喜歡被規定的「書寫方式」(例如:一定要用某種筆、寫在特定格子裡)。也需留意是否有潛在的學習困難。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先從「姿勢與工具」著手,排除生理因素
觀察孩子的握筆姿勢、坐姿是否正確?書桌高度、光線是否合適?可以嘗試不同粗細、材質、形狀的筆(例如:三角鉛筆、洞洞筆),或使用握筆器輔助。
同時,也要留意是否有視力方面的問題。確保基礎的生理條件舒適,能降低寫字的門檻。
✅ 降低標準,肯定「願意寫」的努力
初期先將目標放在「願意寫」、「完成」就好,而不是追求「完美」或「漂亮」。
對於孩子付出的努力、展現的耐心(即使只多寫了幾分鐘)、或是任何一點點的進步(例如:這次有幾個字在格子裡了),都要給予具體的肯定與鼓勵。
減少批評和擦掉重寫的次數,降低孩子的壓力與挫敗感。
✅ 拆解任務,縮短時間,提高成功感
將大量的書寫任務拆解成數個小單元,分段完成。
例如,生字練習一次寫3-5個就好,寫完休息一下再繼續。
縮短單次練習時間,提高完成率,讓孩子更容易獲得「我做到了」的成功體驗。
✅ 讓寫字變「好玩」:融入遊戲與興趣
試著用更有趣的方式練習。
例如:用彩色筆、蠟筆寫字;在白板、沙盤、或畫圖紙上練習;玩連連看、填字遊戲、或是寫字尋寶等遊戲;讓他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偶像的名字、恐龍圖鑑、給朋友的卡片)。
提升寫字的趣味性,降低排斥感。
✅ 觀察與評估:是否需要專業協助?
如果嘗試了各種方法,孩子的書寫狀況仍有明顯困難(例如:字體扭曲難辨、鏡像字、抄寫速度極慢、對寫字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可以尋求兒童發展評估、職能治療等資源,了解是否有潛在的學習或發展狀況需要介入。
▌從鬼畫符到樂於書寫:引導孩子的寫字之路
陪伴孩子克服書寫困難,是一段需要極大耐心和同理心的旅程。
教養的重點,在於理解孩子卡關的原因,用對的方法提供支持,並在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保護他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少一點要求,多一點趣味;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
讓我們用耐心和創意,引導孩子從「討厭寫字」的困境中走出來,找到書寫的樂趣,體驗用文字表達自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