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的提出問題,才有辦法獲取對方背後的心理與正面意圖,這是身為業務最重要的一項技能。
在業務開發與客戶拜訪中,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問對問題」。
與其準備長篇大論的說詞,不如精心設計提問,這才能真正探詢客戶內心的需求與疑慮,建立信任並引導對話走向成功。比起難以預測情境的「陳述句」,準備好的「問句」反而能更靈活應對,並且有效地推進銷售。
為何「問問題」是業務的核心技能?
提問,看似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要做到「精準的提問」卻不是這麼容易。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少問問題」,這無形中削弱了我們的好奇心,導致在溝通時,我們更習慣用「陳述句」表達想法,而非透過「問句」去探索。
然而,在銷售場景中,提出好的問題往往是獲取客戶真實想法、理解背後心理與正面意圖的最重要技能。
大衛.霍菲爾德(David Hoffeld)在《銷售的科學》一書中說明了客戶在銷售流程中的內心獨白,基本上圍繞著一連串的「為什麼」:
- 為什麼要改變? (Why change?)
- 為什麼是現在? (Why now?)
- 為什麼是你的產業解決方案? (Why your industry’s solution?)
- 為什麼是你和你的公司? (Why you and your company?)
- 為什麼是你的產品和服務? (Why your product/service?)
- 為什麼要花這個錢? (Why spend this money?)
這些「為什麼」正是每位客戶心中的潛在疑慮。你會發現,如果你不了解客戶的具體情況、他們所在意的點以及既有的假設,你根本無法精準回答。
每個客戶、每間企業的考量都不同,唯有透過提問,才能深入了解這些假設,並在後續的每次討論中,更有效地植入你想傳達的訊息。
首次拜訪的提問懶人包
以下針對「第一次」拜訪客戶的情況,我整理了我實際運用下來覺得不錯的問句(沒有絕對的順序),希望能給你一些參考。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產業特性進行修改與搭配:
建立信任感:
- 「請問您之前有聽過我們公司嗎?」
- 「想請教您一下,您當初怎麼會選擇這個產業呢?」
- 「這是您最初就設定好的職涯目標嗎?」
- 「這個假期您有什麼特別的規劃嗎?」
- 「我看您們辦公室/廠區附近好像比較少餐廳,中午用餐方便嗎?」
正式探詢客戶需求:
- 「方便跟我分享一下,您當初選擇合作供應商時,主要的考量標準是什麼嗎?這些標準現在有改變嗎?」
- 「讓我請教一下,如果從您的角度來看,我們公司有哪些產品或服務,您覺得可能是有機會合作的呢?」
很多人不敢直接問,但職場上,勇敢向對方請教答案是沒問題的,這也是一種高效獲取資訊的方式。
- 「依照您過去的經驗,如果要評估採用新的供應商,通常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近期有跟新的供應商合作過嗎?」
- 「如果未來有合作機會,您覺得我們先從哪個案子或產品線開始切入會比較合適呢?」
找到關鍵決策者:
- 「除了您負責評估規格/需求之外,請問這個案子我還需要跟哪位夥伴聯繫或報告會比較周全呢?」
- 「如果我們後續合作順利,除了您這邊可以決定配合的供應商外,通常還有哪些部門或主管會提供意見嗎?」
與其準備「說詞」,不如準備「問題」
我曾有段時間,認為在拜訪客戶前,鉅細靡遺地準備好要說的話,就能大幅提高成功率。後來發現,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
即使你寫好了稿子,實際拜訪的情況往往千變萬化,準備好的說詞可能完全派不上用場。
提問的彈性優勢
但準備「問句」就不同了。你可以針對不同的人,問相同的核心問題。即使每個人的回答都不同也沒關係。
- 如果客戶的回答是你熟悉且有把握:你可以順勢深入回應。
- 如果客戶的回答超出了你的預期:那也沒關係,你可以進一步的追問,引導對話,或是單純地聆聽與收集資訊。
這種彈性,是準備「說詞」難以企及的。
我通常在實際拜訪客戶前,至少會規劃3到4個的關鍵問題。
當然,除了準備問題以外,你還是必須充分了解自家公司的產品與服務,並預先思考客戶可能會反問你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