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讓孩子從受傷事件中學習理解與成長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兩天,心一直懸著。

孩子在學校受了點傷,還好是輕傷,沒有大礙。 但傷在眼睛部位,讓我整顆心揪著,腦袋也止不住焦慮。

就在我去學校接到孩子時,孩子一坐上車就對我說:

「媽,你可以打電話去學校嗎?跟老師說同學不是故意的,不要責備他。」

那一瞬間,我既心疼又感動。

我知道他想保護那位無意間讓他受傷的孩子。

我想起那個同學陪著我家孩子走出校門,臉上寫滿擔憂與愧疚的表情。

那不是誰的錯,只是一場意外。

但意外帶來的衝擊,遠比表面上的傷還深。

我們常常只關注「受傷的人」,

卻忽略了無意「造成傷害的人」的內心,也可能正在震驚、害怕、自責。 他們也需要被理解、被接住。

所以當學校來電關心時,我也請老師幫我傳達:

這是場沒人願見的意外,我們不追究責任,請學校也多關心那位孩子的情緒和狀態。

沒有人想讓別人受傷。

但人生,就是這樣在一場場無心的碰撞中,學習面對、學習照顧自己,也學習理解他人。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這樣的經驗裡,長出更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也願我們大人,陪著他們一起練習,在事件中看到「人」──受傷的人,還有不小心傷人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5會員
312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4/27
返鄉雲林東勢,一段尋根與告別的旅程。兒時記憶中的舊家、巷弄與人物,在時光流逝中產生變化,卻也意外地促成內心與過去的和解。一場溫馨的講座,以及熱心助人的師生,更增添了旅程的溫暖與感動。
Thumbnail
2025/04/27
返鄉雲林東勢,一段尋根與告別的旅程。兒時記憶中的舊家、巷弄與人物,在時光流逝中產生變化,卻也意外地促成內心與過去的和解。一場溫馨的講座,以及熱心助人的師生,更增添了旅程的溫暖與感動。
Thumbnail
2025/04/20
車位被搶事件的分享,說明放下執著,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結果。闡述生活中,看似吃虧,卻能意外獲得更理想安排的體悟。
Thumbnail
2025/04/20
車位被搶事件的分享,說明放下執著,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結果。闡述生活中,看似吃虧,卻能意外獲得更理想安排的體悟。
Thumbnail
2025/04/15
到戶政事務所辦事後,接到辦事員來電提醒少收30元。因忙碌與遺忘,拖了半個月才請先生代為補繳。辦事員認真又細心,最終雙方一個鞠躬,成了溫暖的互動。這30元,承載了一份信任與日常的善意。
Thumbnail
2025/04/15
到戶政事務所辦事後,接到辦事員來電提醒少收30元。因忙碌與遺忘,拖了半個月才請先生代為補繳。辦事員認真又細心,最終雙方一個鞠躬,成了溫暖的互動。這30元,承載了一份信任與日常的善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昨天周二時讓我從兒子口中聽到一件很棒的事情❗️讓我很是為此感到欣慰 🥰 👶兒子說他在幼兒園有發現一位同學拿著棉被在教室外站著,當下看起來有哭的樣子,剛好這位其他班的同學是兒子有認識的,兒子也跟我們說他有去關心安慰同學,後來同學就沒哭了,而且連其他有笑他的同學也因為兒子安慰的舉動,所以那些嘲
Thumbnail
昨天周二時讓我從兒子口中聽到一件很棒的事情❗️讓我很是為此感到欣慰 🥰 👶兒子說他在幼兒園有發現一位同學拿著棉被在教室外站著,當下看起來有哭的樣子,剛好這位其他班的同學是兒子有認識的,兒子也跟我們說他有去關心安慰同學,後來同學就沒哭了,而且連其他有笑他的同學也因為兒子安慰的舉動,所以那些嘲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Thumbnail
孩子在家與學校的表現往往不同,就像我們在家與工作場所表現得不同一樣。孩子所承受的,永遠比父母想像得還要多,也比父母想像得還要更加堅強。因此,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奇心,持續探索孩子的內在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