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氣氛還不錯的面試。
HR小盈問了幾個簡單的履歷核對題目後,把面試交給部門主管。這位求職者是來應徵公司徵才公告中的「專案助理」職位,表現中規中矩,經驗也符合條件。
但就在主管問了一句:「如果可以自己選擇工作內容,你最想做的是什麼?」這位求職者笑了笑說:「我其實比較想做資料分析類的工作啦,那才是我真正想發展的方向。」

現場空氣靜了一秒。
主管沒有馬上說什麼,但結束後只丟下一句:「人不錯,但方向不對,就不錄用了。」
小盈心裡一沉。一個其實可以錄用的候選人,就這樣被一句「誠實」的回答,關上了機會之門。
求職者在想什麼?
你可能會覺得:「我只是誠實說我想做資料分析,有這麼嚴重嗎?」
「這又不是說我不想做現在這個職缺啊,我只是多講一個我真正的目標。」
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也代表你有自己的職涯規劃。但問題是:
你說的是職涯真心話,主管聽的是你對目前職位的猶豫。
為什麼主管會對這種回答感到反感或不安心?
1. 主管在意的是「投入度」而不是「誠實指數」
主管會問「你最想做什麼?」不是在測你志願排序,而是想聽到你對這份工作的認同與投入程度。當你說你「真正想做的不是這個」,主管就會想:
- 那你來這裡是過水的嗎?
- 會不會做三個月又走?
- 你是不是面試只是為了看看機會?
- 對這份工作會不會只是「湊合著做」?
人資都知道,態度和穩定性,是面試錄取的關鍵分數。
HR心裡在想的是:「那你為什麼不投B職缺?」
HR會這樣想不是因為太苛刻,而是我們要為部門主管把關:
- 你今天是來應徵 A 職缺,我們花時間了解你是否適合 A
- 你說你真正想要的是 B,那我們現在聊的就沒有意義了
這也容易導致一個更實際的問題:主管不願意再「賭」一個心思不在這個職缺上的人。
那該怎麼說才對?誠實不是錯,但「說法」才是關鍵
誠實是優點,但面試中更重要的是「回到這份工作的語境」。
這裡有兩種建議方式來處理這樣的問題:
說法一:「在A裡,我也能實踐我想做的事」
例如你想做資料分析,但你是來應徵專案助理的,可以這樣說:
「我對資料分析一直有興趣,也有在自學。但我認為專案助理的角色能幫助我先了解實際業務流程、跨部門協作模式,這對我未來無論是應用資料相關或繼續深化專案能力,都會很有幫助。」
這樣說法,讓主管知道你有目標,也願意從現在這份工作出發。
說法二:「我認同這份工作的價值,也願意從這裡開始」
舉例:
「雖然我也對行銷策略方向有興趣,但我認為從執行與實務開始理解產業脈絡是更務實的方式,也可以應用我所想學的專長在這個職位,未來可以延伸這個職位在公司的功能性。」
這樣的說法讓主管感受到你的職涯規劃不是「跳來跳去」,而是「有階段、有邏輯的成長」。
求職者要記得:面試是雙向選擇,但也要雙向尊重
主管希望看到的是:
- 你真的了解目前這份工作的內容
- 你願意投入時間
- 你不是把這份工作當成「B工作的過渡站」
你希望誠實,但也要顧及對方的立場與期待。你說你最想做的不是這份工作,他們就會給真正想做的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