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反思練成生活習慣:開始記錄,平凡生活也能閃閃發光

把反思練成生活習慣:開始記錄,平凡生活也能閃閃發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痛苦加反思等於進步」是瑞.達利歐(Ray Dalio)在《原則:生活和工作》中提出的簡單公式。我在思考,如果在其他情境中加入反思,會帶來什麼意外的驚喜呢?這個問題很適合詢問AI,它立刻就給了我解答!

「反思」可以帶來豐富的收穫,但要做到「反思」,首先需要養成「記錄」的習慣。而最簡單的「記錄」方式就是寫日記。 我們常常不願意寫日記,覺得太花時間。回顧平凡的生活有什麼值得記錄的呢?生活都一成不變,花時間總結豈不是浪費?不如把時間用在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迷思一:我們可以記住所有的事情 我曾遇過一個人,能輕易地聊起十幾年前的往事,每件事都說得活靈活現,每個名字都記得很牢。但這種記性好的人,都有自己的建檔系統,比如運用感官或總結關鍵字。他們也不是記得所有的事,而是懂得把故事融入生活中,在適當場合分享,讓聚會更有趣、交流更深入。但我們普通人要如何做到呢?我常常連昨天的事都要想一下,才能藉由關鍵點回憶起活動內容。即使寫了日記,有時回看舊日記,也無法喚起當時的想法或經歷。你是記憶力好的人嗎? 迷思二:我們的生活平凡、沒有亮點 如果我們一直覺得生活只是平凡、單調、沒有亮點,為什麼要記錄呢?但你生活中看似普通的小事,比如修理馬桶,都可能帶來深刻領悟。有人發現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明明行程已滿,卻因馬桶堵塞、浴室積水,不得不在緊湊的日程中擠出三小時來處理。有人想到可以學習簡單修理拉水閥,就不用請人來。還有人開始研究該買哪個品牌的馬桶比較耐用。即使是馬桶這樣的小事,也能激發很多有趣的思考,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察覺並記錄下來。 迷思三:事情就只是我記得的那樣 我家孩子曾因感冒嚴重,在期中考期間不得不請假在家休息,也因此錯過了好幾堂游泳課。病好後,他每天哭著不想上學,說覺得很多地方都充滿病毒。那段時間,只要是同學碰過的東西,他就想擦乾淨。我聽了很驚訝,擔心他是不是壓力太大。後來我耐心聆聽他說出困擾:覺得某些老師很兇、害怕游泳課換衣服、不喜歡換教室上課、有些課程進度落後聽不懂……每天都哭著說不想上學。 後來情況好轉,他重新喜歡上學了。我問他記不記得自己克服了什麼?他說沒有,他什麼都沒做。 當我慢慢跟他回顧:他學會自己戴泳帽,順利完成換衣服;雖然還會擦拭物品,但次數減少了;課程進度雖然落後,但很快就跟上來了……他恍然大悟:「對耶,而且我考試考得還不錯!」 幫孩子做完這個小結後,他從對生活的悲觀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幫他整理這些克服困難的經歷,這份成就感可能就這樣被遺忘了。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有些事情當下的想法可能很消極,但回頭看時,卻有了全新的視角。如果連這些經歷都忘了,又該如何轉換心境呢? 記錄並不困難。從建立屬於自己的記錄開始,就能踏出第一步,逐漸建造屬於自己的心靈花園。透過這個過程,你也能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 用簡單的文字記錄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這會引導你思考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 記下觀看影片時觸動你的經典語句。透過這些文字,重溫當下的感動,從中獲得生活中不同的啟發。 - 簡單寫下每天的經歷和想法,給自己一個機會,靜下心深入探索內心的思緒。 重點不在內容有多精美,而在於是否持續。我之前直接用Notion寫日記,但常常來不及記下零散的思考。後來有格友建議用Line,不只能記錄時間,還能保存相關圖片或影片,並寫下當時的想法。我覺得非常實用,也開始建立不同群組來分類收藏想法,真的很感謝格友的分享。 我之前寫過關於筆記系統的系列文章,有興趣的格友可以參考人生領航助手:開始啟動生活筆記系統,打造專屬你的成長空間吧~我在寫日記的過程中,發現單純的記錄已經可以帶來實質的改變,但透過反思,更能讓我從困難和挑戰中吸取經驗,也能從不同角度看待正在經歷的事情。儘管在反思這條路上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但我期待能透過未來的探索,體驗到更多反思帶來的有趣收穫,也期待與你的相會~


avatar-img
喵爪跳跳堂的舒適角落
40會員
50內容數
角落中會探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心態調整,並嘗試透過英語閱讀和寫作來拓展思維,藉由輸出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嘗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被「意義」二字所侷限。起初,我像許多人一樣,困惑於這個看似深奧的議題。我不只想理解何謂「意義感」,更渴望找到明確的方向——確知自己該往哪裡去,在哪裡能留下足跡,如何讓生命綻放獨特的光彩。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理解到,意義並非一個可以直接定義的概念,而是在生活中不斷
本文探討如何設計人生體驗,並藉由谷川健介的《故事思考》和詹姆斯·沃倫的《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兩本書,提供實用的方法。文章重點在於連結理想狀態、創造角色、運用STORIES行動準則,讓生活更豐富有意義。
專注力是成功的關鍵,透過「想-寫-做」三步驟,培養專注力,並將想法付諸實踐,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
在追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被「意義」二字所侷限。起初,我像許多人一樣,困惑於這個看似深奧的議題。我不只想理解何謂「意義感」,更渴望找到明確的方向——確知自己該往哪裡去,在哪裡能留下足跡,如何讓生命綻放獨特的光彩。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理解到,意義並非一個可以直接定義的概念,而是在生活中不斷
本文探討如何設計人生體驗,並藉由谷川健介的《故事思考》和詹姆斯·沃倫的《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兩本書,提供實用的方法。文章重點在於連結理想狀態、創造角色、運用STORIES行動準則,讓生活更豐富有意義。
專注力是成功的關鍵,透過「想-寫-做」三步驟,培養專注力,並將想法付諸實踐,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