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好像特別偏愛外向的人?
在現實生活裡,外向的人通常比較受歡迎,
總是能在群體中被看見、被聽見,甚至只要一句話就能帶動全場氣氛。
那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呢? 是不是就不被注意、不夠討喜?
是不是還得「改變自己」,才能融入社會、得到喜歡?
很多內向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困擾。
努力適應喧鬧的世界、練習在人群中表現自信,
可心裡卻常常懷疑:「這真的是我嗎?」
我們是不是被時代推著走,
忘了
內向,本身也有它的力量。
內向之人生存之道|守則一:重新定義內向
我們對「內向」這個詞,太容易貼上錯誤的標籤了。
一聽到內向,很多人就聯想到「害羞、不會說話、不懂人際互動」,彷彿這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事實上這些標籤未必正確,也不夠公平,我們需要一起重新定義「內向」這件事。
在心理學裡,內向與外向的差別,不在於你會不會社交、敢不敢說話,
而是你的能量從哪裡來、如何被消耗。
外向者傾向在與人互動中充電,越聊越有精神;而內向者則習慣在安靜獨處時補充能量,太多社交反而會覺得疲憊。可以把這視為一條光譜,大多數人並非絕對的內向或外向,而是在中間游移。所以內向不等於害羞,外向也不代表自信。
那些害羞、說話慢、不擅長讀空氣的行為,其實和「社交能力」有關,跟你是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直接關係。
內向之人生存之道|守則二:認識自己閃閃發亮的特質
首先我們要先認清一件事:所有的性格特質,沒有絕對的好壞,關鍵在於你怎麼看、怎麼用。
就像「活潑健談」這個特質,拿到葬禮現場發揮,應該不會太加分吧(?
很多時候,內向的人其實擁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特質,
只是它們不會主動發光,需要你用心去看、也需要學會如何好好使用。
內向的人常見的特質包括: 善於察言觀色、擅長傾聽、喜歡深度對話、行動前習慣深思熟慮。
這些能力在人際關係中其實非常珍貴,尤其在一個資訊爆炸、每個人都急著表達的時代,願意靜下來「聽懂」別人的人,是稀缺而有力量的存在。
所以,內向從來不是一種缺陷,而是一種潛藏的天賦。我們要做的不是改變自己,而是學會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對的地方閃耀。
內向之人生存之道|守則三:找到你的生存方式
內向者最常遇到的挑戰,大概可以分成兩種
一、社交後的能量枯竭
內向者一定遇過這種時候,才聊沒幾句,你就開始在心裡倒數結束時間。或是剛結束一場聚會,別人還想續攤,你卻只想趕快回家耍廢、沉靜。
但你又會擔心「這樣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難約、很孤僻?」「是不是要再撐一下才不會被討厭?」
對內向的人來說,累的不是互動本身,而是互動之後,沒有足夠的時間回到自己。你不是不喜歡人群,而是需要練習在進出之間,幫自己保留喘息空間。
二、找到自己的表達頻道
你不需要能侃侃而談、不間斷接話、不斷炒熱氣氛,才算是一個「會表達的人」。我們常被誤導說講得多才會受歡迎、有魅力。
其實不是的,內向的人可以透過寫作、提問、或是眼神裡的溫柔理解,去建立自己的存在感。
你不需要比誰更吵,而是要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頻率,讓它穩穩地傳出去。
內向不是缺點,不用害怕,也不要討厭自己。
當你理解並善用自己的特質,這些特質,也能成為你閃閃發光的理由,你可以活得真實,也可以活得自在。
改天我們再來聊聊,那些在安靜中,閃閃發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