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深吸一口氣,我都在照顧自己:從瑜伽教學到睡眠的鼻呼吸練習
在我的瑜伽課堂上,我總是會提醒學生——請用鼻子呼吸。
剛開始,我在練習時也常常不自覺地用嘴巴急促呼吸。我理解這種習慣難改,畢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是無意識地呼吸著。但越深入瑜伽的教學與實修,我越相信:鼻子呼吸是一種深層次的自我照顧,不只是生理層面,更是情緒與能量的重整。根據醫學研究,鼻腔除了能過濾空氣中的灰塵、調節濕度與溫度外,還能釋放一種叫作**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的天然氣體。這種氣體有助於擴張血管、促進氧氣傳輸,也能強化免疫系統。而當我們用鼻子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時,副交感神經會被啟動,身體會進入放鬆修復模式,這正是瑜伽中所追求的身心平衡狀態。
更特別的是,在練習瑜伽時我們經常會引導學生朗誦「嗡」(Om)。這個單音的共鳴不僅能使心靈沈靜下來,在身體層面,也是一種強大的療癒振動。《呼吸,為了療癒》這本書中提到,當人們在鼻子共鳴發出「嗡」音時,每分鐘鼻腔中產生的一氧化氮濃度遠高於一般靜態呼吸。這說明嗡聲朗誦不只是靈性的儀式,更是具有科學基礎的身心療癒工具。
我自己在睡眠中也實際體驗到鼻子呼吸的威力。
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晚上醒來嘴巴乾燥、頭昏腦脹,睡得不深。後來我開始使用一種貼在嘴上的睡眠膠帶,幫助自己在睡覺時保持鼻子呼吸。剛開始有點不習慣,但幾天下來,我明顯感覺睡眠變深了、精神變好了、甚至早上起床不再感到腦霧。
瑜伽哲學中說:「呼吸,就是生命的節奏。」透過鼻子呼吸與嗡聲共鳴,我們不只是讓身體回到自然的節律,更是一種溫柔地回到當下、與自己連結的練習。
我想邀請你,試著花一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用鼻子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來,甚至輕輕地發出「嗡~」的聲音,感覺一下,這樣單純的動作,會為你帶來什麼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