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育兒是在訓練我當主管!從家庭到職場,一場關於理解與引導的心理修行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以為教養只是家庭的事、管理只是工作的事嗎?」


其實,這兩件事的核心幾乎一模一樣。

我們總以為「教養」只發生在家庭,「管理」只屬於職場,

但本質上,它們幾乎是一回事:

都關乎人際互動動機激發情緒理解行為引導


有一次,我在處理梨子做錯事的時候,

她常常迴避問題,轉移大人的注意力,因為害怕被罵,


我一邊耐著請她不要逃避,腦海突然閃過一句話:

「天啊,這根本就是處理逃避問題的同事啊!」


當下忍不住笑出來

——原來我每天在家庭跟職場之間穿梭的兩個角色,

其實用的工具是一樣的,只是語氣、場景、立場不同


一、家庭與職場,其實在上同一堂課

你對孩子說:「你哭也沒用,我就是不給糖吃!」

他只會哭得更兇


你對員工說:「這明明是你的錯,怎麼還好意思頂嘴?」

對方只會更防衛,甚至關機


心理學早就告訴我們——當情緒升高,大腦的理性系統就會暫時離線,

此時,無論對孩子或大人,

先被理解」永遠比「直接糾正」來得有效。




你可能會對孩子說:「你要乖,媽媽才愛你喔!」

也許他會短暫配合,但長期下來,他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是否要靠表現換取

你灌輸他『愛,是有條件的』



在職場上,若主管只說:「照做就對了,不需要理由。」

員工就會做得消極,甚至悄悄找下家


教養與管理的核心,其實都是在培養「自主性、歸屬感、價值感」

讓人感受到「我被看見」、「我有選擇」、「我有貢獻」,動力才會自發


二、語言的力量:激怒或激勵,只差一句話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都不會!」

這句話對孩子是傷害,對同事也是羞辱。


「我知道你努力了,但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麼改進,好嗎?」

這句話,能讓孩子願意再試一次,也能讓員工願意繼續合作。


語言是連結關係的橋梁,你說的話,決定了你是讓對方靠近你,還是遠離你


你每天滑手機罵孩子說:「不要一直看平板!」

你邊摸魚邊喊同事:「大家要有責任感!」

孩子與同事的反應通常都是內心翻白眼——

孩子不聽你說的,會模仿你做的,員工也是。


人都是靠觀察來學習的,尤其是對自己有依附或權力關係的對象

身為父母或主管,永遠在「默默示範」,即使你沒說話

你怎麼做,遠遠大過你說了什麼


從家庭到職場,一場心理學的修行

如果你正在育兒,也正在職場裡當主管,不妨試著把這兩者連起來看

  • 你在育兒中練的「耐心、理解、界線」,將讓你更有領導力
  • 而你在職場中學會的「溝通、傾聽、回饋」,也能幫助你更懂孩子


管理與教養,其實都是一場心理學的修行

能安頓自己,才能引導他人;

能同理他人,才能帶動成長


所以,下次當你在職場遇到「難搞的同事」或在家面對「鬧情緒的孩子」時,


不妨想想:這其實就是同一門課,只是換了場景而已

這些轉變其實是一種身分的重塑,

我也曾寫下那段自我重生的歷程,在育兒中重新認識自己

心靈的轉變:從抱怨中找到生活的彩虹

成為媽媽,是一次自我重生的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學 × 育兒 × 共讀筆記庫
67會員
83內容數
桃梨媽咪|科學腦 × 媽媽心 🍐🍑 育兒要溫柔,也要有證據。 親子科學 × 雙語共讀 × 情緒教養 每週更新哦✍️
2025/05/02
擺脫親子衝突的循環,從覺察開始。 本文提供五個步驟,協助父母理解並改變內在小孩的自動反應, 建立更良性的親子關係,包括觀察情緒反應、拆解語言模式、讀懂孩子的非語言回饋、建立暫停-聚焦-回應機制,以及練習正向句式。
Thumbnail
2025/05/02
擺脫親子衝突的循環,從覺察開始。 本文提供五個步驟,協助父母理解並改變內在小孩的自動反應, 建立更良性的親子關係,包括觀察情緒反應、拆解語言模式、讀懂孩子的非語言回饋、建立暫停-聚焦-回應機制,以及練習正向句式。
Thumbnail
2025/04/22
你曾聽過「阿德勒教養」與「正向教養」嗎? 很多父母初次接觸時,常會好奇這兩者有什麼不同,甚至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其實,正向教養正是從阿德勒心理學延伸而來的具體教養方法,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搞懂兩者的關係與差異。
Thumbnail
2025/04/22
你曾聽過「阿德勒教養」與「正向教養」嗎? 很多父母初次接觸時,常會好奇這兩者有什麼不同,甚至以為它們是同一件事 其實,正向教養正是從阿德勒心理學延伸而來的具體教養方法,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搞懂兩者的關係與差異。
Thumbnail
2025/04/21
👀 教養的方式百百種,你是哪一種流派的爸媽呢? 其實桃梨媽咪是從打罵教育長大的 有了孩子後,我開始想:「如果能不一樣,會不會更好?」 這篇,我整理了 6 種常見的教養方式:從正向教養、阿德勒式教養,到情緒引導、自然後果教養… 🔍一起來看看,哪一種方式適合你現在的育兒狀況?
Thumbnail
2025/04/21
👀 教養的方式百百種,你是哪一種流派的爸媽呢? 其實桃梨媽咪是從打罵教育長大的 有了孩子後,我開始想:「如果能不一樣,會不會更好?」 這篇,我整理了 6 種常見的教養方式:從正向教養、阿德勒式教養,到情緒引導、自然後果教養… 🔍一起來看看,哪一種方式適合你現在的育兒狀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平時我的身份是全職媽媽 也有兼職其他的公務要做 偶爾也會自學充實自己 👩‍🏫 最近也開始實施新計畫 💡 針對孩子的學習上有一些新的日常規劃 目前也開始對即將升小一的兒子慢慢有些要求 抽空時分次幫兒子建立學習計畫書 也讓兒子分段完成一些學習練習單📑 從原本只有練習寫姓名、注音 延伸
Thumbnail
平時我的身份是全職媽媽 也有兼職其他的公務要做 偶爾也會自學充實自己 👩‍🏫 最近也開始實施新計畫 💡 針對孩子的學習上有一些新的日常規劃 目前也開始對即將升小一的兒子慢慢有些要求 抽空時分次幫兒子建立學習計畫書 也讓兒子分段完成一些學習練習單📑 從原本只有練習寫姓名、注音 延伸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從職場智慧到家庭教養,讓我們一同探索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培養出自信、懂得尊重選擇的下一代。 跟隨本文的旅程,感受職場智慧與親子教養之間的連結,共同探索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從職場智慧到家庭教養,讓我們一同探索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培養出自信、懂得尊重選擇的下一代。 跟隨本文的旅程,感受職場智慧與親子教養之間的連結,共同探索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Thumbnail
為人父母的我們很需要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尋求伙伴與資源、建立支持系統。與其他大人連結,能夠給你支持、鼓勵、滋養和力量,幫助你保持冷靜,彼此陪伴、學習與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