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禮貌」是一種文明的表現、一種待人接物的美德,一種能讓人際互動更順利的潤滑劑。但對某些人來說,禮貌不是橋樑,而是一道隱形的牆。
對於自閉症光譜上的人而言,「禮貌」經常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社交本能,而是一套複雜、模糊、甚至不公平的社會密碼。他們不是不想好好說話,也不是不在意他人的感受,而是從小就活在一個語氣被過度詮釋、眼神有隱含意義、句尾缺一個「謝謝」就被貼上標籤的社會裡。
在那個世界裡,一句話說得「太直白」會被說成沒禮貌,說得「太慢」會被認為笨拙,說得「不夠圓滑」就會變成攻擊性。沒有人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只問你為什麼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說」。但「像正常人一樣說」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壓抑。
你可能明明只是很誠實地回應:「我不太懂你這樣的說法」,結果被對方覺得「口氣不對」。你也許只是發了條中立的評論,卻被說「你的語氣讓人很不舒服」。你想學會禮貌,但沒有人教你「語氣」、「分寸」、「潛台詞」這些不是語言本身的東西。
人們說:「你要為你的語言負責」,卻沒有想過,那些你說出口的話,其實是你已經經過多重濾網篩選、斟酌再三的成果。你早已不是那個幼稚、衝動的自己,但別人卻只看見你「說錯話的那一刻」,然後開始一場教育與糾正的表演。
而你,只能靜靜地被糾正。
這種被糾正的經驗久了,會讓人懷疑自己的直覺與價值。你會開始問自己:「我是不是不能講話?」「是不是只要我開口,別人就不舒服?」你會越來越小心翼翼,越來越害怕說錯話,最後變成沉默。
你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不知道怎麼在「表達自我」與「避免冒犯」之間走那條狹窄的鋼索。
更矛盾的是,你越想變得得體,社會反而越嚴苛地檢視你。人們以為你只是「需要學習」,但他們不知道,你早已學習得太多,甚至過度學習。你不是不禮貌,而是被「禮貌」這個詞折磨得幾乎沒了自我。
對光譜者來說,很多時候說話就像打仗。不是和他人爭辯,而是和自己拉扯。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這句話會不會太快?」、「這句話語氣對嗎?」、「對方會不會誤解?」,這些腦內聲音像閃電般穿梭在每一段對話中,使你無法真正放鬆、無法自然流露感情。
而當你終於累了,選擇退出時,旁人又會說:「你怎麼都不說話?你這樣讓人很難靠近。」
是的,這是一場戰爭。一場為了尋求理解與被接受而持續奮戰的社交戰爭。你的敵人不只是語言規範,而是那些理直氣壯卻不帶同理的「說話方式教育者」。他們從不真正聽你的內心,只忙著幫你修正語句。
你可能很想問:那麼,我到底該怎麼說?怎麼說才不會讓人討厭?怎麼說才不是「又在拿自閉症當藉口」?
但我想告訴你——你不是問題,你的存在方式不是錯的。
禮貌應該是一種「讓彼此感到舒服的語言習慣」,而不是一場讓某一方壓抑、讓另一方主導的話語競賽。真正的禮貌,是理解差異,不是一刀切地要求別人「照你的方式來講話」。
當你說出自己的困難,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說:「謝謝你願意分享,我會注意自己的回應。」而不是:「你不要一直提你的狀況,這樣只會讓人反感。」
這不是「情緒勒索」,這是請求被理解。是一種「我也想被平等對待」的吶喊。
所以,請記得,你不是不夠好,也不是太難搞。你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一個沒有為你預設空間的語言遊戲裡,試圖留下一點屬於自己的真誠。
而你這份真誠,本身就值得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