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不下去」的真相:學習不是該不該努力,而是我們給了他們什麼樣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學生學不下去?或許我們該先問:我們給了他們什麼樣的世界

「為什麼學生愈來愈不願學習?」

這樣的提問,我最近在許多文章與影片討論中常常看見。尤其是在今年(2025年)9月要上路的手機禁令(高中以下學生入校後手機集中管理),更是引發正反兩方意見的對立。

有人說:「教育越來越寬鬆,但學生卻愈來愈缺乏自覺與學習態度」,語氣憂心忡忡,充滿對當代年輕人教育現場的焦慮、埋怨與不爭氣。

我理解這樣的焦慮。因為我曾經是那個在學生時代忍著焦躁、在課堂上不斷問「為什麼要學這個」的孩子。

讓我以過來人的角度,與你一起從多面向思考:當我們批評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回頭檢視,我們交付給他們的,是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與價值世界?

一、大人真的比青少年「更自律」嗎?

「現在的學生就是不自律、沒耐心、愛滑手機。」

這句話你可能不只聽過一次。但當我們在批評「現在的學生」時,我常忍不住想問:我們真的比他們更自律嗎?

我們的手機每天彈出幾十則通知,我們的注意力也早就碎片化到難以集中十頁書。我們打開社群媒體滑個半小時才驚覺時間過了,我們上咖啡廳想好好辦公、閱讀,但大部分時間花在精緻咖啡與自拍。當我們自己都在這樣的社會節奏中拉扯著求生,又怎能期望學生像上一個世代的「苦行僧」一樣,坐得住、學得進去?

更何況,我們那個年代還沒有短影音、還沒有24小時刷不完的社群媒體。我們所謂的「自律」,有時只不過是「沒機會分心」。

現代的學生不是更懶惰,而是他們正生活在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刺激、更分心、更紛擾的資訊環境中。而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會自律,不是一句「你要用功」就能解決的。

二、學習本來就不該只為了「好玩」?

這點我部分認同,也部分保留。

是的,專業的養成從來不是遊戲,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有深度、有內涵的人,絕對不是靠「有趣」兩個字就能撐起來的。但這不代表「好玩」毫無價值。

當一個人願意主動學習、投入探索,常常是因為他在學習裡找到了某種興趣與意義。而這樣的學習動能,才是真正能長久推動一個人成長的內在驅力。不是被逼迫、不是怕考試沒過,而是因為我真的想知道、我真的想變強、我真的覺得這件事很酷

所以,學習當然不該只是為了「好玩」;但如果連一點點好玩、好奇、熱情都無法保留,那這學習旅程也太過苦澀了。

問題從來不是學生「要學得好玩」,而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有沒有提供讓學習可以稍微好玩的空間?

我們能不能允許學生在錯誤中探索?能不能容許他們對學習路線有一點選擇權?能不能不再只用考試分數與排名來衡量一切的價值?

不是討好,而是回到人性。

三、學習不該只是「為了對得起誰」,而是與自己對話

看到有人提到:「現在高中生沒有在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學習,什麼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對得起社會的態度。」

這句話我很有感,卻也忍不住思索——我們是否太快地把學習的動機壓在「對得起誰」這件事上?

學習最深刻的意義,從來不該只是為了討好誰、報答誰、表現給誰看。真正的學習,是內在的,是源自一種對自己的責任、對未來的想像、對人生的好奇。

當學習變成只是一張張成績單、只是「讓爸媽開心」、只是「不要被罵」,那孩子也很難在這段過程裡建立自我價值感。

與其一味強調「你這樣對得起家人嗎」,我們更應該引導孩子思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你願意為此做哪些努力?

學習,不應是壓力與責任的代名詞,而是理解世界、理解自我的通道。

四、我們是否還在用過時的方式教新時代的學生?

當學生「不願動筆」、「注意力短暫」、「感知力下降」,我想追問:這真的是學生的錯,還是我們教學的方式早已落伍?

一張投影片配上一小時的講解,學生真的還能吸收嗎?

填鴨式的背誦、制式化的段考,真的還能激起學生的熱情嗎?

我們是否給予學生真實表達的空間?是否有鼓勵創作、討論、反思?

是否有給予回饋,而不是只有「對錯」?

如果我們用二十年前的教法,來應對二十年後的學生,當然會產生代溝與斷裂。

這不代表學生沒有責任,但也不該是單方面的責怪。「教學」應該是雙向的,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本來就是一場合作。

五、那我們可以怎麼辦?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不想只是抱怨或批評。我想和你一起,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變方向:

  1. 重視內在動機的培養:幫助學生找到興趣與價值,而非只用外部壓力驅動學習。
  2. 訓練「深度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提問、討論、寫作,讓他們練習真正的理解與思辨。
  3. 數位素養教育納入正課:不是禁止滑手機,而是教他們怎麼使用、怎麼過濾資訊、怎麼自律。
  4. 老師與家長一起進修:時代變了,我們也需要持續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
  5. 打造有「真實回饋」的學習環境:創造讓學生感受到努力成果的方式,不單只是用分數,也可以是社群參與、發表平台、生活應用。

最後,我想對每個曾經焦慮的老師、家長與學生說:

學習真的不簡單。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節奏、自己的定位。我們會迷惘、會分心、會懶散,這些都很正常。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願不願意在每次挫敗之後,再一次站起來、再一次面對。

你不是不能學,而是還沒找到屬於你的學習方式。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需要一點點引導與相信。

願我們都能在這個資訊紛亂的世界裡,慢慢學會專注、學會思考、學會成為一個對世界有感的人。

親愛的讀者,若你也同樣是關心教育、學習與下一代成長的人

❤️你是否也有觀察到學生學習動機下降的問題?你認為該怎麼改善?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文章,也請幫我按愛心、留言、收藏,讓更多人看見這樣的討論,讓我們一起打造更有共鳴的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夏德-avatar-img
4 天前
真的很認同你這篇貼文的觀點。 現在的教育制度,真的到了該好好改革的時候了。 台灣的教育太重考試,學生只會解題,卻不太懂怎麼去思考、怎麼好好表達自己。 看到日本的高中生,不管是「橘色惡魔」還是之前透過鳳梨外交的孩子們,他們的笑容真的很有朝氣、很有自信。反觀台灣的學生,笑容卻變得好稀少。 不得不說,學生時期CP值最高的投資就是念書,因為出社會後,這是最快被看見的方式。但也因為這樣,很多孩子漸漸就迷失了自己。 只可惜,教育制度還是很僵化,要真正看到改變,恐怕還得走很長一段路。
蜂聲-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夏德 現在其實陸續有再教改了,但改的速度跟不上時代變化,所以才更需要學生的自覺和師長引導
我總覺得不管任何的教育制度,都是把學生無情地框住,硬是用劃一的標準去評價、批判學生,抹煞了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否定了每個學生個別的「人生時間表」⋯⋯,很可憐⋯⋯🍀聽起來好像太理想主義,但這確實是我無奈的看法⋯⋯🥰謝謝蜂聲用心的分享和分析,真的可以引人好好反思👍🏻👍🏻👍🏻🥰🥰🥰🍀🍀🍀
蜂聲-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當下的香草 謝謝妳喜歡,很開心能引起你的共鳴~ 教育這件事很重要,寫這篇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重視~
avatar-img
蜂聲的沙龍
35會員
107內容數
嗨,我是蜂聲。 每天寫一點,目標日更,也把生活寫得亮一點。 我喜歡用文字記下日常的微光與心裡的小聲音,寫些成長的碎念、生活的觀察,有時也寫小說——關於錯過、關於靠近、關於那些還沒說出口的故事。 希望在這裡,能和你一起對話,也慢慢靠近那個更喜歡的自己。 歡迎追蹤,一起在字裡行間不小心撞見共鳴
蜂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3
蘇瑾奉命測試伊森對大小姐的感情,她帶來了大小姐的禮物:領帶、茶葉和親筆卡片。伊森會如何反應呢?
Thumbnail
2025/05/23
蘇瑾奉命測試伊森對大小姐的感情,她帶來了大小姐的禮物:領帶、茶葉和親筆卡片。伊森會如何反應呢?
Thumbnail
2025/05/22
謝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們,因為有你們的點閱、按讚、留言、收藏,我才有辦法完成「日更30」的小目標。(2025.04.23-2025.5.23) 從日更30到創作內建:當分享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你怎麼可以每天都有東西寫?」 這是我在進行「日更30」的過程中被問最多的問題之一。
Thumbnail
2025/05/22
謝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們,因為有你們的點閱、按讚、留言、收藏,我才有辦法完成「日更30」的小目標。(2025.04.23-2025.5.23) 從日更30到創作內建:當分享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你怎麼可以每天都有東西寫?」 這是我在進行「日更30」的過程中被問最多的問題之一。
Thumbnail
2025/05/22
你選擇了自由,還是只是換了一個牢籠? 近幾年升學作文題目越來越活,特別是今年的題目更讓人耳目一新。 今年國中會考作文題目:是張倉鼠圖,與題目的六個詞——「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沉溺」。真的讓我一眼就想到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但我今天不是要來談這部作品,而是想聊聊人生。
Thumbnail
2025/05/22
你選擇了自由,還是只是換了一個牢籠? 近幾年升學作文題目越來越活,特別是今年的題目更讓人耳目一新。 今年國中會考作文題目:是張倉鼠圖,與題目的六個詞——「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沉溺」。真的讓我一眼就想到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但我今天不是要來談這部作品,而是想聊聊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圖一:這學期開學前,孩子傳訊息給我 圖二:孩子問我為什麼同學被叫去學務處訓話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Thumbnail
高三升學陸續放榜, 班級裡"準大學生"愈來愈多, 學生上課收聽率愈來愈差、學習狀態愈來愈鬆散。 上課時老師一人自導自演、自說自話、自問自答的情景愈來愈常見。 孩子們現實地認為所學與所考上科系"無關" + 畢業學分數已足夠 + 已經有大學可念了,就紛紛棄課程而去。 『那我何必還要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最後,兩人一起厭世。
Thumbnail
你走進教室, 無力的趴在桌上, 厭世的說: 「今天上課要做什麼」 情緒是會傳染的, 千萬別把特教老師想成: 總是雙手拿著彩球, 充滿活力的鼓舞學生。 最後,兩人一起厭世。
Thumbnail
一個班級裡那麼多學生, 這些是情緒問題、 那些是學業問題、 這群是行為問題、 那群是感情問題…… 學海無涯回頭是岸, 輔海無涯無法上岸。 從哪一隻開始輔導起? 講白了就是: 從接到那通家長電話 的小孩 開始輔導起。 ## 【🥦菜b導日記】
Thumbnail
一個班級裡那麼多學生, 這些是情緒問題、 那些是學業問題、 這群是行為問題、 那群是感情問題…… 學海無涯回頭是岸, 輔海無涯無法上岸。 從哪一隻開始輔導起? 講白了就是: 從接到那通家長電話 的小孩 開始輔導起。 ## 【🥦菜b導日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