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語言無法擁抱:來自精神困境者的沉默吶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這個喜歡「勸人」的社會,我們早就習慣了一種溫柔暴力。你低落了,有人說:「你要樂觀一點。」你崩潰了,有人說:「堅強點好嗎?」你痛苦地無法前行,卻被催促著「放下過去」,彷彿一切困難只是「想太多」的結果,而非一場持續消耗內在能量的隱形病痛。

這樣的語言,是愛嗎?也許原意如此。但當一個人身處幽暗低谷,這些「看起來正面」的句子,反而成了刺耳的迴響——它們並不企圖理解,而是在推卸不理解的焦躁下,拋出的冷冰冰命令。

我們很少被教導如何說話才能不造成傷害。我們學的是語法,是文法,是敬語與稱謂;卻未曾學會如何用語言擁抱一個在痛苦裡的人。當一個人陷入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時,他最怕的不是自己的脆弱,而是身邊那一句句「以為是關心」卻讓人感覺孤立的好意。這些語句像是「你怎麼還沒好起來?」「別人比你更慘都撐住了」「這種事想開就好」,讓受苦者的內在更加封閉,產生「我果然是個不值得被理解的人」的自我厭棄。

東方文化中的家庭與社會結構,讓這種「勸人」成為一種道德規訓的手段。我們從小被訓練如何閉嘴、如何聽話、如何乖巧,情緒被當作不成熟、羞恥的象徵。於是長大後,我們學會了壓抑、逞強與微笑著崩潰。

而那些在自閉症光譜上、或具有情緒困難特質的人,更是這種「文化暴力」的受害者。他們的語言不是不禮貌,而是直接;不是冷漠,而是不會偽裝。他們也渴望連結,只是不知道怎麼在這個要求「語氣要和煦、表情要溫柔」的社會裡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這使人想到一種日常的微型創傷:在對話中被糾正禮貌,在分享脆弱時被教育,在誠實坦白後被懷疑動機。他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已經很努力了」卻仍然被當成不夠格的溝通者。

這樣的現象不只是語言上的衝突,更是文化層級的傷害。

當東方文化將「心理疾病」視為恥辱,當家長用羞辱與恐嚇代替對話,當老師懲罰學生靜坐而非傾聽心聲,當主管認為「你有病不要來上班,那是你個人的問題」,整個社會就在不斷生產一批「隱形病人」:他們活著、工作、交談,卻在每一場人際互動中逐漸磨損自己的尊嚴。

但真正令人痛心的,是當這些人好不容易開口時,卻還是被一句「你不要老拿自閉症當藉口」封喉。他們想解釋,但對方只想糾正。他們希望理解,但得到的是「你要改進」。

這樣的世界,難怪有那麼多人選擇沉默。

可是,我想說:語言不該只是一種規訓的工具,它可以是橋、是手、是燈。它可以不是「你應該怎樣」,而是「我陪你怎樣」。不是「你不可以這樣」,而是「你是不是很難受?」

一個人真正能被療癒的,不是靠別人教他怎麼做、罵他不夠好,而是靠有人願意坐在他身邊,不急著讓他好、不催促他振作,只是靜靜地在那裡。用語言建立安全,而不是製造更深的羞恥。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有技巧的說話方式,而是一顆願意真正聽的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75631的沙龍
15會員
91內容數
wei75631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0
我曾經以為,只要夠努力、夠謙卑、夠遵守規則,就能換得理解與公平。但當我走進職場、步入人際關係,才發現對像我這樣的人而言,努力不是通往接納的橋,而是一場徒勞的誤解。
2025/06/20
我曾經以為,只要夠努力、夠謙卑、夠遵守規則,就能換得理解與公平。但當我走進職場、步入人際關係,才發現對像我這樣的人而言,努力不是通往接納的橋,而是一場徒勞的誤解。
2025/06/20
有些人一說話就被理解,有些人要用盡全力才不被誤會。而我們——那些神經結構與主流不同的人——連呼吸都有時像是一種「違規」。 成長的路上,我們走得並不直,也不快。不是因為不想,而是我們的腦與這個世界的預設邏輯不合拍。像一部語言版本錯誤的導航軟體,身處中文世界,卻只能以二進位接收訊息。
2025/06/20
有些人一說話就被理解,有些人要用盡全力才不被誤會。而我們——那些神經結構與主流不同的人——連呼吸都有時像是一種「違規」。 成長的路上,我們走得並不直,也不快。不是因為不想,而是我們的腦與這個世界的預設邏輯不合拍。像一部語言版本錯誤的導航軟體,身處中文世界,卻只能以二進位接收訊息。
2025/06/20
在《櫻桃小丸子》的世界裡,藤木總是那個被笑話、被排擠,甚至被冠上「卑鄙小人」稱號的小男生。他常常縮在永澤身後,畏畏縮縮地說話,神色慌張地回應,偶爾還會在壓力之下「出賣朋友」,換來其他同學的側目與嘲諷。
2025/06/20
在《櫻桃小丸子》的世界裡,藤木總是那個被笑話、被排擠,甚至被冠上「卑鄙小人」稱號的小男生。他常常縮在永澤身後,畏畏縮縮地說話,神色慌張地回應,偶爾還會在壓力之下「出賣朋友」,換來其他同學的側目與嘲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自爆情結」指的是在壓力極大到忍耐邊緣時,有些人會以口出惡言、暴怒、威脅、博取同情、擺臉色表態這些方式,企圖以負面行為宣洩情緒或改變別人的決定。
Thumbnail
「自爆情結」指的是在壓力極大到忍耐邊緣時,有些人會以口出惡言、暴怒、威脅、博取同情、擺臉色表態這些方式,企圖以負面行為宣洩情緒或改變別人的決定。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衝突,時常裝聾作啞而維持表面的和平, 但殊不知努力維持的和諧,卻始終進不到人的心裡去, 一輩子活在謊言中而留下內心的空虛感, 身而為人本來就可以有情緒, 但絕對不要以傷害人的姿態做溝通, "你可以有情緒,但不能夠傷害人", 而是利用衝突,看見彼此",然後越來越了解彼此後,連結更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