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明明已經在家做線上瑜珈了,壓力還是爆棚、失眠也沒改善?
難道是動得還不夠?還是,這招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有效?
最近愛莉莎莎開了線上瑜珈課,我也趁這波熱潮回頭看了一篇專門針對「癌症患者」的線上瑜珈系統性回顧。結果出乎意料。
這篇發表在 ⟪Healthcare⟫ 的系統性回顧說得很明白:
線上瑜珈不是萬靈丹,但用對地方真的有幫助。
具體來說,它對「壓力、睡眠品質」幾乎都有幫助,但對「疼痛、憂鬱、焦慮」—效果就看人了,甚至有人練到更不舒服。⬇️

① 壓力管理,這招真有效
很多癌症患者不是被病痛打敗,而是被「壓力」壓垮。
確診、治療、等待報告,樣樣都在拉高交感神經活性。
這篇系統性回顧中,大多數研究顯示—只要持續做線上瑜珈,感知壓力會明顯下降。
不只數據上看得到,連質性訪談也有病人說:「我感覺比較能面對化療了。」
這不是安慰劑,是身心整合運動的力量。
透過呼吸控制、專注當下、緩慢動作,讓腦袋暫時停下焦慮的轉盤。
⚠️你以為只是拉筋,其實在教身體放鬆、教大腦放下。

② 睡不好?線上瑜珈真的有搞頭
癌症病人常說:「我不是不累,是根本睡不著。」
一邊疲憊,一邊清醒,這是睡眠障礙的殘酷之處。
這篇文獻顯示,超過 8 成的研究都發現線上瑜珈能改善睡眠,
不只比較好入睡、睡得深,也比較不會白天想睡。
為什麼?
因為瑜珈的節奏與深層呼吸,會調整交感/副交感的平衡,當你的身體學會慢下來,晚上自然更容易進入睡眠模式。
⚠️比起吃藥,這種副作用低、成本低的方式,其實更值得放進睡眠處方表。

③ 疼痛與情緒?結果很混亂
這是最容易誤解的部分。
很多人一聽到「瑜珈抗憂鬱」、「瑜珈治焦慮」就腦補成神藥,但實際上,這篇系統性回顧告訴我們:效果很不一致。
有些人練完覺得背比較輕鬆,焦慮也緩和,
但也有研究顯示:有人練完開始出現新疼痛,有人情緒反而沒改善。
這不代表瑜珈沒用,而是:
✅練對部位沒?
✅姿勢正確嗎?
✅有沒有適合病人的身體狀態?
✅有沒有人即時指導?
⚠️尤其對癌症患者,痛感可能不是單純肌肉疲勞,可能跟病灶、手術疤痕、神經病變有關,一個錯的角度,反而可能誘發症狀。

④ 安全性 OK,但參與度堪憂
線上瑜珈看起來很方便,但實際數據顯示——有研究退出率高達 7 成。
原因是什麼?
•練到一半覺得沒感覺
•沒人督促
•身體開始不舒服
•課程太長、太難、太單調
【簡單來說:不是身體受不了,而是「人性」扛不住。】
這提醒我們:
✅ 安全性沒問題,但有效性需要參與
✅ 沒有陪伴與互動,再好的影片也撐不了幾週
✅ 線上課不該只有影片,要有社群、有討論、有追蹤
⚠️「點開影片 ≠ 真正開始運動」,更不是「動一下就會改善」的魔法。

臨床建議:這樣用,才有機會有效
我自己的建議很簡單,如果病人是:
•無法出門運動
•壓力大睡不好
•正在恢復期,想先從低強度運動開始可以考慮「線上瑜珈」這個選項
⚠️ 但記得提醒病人:
— 疼痛、焦慮、憂鬱這些症狀效果不保證
— 要管理期待值,不要練一次就想解決所有問題
✅ 最重要的是:
請選擇有「教學清楚、有專業背景」的老師或平台
最好能有互動、追蹤、諮詢,避免患者姿勢錯誤或中途放棄
⚠️我通常會這樣說:「這個工具不是萬靈丹,但用對了,很可能是讓你睡得比較好的一步。」
這篇研究也提醒我們:
未來更標準化的研究設計、更大樣本數、更有監控的介入方式,會是讓線上瑜珈真正納入腫瘤照護的一把鑰匙。
對你我來說,也是一個重要提醒:「不是每個線上運動都適合每一個身體,也不是每段影片都值得花時間跟著做。」
最後我想問你:你會推薦病人做線上瑜珈嗎?還是其實你也曾經練一練練到身體更不舒服?
留言告訴我!
如果你練完瑜珈還是覺得肩頸緊、背痠…甚至一整天心情卡卡?
很正常,這篇系統性回顧也說得很誠實:
線上瑜珈對睡眠、壓力有幫助,但在疼痛和情緒調節方面,效果就因人而異。
我自己臨床上會搭配這兩樣東西一起用:
1️⃣ 練完還是痠痛?試試溫熱放鬆熱敷貼
— 像我會建議使用熱敷貼,針對肩頸或腰部特別有效,
— 熱能可以提升局部循環,也能緩解因姿勢不良或疲勞造成的緊繃感。
— 對癌症治療後體力較差的人來說,比按摩槍溫和、安全多了。

2️⃣ 晚上腦袋關不掉?靠重力毯幫你「收心」
— 重力毯透過「深層觸壓刺激」幫助大腦進入副交感神經模式,
— 很多焦慮型患者、長期睡不好的人反應都很好,
— 我臨床遇過不只一位病人說「蓋起來心情就比較沉得下來」。

文獻出處: The Effects of Online Yoga Practice on Cancer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