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當我們願意靠近,孩子才能卸下心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午做好飯菜,我進房呼喚女兒起床吃飯。

她翻了個身,背對我,被子往上拉。 「你昨晚看了醫生,早上沒吃藥,中午也不吃,這樣感冒怎麼會好?」我忍不住說了幾句,語氣中帶著焦急。

她什麼也沒說,只把兩隻手摀住耳朵。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像被關在門外。

無聲的身體語言,頓時點燃我心中的怒火。

我沒再說什麼,只轉身離開。

心裡嘀咕著:算了,不想聽就不要聽,愛吃不吃隨便你。

只是,我也知道,我真正想說的不是這些。

下午兩點多,她起來了,到廚房找食物吃,在我眼前走來走去,我沒理她。

她知道我在生氣,吃完又默默回房。 沒多久,她開口叫我:「媽媽,我好像在發燒……」

我走過去摸了摸額頭,體溫還好,但心裡那股氣又浮了上來。

「你要吃藥嗎?還是要再去看醫生?」 她說:「我不知道……」語氣裡帶著一點害怕與迷惘。

我看著她皺著眉頭的樣子,不禁問自己

我要繼續跟她爭對錯嗎?我真正想要的是甚麼?

我生氣的背後,是擔心她的身體,是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

那份愛,藏在我冷漠的語氣裡,也藏在她摀住耳朵的無聲訊息裡。

我深呼吸,放下強硬的姿態,對她說:「坐起來,媽媽抱一個。」

她馬上投進我懷裡,接著放聲大哭,感覺到她生氣、委屈、害怕、難過的情緒通通湧了出來。

我輕輕拍著她的肩,柔聲說:「我知道你不舒服,媽媽在,我陪你。」

愛,在我們之間流動了起來。

我也趁這個機會說:「如果妳不舒服,要用說的,不要摀耳朵。那會讓我以為妳不想被打擾。」

她點點頭。

一個擁抱,勝過千句說教;當我們選擇靠近,孩子就有機會卸下防備,讓愛流動。

孩子很多時候不是不講理,而是說不清楚。

我們很多時候不是不愛孩子,而是說不出口。

父母的情緒如果能先被自己看見、安頓下來,就更能靠近孩子的情緒,讀懂他們話語背後的需要。

我們不是不會溝通,而是從沒被教過如何「好好說話」。

我們以為的教養難題,其實可以用溫柔的方式靠近。

願你在每一次對話裡,找回愛的感覺,也讓愛更自由地流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294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5/18
從自身童年經驗出發,反思同理心的來源,並點出同理他人也療癒自己的重要性。文章以溫暖的筆觸,探討如何理解並接納犯錯的孩子,以及如何透過同理心,建立更良善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5/05/18
從自身童年經驗出發,反思同理心的來源,並點出同理他人也療癒自己的重要性。文章以溫暖的筆觸,探討如何理解並接納犯錯的孩子,以及如何透過同理心,建立更良善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5/05/16
孩子在學校受輕傷,媽媽心疼之餘,更體諒不小心造成傷害的同學,並呼籲多關注造成傷害者的情緒。文章闡述意外的衝擊及同理心重要性,也期盼孩子在經驗中成長。
Thumbnail
2025/05/16
孩子在學校受輕傷,媽媽心疼之餘,更體諒不小心造成傷害的同學,並呼籲多關注造成傷害者的情緒。文章闡述意外的衝擊及同理心重要性,也期盼孩子在經驗中成長。
Thumbnail
2025/04/27
返鄉雲林東勢,一段尋根與告別的旅程。兒時記憶中的舊家、巷弄與人物,在時光流逝中產生變化,卻也意外地促成內心與過去的和解。一場溫馨的講座,以及熱心助人的師生,更增添了旅程的溫暖與感動。
Thumbnail
2025/04/27
返鄉雲林東勢,一段尋根與告別的旅程。兒時記憶中的舊家、巷弄與人物,在時光流逝中產生變化,卻也意外地促成內心與過去的和解。一場溫馨的講座,以及熱心助人的師生,更增添了旅程的溫暖與感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當夜晚等候看診時,女兒的疲憊讓我感到心疼。當我覺得自己也累時,看到旁邊的母子們,讓我想起過去帶兩個孩子等診所的辛苦時光。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Thumbnail
當夜晚等候看診時,女兒的疲憊讓我感到心疼。當我覺得自己也累時,看到旁邊的母子們,讓我想起過去帶兩個孩子等診所的辛苦時光。我們得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Thumbnail
★糾纏的親子關係,如何解脫? 正視問題,是修復的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