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
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
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歧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
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
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
恆之秬秠、是穫是畝。
恆之穈芑、是任是負。
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
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
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2. 注釋
1. 姜嫄:后稷之母,周族始祖的母親
2. 禋祀:祭祀神靈
3. 弗無子:一直沒有子嗣
4. 履帝武:踩踏天帝所設之神道
5. 敏歆:感動而欣然接受
6. 載震載夙:早晨行動、感應迅速
7. 彌厥月:懷胎期滿
8. 如達:順利通達
9. 不坼不副:無傷無損
10. 隘巷:狹小巷子
11. 腓字之:牛羊以腳步溫暖嬰兒
12. 鳥覆翼之:鳥張翅保護嬰兒
13. 呱:嬰兒啼哭聲
14. 覃訏:深遠廣大
15. 克歧克嶷:能辨事理、聰慧早熟
16. 荏菽:豆類植物
17. 旆旆、穟穟、幪幪、唪唪:植物茂盛繁茂貌
18. 相之道:農事法則
19. 茀:除草
20. 褎:包裹成熟之實
21. 穎、栗:穀實外部特徵,飽滿堅實
22. 秬、秠、穈、芑:古代四種穀物
23. 任、負:負重之意,象徵豐收
24. 舂、揄、簸、蹂:處理穀物各種動作
25. 蕭、祭脂、羝、軷:祭品與儀式用物
26. 燔烈:火燒祭肉
27. 卬:我
28. 歆:接受祭品香氣
29. 胡臭亶時:何其芳香,正合時宜
30. 庶無罪悔:庶幾無愆、無悔過
3. 白話文
最初生民的開始,是姜嫄那時。
生下這位始祖,是她誠心祭祀,而一直無子。
她踏過天帝的神蹟,敏感地感動了神靈,於是有神的啟示、神的指導,
早起、勤奮、逐步懷孕、生育並養育,這孩子就是后稷。
懷胎十月,分娩順利,無損無害,孩子健康。
因神靈顯赫威力,天帝本欲不安,因她不順祭祀禮儀,卻意外得子。
她將孩子置於狹巷,牛羊來親近保暖;
又置於樹林,伐木者發現;
又置於冰上,鳥來展翅保護。
鳥飛走後,后稷啼哭,聲音深遠,震動四方。
他開始匍匐學步,能辨事理、聰慧聽話,
努力尋找食物,播種豆類,豆苗搖曳生長,
稻穀成熟繁茂,麻麥厚實,瓜瓞接連。
后稷勤於農事,熟知農藝規律,
鋤草施肥,種下黃莖穀物,
穀物結實累累、穗大粒飽、顏色鮮美,
這樣就在有邰建立家室。
上天賜下美好種子,有黑黍、白黍、粟與芑。
這些穀物豐收可畝計量,
可以肩挑運回,供奉祖先祭祀。
我們的祭祀如何進行?
有的舂米、有的揮揚,有的簸穀、有的踐踏,
把穀物晾曬蒸熟,氣味飄浮,
備妥計畫,選取香草、獸脂,宰公羊作軷祭,
焚燒祭品,藉此祈求來年豐收。
我們將祭品盛在豆器中,獻於祭壇。
香氣升起,天帝欣然接受。
那香味恰到好處,后稷開始了祖先祭祀,
從此無罪無悔,流傳至今。
4. 總結
本詩敘述周族始祖后稷的神奇誕生與成長歷程,姜嫄因祭天得子,后稷幼時被棄卻多次獲自然庇護,長大後展現農事天才,創始周人農耕文化,並開啟祭祀傳統,受到天命與民望的肯定。
啟示
天命與虔誠密不可分,信德能感動神靈
人才出於磨難,堅強與天資同樣重要
勤耕細作是立國之本
傳統祭祀反映民族對天地祖先的感恩與敬畏
《行葦》
1. 原文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
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設席,授几有緝御。
或獻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薦,或燔或灸,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
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
黃耇台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2. 注釋
1. 敦:厚重、敬慎
2. 行葦:生長整齊的蘆葦
3. 踐履:踐踏
4. 方苞方體:花苞初成,形體完整
5. 泥泥:繁密柔美的樣子
6. 戚戚:親密和樂
7. 具爾:各自齊心
8. 肆之筵、授之几:設筵擺席、安排坐席之几案
9. 緝御:整齊有序、禮儀周全
10. 獻、酢:祭祀中先後獻酒之禮
11. 爵、斝:古代盛酒器具
12. 醓、醢:肉醬
13. 燔、灸:烤熟、炙烤
14. 殽、脾、臄:各種肴饌、脾臟、肋骨肉
15. 咢:合樂而歌
16. 鍭:箭鏃
17. 鈞、均:等重、平均
18. 句:堅固
19. 樹:豎立之意,比喻箭鏃排列整齊
20. 不侮:不輕視、不侮慢
21. 曾孫:後代子孫的自稱,對祖先言
22. 醴、醹:甘酒、濃酒
23. 斗:舀酒的器具
24. 黃耇:長壽老人
25. 台背:扶持之人
26. 以引以翼:左右輔佐
27. 壽考維祺:長壽且吉祥
28. 景福:大福、盛福
3. 白話文
蘆葦成行地茂密生長,牛羊請不要踐踏。
初生的花苞與嫩葉,柔密而繁盛。
親愛的兄弟們,不要彼此疏遠。
有的人設置筵席,有的人奉上桌几。
擺設筵席、安排座位,行禮都井然有序。
有的進酒,有的回敬,潔淨酒爵、奉上盛酒之斝。
準備醃肉與肉醬作祭品,還有烤熟與炙烤的美食,
精選的肴饌與佳肉,有人歌唱,有人奏樂。
彎弓製得堅固,四支箭鏃等重,
放箭動作整齊一致,賓客排列依賢能次序。
彎弓已備好,配齊四箭,箭鏃排列如列樹,
賓客之序也要不侮慢,按禮相待。
我們這些子孫主持祭祀,準備甘醴與濃酒,
以大斗舀酒,為長壽老人祈福。
老人由台背扶持登堂,有左右輔佐,
願他壽命綿長、平安吉祥,獲得美滿福氣。
4. 總結
這段詩歌描寫了祭祀活動中從布置筵席、備禮設宴,到弓箭儀式與敬老祈福的整體過程,不僅展現了對祖先的敬意,也呈現出兄弟和睦、禮儀秩序、傳統延續的核心價值。
啟示
尊重自然與生命,是祭祀中的基本態度
家族和睦、同心協力,是祭禮順行的根本
嚴整的禮儀反映出對神明與祖先的敬重
對長輩的敬老祈福,體現了孝道精神與文化延續
《既醉》
1. 原文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既醉以酒,爾殽既將。君子萬年,介爾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維何,籩豆靜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類維何,室家之壼。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年,景命有僕。
其僕維何,釐爾女士。釐爾女士,從以孫子。
2. 注釋
1. 既醉以酒:喝得酣暢
2. 飽以德:心中充滿德行與恩澤
3. 介爾:賜給你
4. 景福、昭明:盛大福祉、光明顯耀
5. 高朗令終:莊重端正地完成(祭禮)
6. 令終有俶:結束後仍有善始之意
7. 公尸:主持祭祀的代表
8. 嘉告:報告神靈
9. 籩豆:盛祭品的器具
10. 靜嘉:潔淨美好
11. 朋友攸攝:賓客共同協助
12. 攝以威儀:整齊莊重地參與
13. 孔時:非常合宜、合時
14. 類:族類、家族後代
15. 室家之壼:家庭和樂安定
16. 祚胤:福祉與子孫
17. 天被爾祿:上天賜給你福祿
18. 景命有僕:盛大的天命有助手協助
19. 釐爾女士:賢淑的女子
20. 從以孫子:相隨而來的是子孫延續
3. 白話文
既喝得酣暢,又享受到君子的德澤。
君子萬年長壽,願你獲得盛大的福祉。
酒喝得盡興,肴饌也備妥。
君子萬年光耀,願你蒙受光明的福分。
這份光明溫和又和諧,儀式莊重圓滿完成。
圓滿的結束中又有美好的開端,主持祭祀者向神明恭敬稟告。
稟告的內容是什麼?是潔淨而美好的祭品,整齊地排列於籩豆之中。
朋友們一同輔助,以莊嚴的禮儀參與祭祀。
禮儀端莊合宜,君子定有孝子傳承。
孝子之德不會匱乏,願永遠賜福於你們的家族。
這樣的家族是什麼樣?就是家道安定、家庭和諧的模樣。
君子萬年長存,願你的子孫永受福祉。
這樣的後代是什麼?是上天賜予你們的恩祿。
君子萬年壽考,命運昌盛且有幫助者。
這幫助者是誰?就是你賢淑的夫人。
她將與你同行,並為你延續子孫後代。
4. 總結
這一段詩歌延續了祭祀的莊嚴氛圍,讚頌君子德行與家族的福祉延綿,並以賢淑的女性與子孫作為家庭繁榮的象徵,表達了天命、孝道、祭禮與家庭倫理的完美結合。
啟示
德行是福祉的根本,飲食與禮儀都應回歸德性本源
家族和諧需要孝子承續與夫妻同心
禮儀與信仰交織,祭祀是文化與價值的傳遞
子孫延續、福祿長存,皆源自修身齊家
《鳧鷖》
1. 原文
鳧鷖在涇,公尸來燕來寧。爾酒既清,爾殽既馨,公尸燕飲,福祿來成。
鳧鷖在沙,公尸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殽既嘉,公尸燕飲,福祿來為。
鳧鷖在渚,公尸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殽伊脯,公尸燕飲,福祿來下。
鳧鷖在潀,公尸來燕來宗。既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飲,福祿來崇。
鳧鷖在亹,公尸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飲,無有後艱。
2. 注釋
1. 鳧鷖:水鳥,象徵和樂安靜
2. 在涇/沙/渚/潀/亹:分別指不同的水域、沙洲或水邊地形
3. 公尸:主持祭祀的代表人物
4. 燕:宴飲,延伸為和樂相聚
5. 寧/宜/處/宗/熏熏:表示安寧、適宜、妥當、宗廟之所、和悅愉快
6. 爾酒既清/多/湑:你所備的酒清澈、豐盛、濃淡合宜
7. 爾殽既馨/嘉/伊脯:你所備的肴餚香氣四溢、美味、是乾肉
8. 福祿來成/為/下/崇/無有後艱:表示福祿圓滿、形成、降臨、隆盛、不再有後患
3. 白話文
水鳥悠游在涇水之中,公尸來到此地宴飲安寧。
你所備的酒清澈可口,肴餚芳香四溢,公尸喜悅地宴飲,福祿也隨之實現。
水鳥棲息在沙洲上,公尸前來宴飲恰如其分。
你的酒量充足,食物也極為美味,公尸歡宴其中,福祿因而生成。
水鳥停留在水洲之上,公尸來此宴飲適當妥帖。
你準備的酒清醇適口,乾肉陳設得當,公尸歡飲其中,福祿隨之下降。
水鳥聚集在水潀間,公尸來到宗廟之處宴飲。
在宗廟中舉行宴會,福祿也由此而降臨,公尸樂飲,福祿益加尊崇。
水鳥在河流緩緩之地遊動,公尸前來止步安穩又愉悅。
甘美的酒使人欣喜,燒烤的肉香氣撲鼻,公尸盡情宴飲,未來將無災無患。
4. 總結
這段詩歌透過描寫公尸在不同水邊地點宴飲的場景,展現祭祀禮儀的和諧與莊重,並象徵人與天地、神靈和諧相通。美酒佳餚的準備、環境的安寧、儀式的妥當,都預示著福祿隨之而至,未來安樂無憂。
啟示
禮儀周全是獲福的基礎
和樂的氛圍能帶來祥和與豐盈
自然與人事的和諧共融是美好生活的象徵
精誠準備祭祀能招致神明庇佑與子孫安泰
《假樂》
1. 原文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四方之綱。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2. 注釋
1. 假樂君子:假借歡樂以彰顯君子的品德
2. 顯顯令德:光明顯赫的美好德行
3. 宜民宜人:能安民又能親近人
4. 保右命之:保護輔佐天命賦予的人
5. 自天申之:由天意多次加以肯定與鞏固
6. 干祿百福:獲得祿位與無數的福祉
7. 穆穆皇皇:莊嚴而光輝
8. 率由舊章:遵循古代規範與傳統制度
9. 威儀抑抑:舉止端莊自持
10. 德音秩秩:德行與言辭有條有理
11. 無怨無惡:無人怨恨、無有邪惡
12. 四方之綱:成為天下的主幹
13. 之綱之紀:指禮法與紀律
14. 燕及朋友:與朋友歡聚
15. 百辟卿士:各路諸侯與大夫官吏
16. 媚于天子:能夠討天子歡心
17. 不解于位:不失其位,穩定堅守職責
18. 民之攸塈:成為人民信賴與依歸之所
3. 白話文
君子以適當的歡樂展現其光明美好的德行,既能使百姓安居,又能為人親善,因而承受上天的厚賜。大家共同扶持這樣的人物,天意也一再加以鞏固。
他獲得了無數的福祿,子孫昌盛如千億之眾。舉止莊重,威儀堂皇,適宜做國君或諸侯。既不偏差也不忘本,始終遵循古制。
舉止端莊穩重,言行有條有理,無人怨恨、沒有邪惡之事,凡事都能合群而行,因此能無限地承受福澤,成為天下的支柱。
成為天下禮法與紀律的模範,也能與朋友和樂相處。各路諸侯、大夫官吏,都因為他的德行而得到天子的親近與信任。他穩守職位不動搖,成為人民的依靠與信賴之所。
4. 總結
這段詩歌頌揚有德的君子,因德行昭著而受天命、得民心,並使國家穩固,子孫繁衍,福祿無疆。強調君子應遵循古禮、舉止端莊、德音秩序,以此獲得天下共尊與長久的庇護。
啟示
德行光明是立國安民的根本
恪守古制能使政事持久穩定
正直端莊的人終將成為國家棟樑
德澤廣被者,子孫必能昌盛,人民自會歸心
《公劉》
1. 原文
篤公劉,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積迺倉。迺裹餱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歎。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迺陟南岡,乃覯于京。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
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迺理,爰眾爰有。夾其皇㵎,遡其過㵎。止旅迺密,芮鞫之即。
2. 注釋
1. 篤公劉:敬重的公劉,周族的重要先祖
2. 匪居匪康:不為安居享樂
3. 迺埸迺疆:開闢田地,劃定疆界
4. 裹餱糧:攜帶乾糧以備遠行
5. 思輯用光:思慮整頓,以發揚光大
6. 弓矢斯張:張開弓矢,作戰準備
7. 干戈戚揚:舉起盾牌與兵器
8. 于胥斯原:到達廣闊的原野
9. 既庶既繁:人眾且繁盛
10. 而無永歎:不再長嘆困苦
11. 陟則在巘:登上山巔
12. 復降在原:又返回平原
13. 何以舟之:用什麼來裝載行李
14. 維玉及瑤:佩戴玉石與美玉
15. 鞞琫容刀:佩帶飾物與匕首
16. 逝彼百泉:渡過眾多水源
17. 瞻彼溥原:眺望廣闊平原
18. 覯于京:遇見理想的定居之地
19. 蹌蹌濟濟:人群眾多而有序
20. 俾筵俾几:設置席位與几案
21. 造其曹:建立部族聚居地
22. 執豕于牢:宰豬祭祀
23. 酌之用匏:用葫蘆舀酒祭祀
24. 既溥既長:地域廣闊且綿長
25. 相其陰陽:考察地勢朝向
26. 其軍三單:軍隊編制井然有序
27. 徹田為糧:開墾田地以供糧食
28. 豳居允荒:豳地居住條件艱苦
29. 涉渭為亂:渡渭水時紛亂
30. 取厲取鍛:取得武器與鍛造器物
31. 止基迺理:安定基業並加以治理
32. 夾其皇㵎:定居於大河兩岸
33. 遡其過㵎:順流而上尋找居地
34. 止旅迺密:聚居變得緊密
35. 芮鞫之即:芮國來歸附
3. 白話文
敬愛的公劉,不是為了安居享樂,而是開墾田地、劃定疆界,儲備糧食,包裝乾糧,裝入橐囊,思慮整頓以發揚族群的光輝。張弓矢、舉干戈,開始啟程遷徙。
公劉帶領族人來到廣闊的原野,人丁興旺、繁榮有序,行動順利,傳播開來,不再長歎貧困。登高山又下平原,裝載行李佩玉與佩刀。
公劉渡過百泉,眺望廣原,登上南岡,終於遇見理想的建都之地。京師之野,族人遍佈各處,搭建居所,言語交流不絕。
他們在京師安定下來,秩序井然,設置席位、設立桌案,建立部落,宰豬祭祀,用葫蘆舀酒,供奉飲食,尊奉領袖。
公劉所在之地廣大遼闊,考察陰陽地勢,觀察水源流向,軍隊編制整齊。開墾隰原,以農田自給,夕陽之下,在豳地定居,雖荒涼但穩固。
最後,公劉帶族人於豳地定居。渡過渭水時曾混亂,但也取得了武器與鍛造技術,安定了基業,召集眾人。定居在大河兩岸,溯流而上尋覓更好的地方,安頓了族群,芮國也歸附於他。
4. 總結
這組詩篇記敘了公劉帶領族人遷徙、開墾、建國、定居的艱辛歷程,展現他卓越的領導與遠見,並表達對祖先開創之功的敬仰。
啟示
創業維艱,需要堅毅與遠見
社會繁榮依賴於勤奮與規劃
尊重傳統與集體合作是安居立國之本
艱難困苦中堅守目標,終將開創光明未來
《泂酌》
1. 原文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洞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民之攸塈。
2. 注釋
1. 泂酌:從遠處舀取(清水)
2. 行潦:路旁積水
3. 挹彼注茲:舀取那注入此地的水
4. 餴饎:用來作飯食(餴:乾糧;饎:熟食)
5. 豈弟:和樂安適的樣子
6. 君子:賢德之人
7. 民之父母:人民所依賴的領袖
8. 濯罍:洗滌酒器
9. 攸歸:歸往、依附之處
10. 洞酌:大舀,舀取大量清水
11. 濯溉:洗滌澆灌
12. 攸塈:安定居住之地
3. 白話文
遠遠地舀取那些道路邊的積水,舀取那注入此地的清流,可以用來烹煮乾糧熟食。和樂安然的君子,是人民所依賴的父母。
遠遠地舀取那些道路邊的積水,舀取那注入此地的清流,可以用來洗滌酒器。和樂安然的君子,是人民歸附的對象。
大量舀取道路旁的積水,舀取那注入此地的清流,可以用來洗滌和澆灌。和樂安然的君子,是人民安居的保障。
4. 總結
這組詩以清水比喻君子的德行,描繪賢者如清流般滋養萬物、淨化人心,表現人民對德才兼備領袖的依賴與敬仰。
啟示
有德之人如水,能滋養社會
領袖應以仁愛與和樂為本
人民自然歸附於品德高尚者
德行是穩固民心與安定國家的根基
《卷阿》
1. 原文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
伴奐爾游矣,優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矣。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顒顒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2. 注釋
1. 卷者阿:山丘上迴轉的山坡
2. 飄風:疾風
3. 豈弟:和樂、安然
4. 矢其音:唱出其聲、抒發情感
5. 伴奐:從容華美的樣子
6. 彌爾性:增益你的德性
7. 先公酋:先祖君王
8. 昄章:顯明而有秩序
9. 百神爾主:眾神都輔佐你
10. 茀祿:豐厚的俸祿
11. 純嘏:美好福祿
12. 馮、翼:輔佐與擁護
13. 為則、為綱:成為典範、成為領導核心
14. 翽翽:鳥羽拍動聲
15. 藹藹:和樂、眾多
16. 媚于:受喜愛於
17. 菶菶萋萋:草木茂盛
18. 雝雝喈喈:和樂悅耳的聲音
19. 矢詩不多:所作詩不多
20. 遂歌:順勢而歌
3. 白話文
山坡曲折處,有狂風自南方吹來。那和樂的君子啊,來此遊樂並高歌,以歌聲表達內心的情意。
你從容優美地遊玩,悠閒自在地休息。這位安詳的君子,使你增進自身德性,像我們的先祖一樣。
你的領土顯赫寬廣,厚實而穩固。這位和樂的君子,幫助你增進德性,成為百神所尊奉的主宰。
你受命悠久,福祿豐厚而安康。這位和樂的君子,使你德性圓滿,長享美好的福祉。
你有扶助、有保衛,有孝心與德行,以德引導、以德扶持。這位安詳的君子,是天下四方的典範。
你儀容莊重,舉止如美玉般端莊,有美好名聲與聲望。這位和樂的君子,是四方的領袖綱常。
鳳凰飛翔,羽翼拍動,停息於此。眾多王族中有許多賢士,這位君子為王的使者,深得天子的寵愛。
鳳凰飛翔,羽翼拍動,也將飛升天上。眾多王族中有許多賢人,這位君子受命行事,也受到百姓愛戴。
鳳凰鳴叫,在高岡之上;梧桐樹生長,在朝陽照耀之地。草木茂盛,和聲悅耳。
君子的車輛,既多又盛;君子的馬匹,馴熟且疾馳。所作之詩不多,正好接續歌唱。
4. 總結
本詩以自然美景與神鳥鳳凰為比興,頌揚君子德行如風、如玉、如鳳凰般尊貴可敬,既受天子賞識,又得百姓敬仰,成為四方效法之典範,展現出理想人格與政治領袖的風範。
啟示
君子德行為眾人楷模,堪為四方之則
德性可增可進,需君子引導與陶冶
好德者,能感天神、得民心
儀容、言行、品德皆為修身重點
《民勞》
1. 原文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泄。無縱詭隨,以謹醜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2. 注釋
1. 民亦勞止:百姓已經勞苦到極點
2. 汔可:差不多可以
3. 小康 / 小休 / 小息 / 小愒 / 小安:稍得安寧、稍事休息
4. 惠此中國 / 惠此京師:恩惠施於中原/都城
5. 綏四方 / 綏四國:安撫四方諸侯
6. 無縱詭隨:不可放任邪惡與阿諛之人
7. 以謹無良 / 惛怓 / 罔極 / 醜厲 / 繾綣:要警惕無德、昏愚、極端、兇惡、糾纏不清之人
8. 式遏寇虐:應當抑制殘暴強橫者
9. 憯不畏明:可憐他們竟不畏懼公正明理
10. 俾民憂泄:使人民的憂苦得以紓解
11. 無俾民憂 / 正敗 / 正反:不可讓百姓受苦 / 政道敗壞 / 國政顛覆
12. 民逑:百姓所歸附之人(君主)
13. 威儀:禮儀、風度
14. 近有德:接近有德之士
15. 戎雖小子:戎人雖然年輕
16. 式弘大:卻能發揚大義
17. 王欲玉女:君王欲娶美女
18. 大諫:群臣大力勸諫
3. 白話文
百姓已辛苦至極,差不多該有點安定了。應當惠及中國,使四方安寧。不可縱容奸詐隨從,要警惕無德之人。應當抑止強暴凶徒,那些人竟然不畏光明正道。柔順遠人、親近近人,才能安定君主之位。
百姓已疲憊不堪,應讓他們稍作休息。施惠於中國,使君主成為民眾所愛戴之人。不可縱容諂媚之徒,要防備昏聵之輩。應該阻止暴虐,不要讓百姓再受痛苦。不要辜負百姓勞苦,使國君能得美名。
百姓已疲倦至極,應讓他們稍得喘息。應施惠京城,使四方安定。不許放縱奸邪之徒,要警惕行為極端的人。應制止強暴之人,不讓惡人作亂。端莊守禮,才能親近有德之士。
百姓已疲憊,該稍作喘息。施惠於中國,使人民得以釋放憂苦。不可縱容邪惡,要防止兇險暴虐之人。應遏止殘暴,不可使正道敗壞。戎人雖年少,也能發揚光大正道。
百姓已疲倦,應稍得安寧。若能施惠中國,則全國不再破敗。不縱容奸詐邪惡之徒,要謹慎對付糾纏不清者。應當制止暴虐,不可讓政道顛倒。若君王只想娶美女,就必須接受嚴正勸諫。
4. 總結
這組詩句反覆以「民亦勞止」為開端,強調百姓的勞苦與急需休息,呼籲統治者施政仁愛,遏止暴政與奸邪,親賢遠佞,以維持國家安定、人民安樂、政治清明。
啟示
勞民傷財,必須適時休養民力
政者,正也,君子應守道而不容奸佞
施惠於民,方能安內攘外
執政須以德為本,不可貪逸忘諫
《板》
1. 原文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聖管管,不實於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而謀,聽我囂囂。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天之方懠,無為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尸。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天之牖民,如壎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攜無日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無自立辟。
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2. 注釋
1. 板板:嚴厲莊重
2. 卒癉:百姓困苦疲憊
3. 出話不然:言語不符合正道
4. 為猶不遠:還不算太晚
5. 靡聖管管:沒有真正的聖明管理
6. 亶:真誠、誠實
7. 天之方難 / 蹶 / 虐 / 懠:天意正嚴峻 / 動盪 / 暴虐 / 憤怒
8. 憲憲 / 泄泄 / 謔謔:自滿自得 / 散漫隨便 / 嘻笑輕浮
9. 辭之輯矣 / 懌矣:言辭和諧 / 言辭喜悅
10. 芻蕘:割草打柴的平民
11. 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老人勞苦,年輕人輕佻
12. 熇熇:紛亂興盛
13. 不可救藥:無法挽救
14. 夸毗:誇張自大
15. 善人載尸:善良之人倒下如同死屍
16. 殿屎:敗壞衰敗
17. 莫我敢葵:沒有人敢向我傾向(葵向日而轉)
18. 牖民:啟發人民
19. 如壎如篪:如同笙篪之音協和
20. 璋 / 圭:美玉與禮器,象徵純潔與莊重
21. 价人 / 大師 / 大邦 / 大宗 / 宗子:衛國之臣、軍隊、大國、宗族、宗子(宗族長)
22. 翰:輔助
23. 戲豫 / 馳驅:嬉戲安逸 / 任意奔走
24. 昊天曰明 / 旦:大天說天明 / 天亮
3. 白話文
上帝莊嚴威嚴,百姓卻已疲憊不堪。言論不正確,但事情尚未太晚。因為沒有真正聖明的治理,也沒有誠實之政,所以需要大力諫諍。
天命正在艱難時期,不可自得自滿;天道正不穩定,不可放縱散漫。話語調和,百姓就和睦;言語歡快,百姓便服從。
雖然我的地位不同,卻與諸位同僚共事。希望諸位聆聽我的喧喧建議。我的話是真誠服從的,不要當成笑話。古人有言,應當向平民請教。
天命嚴酷時,切不可輕浮嬉笑。老人辛勞,年輕人卻輕佻。這不是我因老糊塗而多言,是你們應該因憂慮而反省。紛亂一旦蔓延,就難以挽救了。
天意正憤怒,不要自大自滿。禮儀已經混亂,善人也如同屍體倒地。百姓正在敗壞,但竟無人敢效法正道。國家喪亂,資財枯竭,師長亦無所援助。
上天啟發人民,如同壎篪之音和諧,如璋圭之潔淨,如取物般輕柔。如若攜帶卻無日益,則民易失教導。人民多數背離正道,不可自立邪道。
官員是國家之屏障,軍隊是國防之垣,大國是外國之依靠,大宗是宗族之翰助。懷抱德行可以安寧,宗子是城池般的保護。不要讓這座城池崩壞,不要孤立恐懼。
敬畏天怒,不敢放縱遊樂;敬畏天命變動,不敢任意奔馳。天命說日已高升,應該開始出巡治國;天命說天已亮,應該整裝出遊安民。
4. 總結
這組詩強烈呼籲君主與官員要自省、勤政、聽從忠諫,切勿自滿輕慢,尤其在國運艱難、民心動盪之時,更須端正言行、敬畏天命,以挽救國家於危亡。
啟示
國家困頓時更需聽取忠言直諫
自滿輕忽只會加速敗亡
敬天畏命、慎行自律是安國之本
以德立身,官員應為國家堅實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