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如此虛無飄渺又難以定義,該如何追求呢?
受家庭價值觀荼毒,我曾認為名利、金錢、頭銜就是幸福,很長一段時間,活在自己架設的監牢裡掙扎,拼命地念書、工作,拋棄與家人建立情誼的機會,也捨棄交友和興趣,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世上的一切,像極在滾輪裡奔跑的老鼠,疲於奔命直到生命盡頭,卻忽視周遭的美好。
那時的我,雙眼被黑布蒙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性格敏感又自卑,用刻薄尖銳的話語傷害家人、朋友和愛人,失去體驗人生的樂趣。在迷惘時,這本書提醒我,幸福不假外求,即使在最糟的情況下,生活依然美麗精彩,重點在於如何回應這個世界?獲得幸福需要耐心和努力,願意付諸行動和心血,才得以靠近。你的情緒只是訊號,如何回應由你決定。
情緒管理
負面情緒如洪水猛獸般侵蝕內在,每個人都想避免憤怒、失望、悲傷、忌妒、後悔等負面情緒,卻不知負面情緒之於人類存活的重要性。負面情緒讓人提高警覺、記取教訓,並激發靈感,剛好的負面情緒,有助於活出想要的生活,但過度的負面情緒,輕則鬱鬱寡歡,重則憂鬱影響生活,管理並維持恰好的負面情緒(次快樂)相當重要。
想要管理情緒,仰賴大腦皮質的後設認知,當原始情緒出現時,邊緣系統啟動,釋放負面的感受,並透過大腦皮質思考,用理性的方式回應,避免衝動行事,引發後悔和自責。
管理情緒(後設認知)的方式簡單,但耐心實踐才能見成效。當原始情緒出現時,先從一數到十(情緒管理越差的人數越久),讓情緒從邊緣系統移到大腦皮質思考,並紀錄感受,有意識的理解情緒,並選擇好的情緒替代本能反應。
減少負面情緒干預生活的方法,首先,懷抱感恩之心,每日撰寫感恩日記,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其次,用幽默的心態看待世界,不用擔心口才不好,重要的是幽默的心態;再來,懷抱希望,實踐具體的目標;第四,理性的關懷他人,關懷他人需要堅強且冷靜的內在,避免被外人的情緒牽著走,並做出實際行動給予協助;最後,降低自我關注,把注意力放在外界,客觀看待平凡的生活,以上五種方式,有助於擺脫負面情緒,打造美好的世界,即使在最差的情況下,都能懷抱希望,平靜面對生活。
人生最重要的事--家人、友誼、工作、信仰
知道如何管理情緒後,要探討作者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東方社會,常見努力工作的父親,終其一生賺錢養家,汲汲營營的追求財富和成功,失去和子女建立親情和連結的機會,老後與子女關係疏離,孤獨終老的故事。
多數人追求財富和頭銜,自以為為家庭勞心勞力,忽視家人間的情感連結,即使老後資產眾多,依然寂寞空虛。這種生活案例處處可見,工作賺錢要花心思、時間、勞力,情感連結何嘗可以不勞而獲?陪家人吃一頓飯或和朋友出遊,心理愉悅又滿足,看似無法留下實質的東西(金錢、升職),但回憶和連結存在大腦裡,隨著時間流逝,記憶股息增長,平凡的小事都能成為難忘的回憶。
家人
家人,是無法選擇,命運賜予的緣分。人或多或少都曾因親情感到煩惱,無論是家人間批評式的關心、價值觀的衝突、甚至金錢的糾葛,都令人厭煩,但一味的走捷徑,隱藏想法避免衝突,或斷絕與家人的聯繫,用鴕鳥心態處理親情,短期內生活少了爭吵,看似平靜的水面,水底卻惡臭滿盈,不滿逐漸累積,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的家庭看似美滿,卻內藏諸多問題,有婆媳紛爭、妯娌忌妒、夫妻爭吵和金錢糾紛,家人間本該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家庭本該是輕鬆做自己的平靜之地,卻因一個個善意謊言和息事寧人,所有人拒絕溝通,使家庭關係緊張。身為家中子女又個性敏感的我,充當和事佬的腳色,每次回家都備感壓力,只能壓抑情緒,息事寧人。
書中提出,說出實情並良善溝通,能療育家庭關係。長期破裂的關係和固執己見的家人,要做到和平溝通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但轉念一想,改變不了別人,可以先從自己做起,使事情簡單化,把內心的感受用理性的方式表達,並學會寬恕家人的冒犯,不以傷害為目的的溝通,一點一點修補破碎的關係。
友誼
友誼,是主動選擇的交友關係,也是被我拋棄許久的情感。個性敏感又自卑的我,習慣性的逃避情感連結,深怕受傷,過度保護自己的下場,使我失去真心的朋友,而功利主義的苦果,讓我傷害了很多人。
我的母親是狹隘又自卑之人,從小灌輸我:「世上沒有好人,人與人之間都是互相陷害和比較的關係,每個人都看不起我們」,被長久灌輸錯誤的觀念,養成自卑又功利的個性,失去交友的機會,過度的自我物化和物化他人,把外貌、經濟、地位、頭銜當作判斷一個人的標準,既可笑又偏剖,直到開始閱讀和遠離家人,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才打開視野。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不再自我物化或物化他人,不再以利益當作交友的標準,只是真心地愛上我的朋友,看見它的美好,並被他人所愛。
工作
工作是具體可見的愛,對於多數人,工作僅是生存的工具,畢竟錢與生活密不可分。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每個人對好工作的定義不同,平凡的工作,都有人能找出樂趣。從工作中得到幸福不在於工作本身,而是你的心態」,這句話如醍醐灌頂,提醒我工作沒有最好只有適合,且一味的看中工作的外在獎勵(升職、加薪),忽略內在目標(努力有成、幫助他人),永遠不會快樂。
我初出社會求職並不順利,那時的我對一切感到不滿,不斷地追逐薪資更多,更有發展性和抱負的工作,回過頭看,焦躁的心態使我忙忙碌碌,卻並非一無所獲。現在,我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在這裡我有腳踩地的踏實感,不再飄浮不定,得到許久未有的安心與安穩,並致力於在工作中找到與生活的平衡,努力增進知識並服務他人。
信仰
最後是信仰,我是鐵齒的人,從小迷信的奶奶要求我到廟裡拜拜,表面上乖巧聽話,內心卻和神明吵架,只覺得神明是一尊尸位素餐的神像,每個人都有所求,哪能都有所得,覺得祭拜的行為有點荒謬,因為這種不敬的心態,還有無所求的個性,自小沒看過任何神蹟顯靈。
但這裡的信仰,比起宗教,更看重價值觀與想法,不用功利的想法評斷他人,不過度追求個人的物欲與財富,不耽溺於世俗的標準,不以追求個人成長為人生目標,唯有慷慨地分享愛,把知識分享給眾人,才是幸福的鑰匙,並隨著年紀增長,提升智慧和經驗後,能真實得理解和感受幸福,要成為協助他人幸福快樂的導師。簡單的文字,卻是終其一生難以實現的目標,只能不斷往理想的方向邁進,以期成為更好的自己。
結論
讀完本書,迫切的想分享給眾人,很多理念如醍醐灌頂般澆醒我狹隘的認知,推薦給所有追求幸福的人。書中不只講述情緒管理是後設認知,不該任由負面情緒,包含忌妒、憤怒、焦躁、後悔、恐懼,毀壞你的幸福和人際關係,透過後設認知,把邊緣系統的原始情緒傳到大腦皮質,把負面情緒轉化成好的反應,不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成為情緒的主人,把握人生的主導權。
管理個人的情緒後,再實踐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分別是家人、友情、工作和信仰。家人貴在誠實與寬恕,誠實說出看法,不害怕衝突,並學會彼此寬恕,才能建立親密的家庭互動;友情貴在真心,不帶功利主義的愛上自己的朋友,無論他是否有實際的價值,你都能找出他的美德並愛他;而工作貴在服務,世上沒有爛工作,只有狹隘的想法,從工作中找出能學習並服務他人的方式,創造自我存在的價值;最後信仰貴在奉獻,慷慨地給予愛,避免用金錢、地位、頭銜物化自己或物化他人,持續往愛別人的路上邁進,在正確的道路上實踐。
書中的知識與想法,終其一生都受用,不只提出理念,更在每個理念背後提出至少3個實踐的方式,實踐所學需要耐心和努力,想前往平靜與幸福的道路,就需要耐心等待和努力實踐,閱讀靈性的文章、正念冥想、實踐所學,並將幸福快樂的方式分享給更多人,成為協助他人的導師,過程中會經歷無數次失敗,但願意一次又一次行動,真心愛人,並允許被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