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新姿勢助緩解腰椎神經壓迫?一篇 3D-CT 研究告訴你即時與短期效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為什麼要關注這篇研究?

身為復健醫學領域的夥伴,我們每天都可能面對因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壓迫而飽受坐骨神經痛困擾的患者。雖然有許多保守治療方法,但尋找能有效減輕神經根壓迫、改善患者症狀的策略,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在眾多治療手法中,運用特定姿勢來影響腰椎椎間孔(LIVF)空間,進而減輕神經根壓迫,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過去有些姿勢,例如腰椎伸展,雖然對某些患者有益(可能引發症狀集中化),但也可能導致部分患者症狀惡化(症狀周邊化)。這顯示我們需要更多元、可能對特定患者群體更有效的體位性治療選項。

這篇發表在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的研究 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原因在於它首次使用了先進的 3D-CT 掃描影像技術,以客觀的影像學證據 來評估一種改良過的特定三維軀幹姿勢 (Modified Reversed Contralateral Axial Rotation, MRCAR) 對腰椎椎間孔截面積 (CSA) 和神經根活動度 (透過直腿抬高, SLR 測試評估) 的即時與短期影響

有別於過往多數只依賴臨床症狀或較不精確的影像評估,這項研究提供了直接觀察神經根通道空間變化的數據。因此,了解這篇研究的發現,或許能為我們在面對特定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病患者時,提供一個新的治療思維與工具。這篇文章旨在快速提取這篇文獻的核心內容,幫助大家節省時間,掌握重點。

研究的 PICO 快速瀏覽

  • P (Patient/Population): 90 位 20 至 40 歲的年輕男性患者,患有單側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病,椎間盤突出程度為特定級別(根據 Fardon 和 Milette 分級的二級),且僅限於 L3/L4, L4/L5, L5/S1 單一節段
    • 為什麼是這個族群? 研究者特別選擇年輕男性,是為了排除年齡(如 40 歲後脊椎會有的變化)和女性荷爾蒙(特別是鬆弛素可能影響脊椎韌性)對研究結果的潛在干擾。
  • I (Intervention): 改良式反向對側軸向旋轉 (MRCAR) 姿勢
raw-image
無症狀個體在 3D-CT 掃描影像期間的身體位置:(A)常規中立仰臥。 (B)腰部向無痛側彎曲。 (C)改良的反向對側軸旋轉(MRCAR)位置;腰椎側彎並向無痛側旋轉
raw-image
改良的反向對側軸旋轉(MRCAR)位置;右側為矢狀圖,左側為橫狀圖
  • C (Comparison): 傳統的中立仰臥位 (Baseline-Image 1)。研究也比較了立即採用 MRCAR 姿勢(Image 2)與持續應用 48 小時後(Image 3)的差異.
  • O (Outcome):
    • 腰椎椎間孔 (LIVF) 的截面積 (CSA) (單位 cm²),在 L3/L4, L4/L5, L5/S1 三個水平進行測量.
    • 患側下肢的直腿抬高 (SLR) 測試角度 (單位 Degree),用於評估神經根的張力和活動度。
    • 這些評估都在三次 3D-CT 掃描後進行。

研究方法重點

這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採用了重複測量的設計,也就是在不同時間點(仰臥位、立即 MRCAR、48 小時後 MRCAR)對同一批患者進行評估。

最引人注目的是,研究使用了3D-CT 掃描影像技術來客觀測量 LIVF 的 CSA。這提供了比傳統 X 光或部分 MRI 更精確的三維解剖資訊。同時,也使用了標準的通用量角器來測量 SLR 角度。

raw-image
腰椎3D-CT掃描影像;右圖為改良反向對側軸旋轉 (MRCAR) 位置的影像,左圖為仰臥位置的影像
raw-image
LIVF 在 L5/S1 水平的 CSA 的 3D-CT 掃描影像

數據分析使用了適合比較不同組別在多個時間點變化的 Mixed-design MANOVA,並進行了 事後多重比較 來確定具體的差異來源,以及 Cohen’s d 來評估效果量的大小。

核心研究結果:令人振奮的數據

raw-image
不同測試組的三張 3D-CT 掃描影像中LIVF 的 CSA 平均值(cm 2 )
raw-image

不同測試組三次3D-CT掃描影像後SLR測試角度的平均值(度數)

研究結果非常明確且一致:

  1. 即時效果: 與中立仰臥位(Baseline-Image 1)相比,立即採用 MRCAR 姿勢(Image 2)時,LIVF 的 CSA 和 SLR 角度在所有患者組別中都顯示出顯著增加 (P = 0.001)。大多數結果顯示較大的效果量 (Cohen’s d > 0.8),表示這種增加具有臨床上的重要性。
  2. 短期(48 小時)效果: 在接下來的 48 小時內將 MRCAR 姿勢作為治療干預後(Image 3),與立即採用 MRCAR 姿勢(Image 2)和基礎仰臥位(Baseline-Image 1)相比,LIVF 的 CSA 和 SLR 角度都顯示出 進一步 顯著增加 (P = 0.001)。這些增幅同樣伴隨著較大的效果量 (Cohen’s d > 0.8)

這些數據強烈表明,MRCAR 姿勢能立即創造更多神經根空間,並且在持續使用後,這種減壓效果和神經根活動度的改善會更加顯著

為什麼這個姿勢可能有效?淺談機制

MRCAR 姿勢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結合了腰椎的三個方向動作:軸向旋轉、側彎和屈曲。過去的研究顯示,單獨的腰椎前屈、對側側彎或對側軸向旋轉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 LIVF 的空間。這項研究提出的 MRCAR 姿勢,似乎是將這些有利於椎間孔打開的單平面動作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強效的「開孔」姿勢。

raw-image
A)經典的反向旋轉應變位置涉及橫向平面內的腰椎軸向旋轉。(B)改良的反向對側軸旋轉(MRCAR)位置分別結合了橫向、額狀面和矢狀面的腰椎軸旋轉、側彎和屈曲
raw-image
示意圖模型顯示,改良的反向對側軸旋轉 (MRCAR) 位置透過同時在橫向、額狀面和矢狀面結合腰椎軸旋轉、側彎和屈曲,有效地打開椎間孔。

增加 LIVF 的空間,直接的好處就是減輕了對受壓迫神經根的機械壓力。這種減壓作用可能改善神經根的血流循環,緩解缺血,幫助清除發炎物質,進而減少神經敏感性,降低異常的神經放電,最終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神經功能(如 SLR 角度) 的效果。研究中 LIVF CSA 和 SLR 角度的增加幅度,甚至超過了文獻中與疼痛緩解和功能改善相關的範圍,更強化了其臨床應用的潛力。

raw-image
改良反向對側軸向旋轉 (MRCAR) 和仰臥期間 LIVF 尺寸變化的示意圖
raw-image
腰椎 MRI 影像,顯示 L5/S1 處的 LIVF。右圖顯示的是改良的反向對側軸旋轉 (MRCAR) 位置,而左圖顯示的是仰臥位置
raw-image
神經根壓迫解除後LIVF尺寸及SLR偵測角度變化示意圖

對我們的臨床工作的啟發

這項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考慮的非手術性、體位性神經根減壓技術

  • 潛在的治療選項: 對於有單側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病的患者,尤其是在嘗試了其他保守治療(例如,可能導致症狀周邊化的腰椎伸展或同側側彎)效果不佳時,MRCAR 姿勢可能是一個有價值的替代方案
  • 融入治療計畫: 我們可以考慮將 MRCAR 姿勢納入患者的物理治療療程中
  • 居家運動指導: 這個姿勢相對容易學習,可以作為居家運動計畫的一部分指導患者自行執行。

簡單來說,當傳統的「症狀集中化」策略不奏效時,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嘗試這個方向相反的「椎間孔擴大」姿勢。

研究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局限性)

在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臨床之前,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項研究的局限性:

  • 研究對象的限制: 研究僅納入了 20 至 40 歲的年輕男性。這意味著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年長者、女性,或是有不同類型、程度(如較嚴重的突出或脫出)、不同節段(如腰椎上段)、或合併其他腰椎問題(如椎管狹窄、椎弓解離等) 的患者。
  • 缺乏無症狀對照組: 出於倫理考量,研究沒有設置無症狀的健康對照組,因此無法直接比較患者與健康個體在這些姿勢下的椎間孔變化差異。
  • 短期數據: 研究只追蹤了 48 小時內的影像學變化。雖然發現了即時和短期的改善,但缺乏長期的臨床療效數據。我們無法得知患者持續採用 MRCAR 姿勢數週或數月後,症狀、功能和影像學指標是否能持續改善,或是否優於其他治療方法。
  • 擺位操作的變異性: 雖然研究盡力標準化了 MRCAR 姿勢,但在實際臨床應用或患者自行操作時,仍可能存在執行上的細微差異,這可能會影響最終的效果。

總結

這篇研究透過 3D-CT 影像提供了寶貴的客觀數據,證明改良式反向對側軸向旋轉 (MRCAR) 姿勢對於單側腰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病的年輕男性患者,能立即且在短期內顯著增加腰椎椎間孔的空間並改善神經根活動度

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潛力的新型體位性神經根減壓技術,特別是對傳統保守治療反應不佳的特定患者群體。然而,鑒於研究的局限性,我們需要更多關於長期臨床效果 以及在更廣泛患者群體(如女性、年長者、不同嚴重度) 中的研究,才能更全面地評估 MRCAR 姿勢的價值並推廣其應用。

希望這篇精華講解能幫助大家快速掌握這篇文獻的核心內容,為我們的臨床實踐帶來新的思考。

🧊 那要怎麼在家做到這個姿勢?

研究裡面用的是 30 公分高的硬質楔形墊,但很多人家裡沒有這種東西…

我自己是在用這顆 👉【腰椎神經減壓枕

半圓形設計剛好墊在骨盆下,不會陷下去、不會亂滑動

支撐力夠、角度對,整個姿勢才「撐得住」你神經口的空間。

✅ EVA 材質硬度剛好

✅ 23 公分高|符合研究規範

✅ 有 45cm / 60cm 兩種長度可選

✅ 防滑好清潔

raw-image



文獻出處:

A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position identified by 3D CT scan: the modified reversed contralateral axial rotation posit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prolaps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貓船長的文獻導航站
21會員
83內容數
🌊 文獻導航站,掌握運動醫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寶藏! 我是三矯貓物理治療師 洪仰澤 在這裡,我專注於分享最新運動醫學與復健科學的研究成果,將複雜的學術文獻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內容,幫助你掌握運動康復與提升表現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會不定期分享心理學相關見解,助你調整心態,實現身心平衡。
2025/04/29
在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領域,熱身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運動員的熱身模式似乎正從傳統的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 SS)轉向更強調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DS)與動態活動。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動態伸展真的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嗎?
Thumbnail
2025/04/29
在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復健領域,熱身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運動員的熱身模式似乎正從傳統的靜態伸展(Static Stretching, SS)轉向更強調動態伸展(Dynamic Stretching, DS)與動態活動。這種轉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動態伸展真的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嗎?
Thumbnail
2025/04/28
在復健醫學領域,運動處方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環節。然而,當環境溫度升高,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條件下,運動不僅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壓力,更可能影響患者的復健進程或引發不適。及時掌握相關的生理學知識和應對策略,對於確保患者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4/28
在復健醫學領域,運動處方是我們工作的重要環節。然而,當環境溫度升高,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條件下,運動不僅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壓力,更可能影響患者的復健進程或引發不適。及時掌握相關的生理學知識和應對策略,對於確保患者運動的安全性、有效性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4/27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煩惱: 練到鐵腿,抱著冰袋又看著熱敷包,不知道該敷哪個? 教練叫你冰,治療師叫你熱,網路上又一堆說法打架? 這篇發表在《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的研究,會回答你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4/27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煩惱: 練到鐵腿,抱著冰袋又看著熱敷包,不知道該敷哪個? 教練叫你冰,治療師叫你熱,網路上又一堆說法打架? 這篇發表在《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的研究,會回答你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Thumbnail
你有下背疼痛的困擾嗎? 醫生給你的建議是進行手術治療嗎? 你知道你可能不需要透過手術就能改善背痛問題嗎? 佛萊堡大學 (Universität Freiburg) 和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一項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非手術)
Thumbnail
腰部神經壓迫是現今許多人都有的毛病,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嚴重還可能影響走路行動,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長期的姿勢不良、久坐、肥胖、缺乏運動或是運動傷害等,這些都可能慢慢讓腰椎神經壓迫找上門來!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乾針治療『腰痛無力』的實際案例。
Thumbnail
腰部神經壓迫是現今許多人都有的毛病,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嚴重還可能影響走路行動,最常見的原因包含:長期的姿勢不良、久坐、肥胖、缺乏運動或是運動傷害等,這些都可能慢慢讓腰椎神經壓迫找上門來!今天我們就來與大家分享乾針治療『腰痛無力』的實際案例。
Thumbnail
您是否常常感到腰痠背痛,令您難以忍受?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好消息是,您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在家中放鬆身心,舒緩疼痛。作為一名物理治療師,與您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您減輕腰背疼痛,重拾舒適感。
Thumbnail
您是否常常感到腰痠背痛,令您難以忍受?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好消息是,您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技巧在家中放鬆身心,舒緩疼痛。作為一名物理治療師,與您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幫助您減輕腰背疼痛,重拾舒適感。
Thumbnail
文章分享腰椎後柱失能及相關檢查和處置方式,以及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的效果和可能的結果。(AI)
Thumbnail
文章分享腰椎後柱失能及相關檢查和處置方式,以及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的效果和可能的結果。(AI)
Thumbnail
直不起腰、彎腰就痛的症狀往往是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患者擔心最後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在不少情況下,透過非手術的方式也能有效舒緩疼痛。 臥床休息是一種常見的緩解方法,尤其是在疼痛加重的初期,適當的休息可以給予腰部足夠的恢復時間,減少腰椎的負擔。 但要注意,過長
Thumbnail
直不起腰、彎腰就痛的症狀往往是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患者擔心最後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然而,在不少情況下,透過非手術的方式也能有效舒緩疼痛。 臥床休息是一種常見的緩解方法,尤其是在疼痛加重的初期,適當的休息可以給予腰部足夠的恢復時間,減少腰椎的負擔。 但要注意,過長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上班族長時間坐姿或站姿和不良的姿勢習慣,可能造成腰酸背痛的困擾。然而,透過簡單而有效的瑜珈體式,我們能夠找回舒適、輕鬆的身心狀態。如果妳是需要久坐或站立的上班族更不能錯過本篇文章,趕緊看看以下內文吧! 延伸閱讀►5個有效緩解壓力及焦慮瑜珈姿勢|PERNEXT小學堂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上班族長時間坐姿或站姿和不良的姿勢習慣,可能造成腰酸背痛的困擾。然而,透過簡單而有效的瑜珈體式,我們能夠找回舒適、輕鬆的身心狀態。如果妳是需要久坐或站立的上班族更不能錯過本篇文章,趕緊看看以下內文吧! 延伸閱讀►5個有效緩解壓力及焦慮瑜珈姿勢|PERNEXT小學堂
Thumbnail
大腿根部有卡住的感覺,坐、立皆疼痛不適,走路一拐一拐地。 經初步運動練習後,明顯感到疼痛減輕,行走輕鬆也更有力。
Thumbnail
大腿根部有卡住的感覺,坐、立皆疼痛不適,走路一拐一拐地。 經初步運動練習後,明顯感到疼痛減輕,行走輕鬆也更有力。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由於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過多使用電子設備以及缺乏適當的運動,許多人都面臨著姿勢不良的問題。姿勢不良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背部疼痛、頸部疼痛、關節不適和運動功能受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整骨治療,這是一種融合了撥筋、整骨、整復和推拿等技術的綜合性治療方法。本文將探討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由於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過多使用電子設備以及缺乏適當的運動,許多人都面臨著姿勢不良的問題。姿勢不良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背部疼痛、頸部疼痛、關節不適和運動功能受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轉向整骨治療,這是一種融合了撥筋、整骨、整復和推拿等技術的綜合性治療方法。本文將探討
Thumbnail
背部疼痛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時間站立的人。慢性背部疼痛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限制了日常活動和工作效率。傳統的中醫療法中,包括撥筋、整骨、整復和推拿等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背部疼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療法在治療慢性背部疼痛中的應用,並探討它們的效果和文化背景
Thumbnail
背部疼痛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時間站立的人。慢性背部疼痛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限制了日常活動和工作效率。傳統的中醫療法中,包括撥筋、整骨、整復和推拿等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背部疼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療法在治療慢性背部疼痛中的應用,並探討它們的效果和文化背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