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禮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禮記》的學術性分析


1. 成書背景


《禮記》並非先秦時代原創的「一本書」,而是漢代儒者整理、編纂的一部禮學論文集。其內容多來自:


周代的禮制遺文(如周公制禮)


孔子及其弟子的講學筆記


戰國、秦漢之際儒生對「禮」的詮釋與發揮



這些材料在西漢時期,由戴德與戴聖兩位儒學大家進行編纂,形成「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兩個系統。最終流傳下來的是戴聖所編的《小戴禮記》——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禮記》。


2. 歷代傳承與版本


西漢:戴聖選錄《禮記》49篇,成為《小戴禮記》;


東漢鄭玄注釋:將《禮記》與《儀禮》《周禮》並列為「三禮」;


宋代朱熹選《大學》《中庸》列入《四書》,地位進一步上升;


清代經學盛行:注本眾多,如阮元《十三經注疏》版本至今仍是學術標準;





二、《禮記》的內容概覽


《禮記》共49篇,篇篇論禮,但「禮」並非僅指儀式,而是從個人修養、家庭倫理到國家制度的整體文明規範。以下為幾個重點篇章介紹:


1. 《大學》與《中庸》


《大學》:闡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是儒家實踐倫理的核心;


《中庸》:探討內在誠意、天命之性、君子之道,是儒家形上學的典範;



這兩篇後來被朱熹選入《四書》,為儒家教育的核心經典。


2. 《禮運大同篇》


提出「大同之世」的理想社會構想,強調天下為公、老有所終、幼有所養;


明清時代成為政治理想與社會改革的思想基礎;


被孫中山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社會主義宣言」。



3. 《學記》


為世界上最早系統討論教育理論的文獻之一;


提出「藏息相習」、「不陵節而施」、「道而弗牽」等教育理念;


特別強調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影響深遠。



4. 其他代表篇章


《曲禮》:詳述日常禮節、服飾、舉止,為基本禮貌準則;


《喪大記》:記載喪禮制度,體現「哀而不傷」之情理;


《郊特牲》《月令》:與祭祀、天時、歲令相關,反映早期宗教與農政文化;





三、《禮記》的思想價值與現代應用


1. 教化與德育


《禮記》以「禮」為道德實踐之本,認為禮不是外在形式,而是人心敬畏與仁義的外化表現。在今日教育倫理中,強調「敬人」「守序」「自律」的觀念,仍可見其精神延續。


2. 政治與制度設計


《禮運》《王制》《明堂位》等篇章對於古代政治制度(分封、祭祀、官制)有系統性設計,重視「秩序」與「倫常」的相互牽引。在現代制度設計中,也提供了「制度與人性應互補」的啟示。


3. 家庭與社會倫理


如《內則》《昏義》《喪服四制》等篇,系統性討論婚喪禮節、父子兄弟之道,構成中國傳統倫理文化的基礎。對今日家庭關係與社會行為,仍具借鑑意義。


4. 時代挑戰與再詮釋


現代人可能視古禮為繁瑣或過時,但從《禮記》中可見——真正的「禮」不是壓抑,而是對人性與秩序的深度理解與尊重。若能從其中抽象出精神內核,再與現代制度融合,將是中華文化創新傳承的關鍵。




結語


《禮記》既是古代禮制的集大成,也是一部儒家思想的實踐手冊。它融合了哲學、政治、教育、倫理等各面,是理解中國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經典。從「治心」到「治國」,從「日用」到「理想」,它所蘊含的深度與智慧,值得今天的我們重新發現與應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517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楊照  2020 刻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藉由細讀史記,學習司馬遷看待歷史的態度。
Thumbnail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楊照  2020 刻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藉由細讀史記,學習司馬遷看待歷史的態度。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