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我時常感到自己像是在混亂中掙扎,手邊有無數待辦事項,卻總是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在這樣的反覆經驗中,我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透過更有條理的方法,讓自己工作起來更輕鬆、也更有成就感?
讀到《搞定》這本書後,我深受啟發,發現從目標設定到工作系統建立,每一個環節其實都可以被具體化、流程化。於是我決定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系統,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讓大腦負擔減輕,專注力提升,專案也能穩定推進。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同樣在工作中感到卡關、焦慮,卻又渴望改變的你。也許只要從一個小步驟開始,我們就能一起,慢慢建構出屬於自己的高效工作帝國!
觀點一:目標不清,是專案卡關的開始
在執行專案時,我們常常會犯一個致命錯誤──設定一個過於粗糙、模糊的目標。一旦進入實際執行,便容易卡關,拖延,甚至放棄。
《搞定》一書提出了做計劃的五個關鍵階段: 目標設定 、 願景與預期成果 、腦力激盪、整理梳理、安排下一步行動。
透過這套流程,能逐步將專案具體化,不僅清晰掌握終點,還能系統性思考達成目標所需的每一個步驟。腦力激盪時盡情攤開所有可能資源,整理時按重要性與優先順序分類,最後明確安排行動,就能把一個模糊的想法,真正變成一個可以穩定推進的計畫。
從混亂到有序的第一步
以我自己為例,我正在經營粉專「阿凡執行中」,主要透過圖文創作,把衛教知識以更親民的方式傳遞給大眾。剛開始時,我的做法很簡單,簡單在行事曆上寫下:「某天要製作 XXX 主題內容」。然而每當製作日到來,打開電腦,看著空白文件,腦袋也跟著閃爍「我要從哪裡開始???」
滑手機 ➔ 進度0 ➔ 心情焦慮。這樣的循環,讓我每次開工都倍感挫折。回頭檢視,問題出在目標太粗糙,缺乏明確的行動拆解。
後來,我有意識地改變了做法。除了設定主題,我會同步列出作業流程,例如:「 標題發想、圖片製作 、文案撰寫、校稿排版」將龐大的任務,拆成一個個可以輕易啟動的小步驟。這樣一來,每次只要專注完成當下的小任務,整體進度便能自然推進,產出的流暢度也大幅提升。
無論是專案規劃還是日常工作,將粗略目標轉化為具體小步驟,是打破卡關、提升完成率的關鍵。
觀點二: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系統,釋放大腦能量
除了將目標拆解成具體步驟之外,建立一套邏輯清晰、有條理的工作流程圖,也是提升效率不可或缺的一步。一套好的工作流程,不只是單純列出待辦事項,更像是一張能引導我們穩定推進的地圖。透過定期的檢視與持續優化,我們可以逐步將這張流程圖調整得更加精準順暢。哪些步驟可以簡化?哪些環節經常卡關?每一次回顧,都是一次重新校正航向的機會。
當流程越來越符合自己的節奏與需求,我們的大腦也不需要再負擔過多瑣碎記憶,能夠把更多注意力與能量,專注投注在真正重要、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事情上。最終,真正高效的工作,不是靠意志力硬撐出來的,而是靠一個「幫助自己少費力、少分心」的系統,自然推動自己向前。
我的Notion工作帝國
最近,我開始研究工作效率提升與自我管理的方法。在讀到《搞定》裡「工作流程圖」的概念後,我深受啟發,決定立刻動手打造自己的系統。參考了許多影片與經驗分享後,我選擇使用 Notion 來建構我的「工作帝國」。
一開始當然不免生疏,常常找不到資料的位置,系統裡也出現不少需要修正的小問題。但隨著反覆練習與優化,漸漸地,我熟悉了整個運作邏輯。現在,Notion 已經成為我的大腦延伸,不僅幫助我減少記憶壓力,也讓我能更專注於真正重要的創作與決策。
建立工作系統,不是讓生活僵化,而是為了讓大腦更自由,把能量集中在真正值得投入的地方。
結論
混亂與焦慮,往往源自於目標模糊、流程凌亂。 當我們願意花時間將目標具體化,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工作系統, 就能讓原本沉重的工作,變得更加清晰、有節奏感。 高效不是意志力的奇蹟,而是系統設計的必然結果。 從今天開始,拆解一個目標、優化一個流程, 你會發現,前進的路,比想像中輕盈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