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 Acceptance:在真正的改變之前,必須先接納自己「此刻的樣子」真實樣貌。
本篇是「正念七大態度」系列的第六篇,也是我在心理健康意識月裡,很想與大家分享的心路歷程之一。
說實話,「接納」這個詞,對我來說一開始其實是很反感的。
因為它聽起來像是在說:「你得接受那些你討厭的事情啊,沒辦法嘛~」但接下來發生的事,真真實實地讓我覺察了當下,剛好給了我一個練習「接納」的機會。
少女的遠行,我的修煉
少女出國第七天,她傳訊息說:
「我跟朋友吵架了。她覺得我想太多,但我只是想解釋,我希望朋友之間能彼此理解……」
我看著訊息,心揪了一下。不是因為她犯錯,而是因為我看到她再次那麼用力地在關係裡掏出真心。
身為母親,我的本能想立刻飛到她身邊、擁抱她、保護她。但我知道—這是她必須自己走過的關卡。
我傳了一段話給她:
「妳願意解釋,已經很負責了。接下來,也許是老天爺想讓妳學會保護自己。妳有愛人的方式,也有被尊重的需求...」
我不是不焦慮,只是學會了—不讓焦慮驅動我,而是接納這個事實,停在原地好好觀察它。
接納,不是認同,而是釋放掙扎
正念七大態度裡,「接納」對我曾是最難練的一項。
它不是默許錯誤、也不是放棄原則,而是:
- 我不必喜歡它,但我願意與它共處。
- 我不急著改變它,但我願意溫柔地看著它存在。
- 我承認自己的情緒,也承認事情可能不會如我所願。
這份接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撞牆後學會的。

我們不同調,但我仍會牽著妳
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青春期是孩子的碰撞期,也是我們父母的修煉期。
我以為「愛」是要一直在她身邊提醒、糾正、維護。但我開始明白,有時候真正的愛,是留給彼此一段距離。
我也開始接納那個會焦慮、會不安、會不喜歡的自己—
不是壓抑這些感受,而是允許它們存在,同時不讓它們操控我。
正念教會我的接納
- 看見當下的真實樣貌
- 願意承接,而不是閃躲
- 允許此刻的自己存在,不論多麼不完美
我明白,所謂的接納,不是要我「讚同」什麼,而是先放下抗拒、才能找到真正的改變起點。
接納,是一場無聲的擁抱

在孩子遠行的日子裡,我學會了一件事:
我不能每一次都去接住她,但我可以每一次都為她亮一盞燈。在她碰撞後,願意回頭靠一下。
這份接納,也是為了不自我耗能的去對抗現實,好讓我保有看清當下、活在當下、決定下一步的力量。
留一個問題給大家
你呢?
最近有沒有什麼讓你難以接納的事情? 你是否也正努力著,不讓情緒自動駕駛的去控制自己,只是陪它一起坐著?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我們一起練習,在不容易的日子裡,當自己最溫柔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