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知道得太多,卻始終做不下去。
就像是,從「我知道該運動」到「我終於動了起來」這中間,其實隔著一整座山,山中塞滿了:拖延、焦慮、沒動力、自我懷疑、和…啊啊啊怎麼又滑手機了!
這篇文章,就是想來跟你聊聊,我是怎麼在2025/05/23-2025/07/04之間,走上這條「生活再造」之路,然後默默發現:我真的有一點不一樣了耶!我想把這段路記錄下來,如果你最近也常有「我真的好想變好一點,但不知道怎麼開始」的心情,希望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
什麼是「生活再造」?
這次我參加的是游舒閔的「健康生活型態再造」計畫,簡單說,就是6週時間內,會有一位專業職能治療背景的健康顧問,陪你釐清你想調整的生活習慣,幫你設定目標,一起討論策略,然後每週一次一起review進度,再滾動式微調。
這是一種比較像「務實的陪練」,不會急著把你變成另一個人,而是先從你的現況開始,慢慢調整你想調整的事。
這也是我願意走進這段旅程的原因。因為我不是不知道要早睡、要運動、要少滑手機、要好好消化英文課……我只是,有時候就是做不到。
不是不願意,而是需要有人推一把。
而舒閔剛好就是那個溫柔推一下、但會默默讓你走得比較穩的存在。
BTW因為舒閔親和力很高,會讓你不自覺跟她聊起來天,所以如果你要嚴厲型或是期望斯巴達教育型(?),可能要提早知會她,讓她為你客製化(?),開玩笑地啦~
初衷很簡單:想改變,但不想再自責
當時的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幾個「一直卡住」的點:
l 想瘦身、想運動,但總是「沒時間」、「沒體力」、「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說」
l 報了很多線上英文課程,但完課率低得可憐,還每天焦慮課程即將到期
l 手機成癮嚴重,醒著幾乎都在滑,滑完又空虛,但又無法停止
然後每天都有一種很熟悉的內在對話:「你不是說你要開始改變了嗎?怎麼又沒做到?」於是又陷入自我指責→逃避→更不想改變的無限循環。
這不是第一次了。我知道這些改變勢在必行,可是心裡就是很卡。
所以,當我看到「生活再造」的計畫,直覺就是:是時候試試不一樣的方法了!
第一步:不是設定目標,而是整理內心的雜音
剛開始諮詢時,舒閔的方式讓我有點意外。
我以為她會立刻幫我訂表格、排計畫、設KPI。但她反而先花時間了解我生活的樣貌,問我:
l 你白天通常怎麼安排的?
l 哪些時刻你感覺最卡、最無力?
l 你現在最想調整的,是哪些事情?
她不急著「矯正」我,而是先「理解」我。
我們最後選出了三個目標:
- 建立運動習慣(希望一週能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
- 手機排毒(能夠減少依賴,不會因為不滑手機就覺得焦慮)
- 消化英文課程(提升完課率,不再因焦慮而拖延)
(這邊建議大家不要列太多目標,因為列太多目標除了自己容易達不成會氣餒外,也會讓自己有很大的壓力,最多三個就好,我們總是太貪心想一次改變很多,結果只換來更多自我否定。)
行動的關鍵不是硬做,而是「有人陪你討論做不下去的那一刻」
這兩個月最讓我有感的,是每週的諮詢時刻,對我來說就像是覆盤一樣。
不是像考試一樣檢討你沒做到的地方,而是更像在拆解:
「你為什麼那天沒做?」、「那天的阻力是什麼?」、「下次遇到一樣的狀況,你覺得可以怎麼調整?」
這真的很重要。
因為我才發現,很多我做不到的地方,其實不是「我太懶」,而是我「卡在某個沒發現的地方」。
例如我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運動」,但在討論後我才發現,我其實是不想一個人運動,覺得孤單。
那怎麼辦?我就試著約朋友一起去健身房,減少不想運動的藉口,反而更有動力,時間也就擠出來了。
再來,我以為自己滑手機是因為「太閒」,但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心裡焦慮、太緊繃,不想面對自己沒做的事。
那這樣的焦慮,我能不能換一種方式處理?像是跳舞、煮飯、畫畫?
這些過程,舒閔從不給標準答案,而是陪你一同腦力激盪找到你自己可能的方法。
原來,不是「照表操課」才叫進步
一開始我以為這會是一種嚴格的、清單式的改造計畫。但沒想到它其實是一場很人性的對話練習。
不是那種「你今天有沒有運動?沒有?扣分」的紀錄方式,而是:
「你今天本來想運動但沒做,來說說看是怎麼回事?」
「你覺得如果下次也有這種狀況,你會想怎麼做?」
「那我們下週的目標要調整嗎?還是就這樣再試一週?」
這就是我說的「滾動式調整」,允許自己有彈性,但不失焦。
過程中,我對自己也越來越溫柔,少了自責,多了「好,那我下次再來」。
我最有感的收穫
l 運動從「都沒動」到「每週至少一次」,時間雖然沒有照理想的三次,但每次都有動起來。更棒的是,我開始會想「我今天要動一動」,這是以前沒有的念頭。
l 英文課不再焦慮自己學不完,而是開始拆解進度,每天一小段地完成。從「完課遙不可及」到「我其實快追上進度了」的感覺,讓我更有自信。
l 手機使用沒有劇烈改變,但我開始能意識到「啊我又在逃避了」,然後試著換別的事來取代,例如跳舞、畫畫、做菜……生活豐富了一點,手機依賴也漸漸減少。
給你一點參考:生活再造到底適合誰?
如果你正在猶豫「我適合做這種生活再造計畫嗎?」
那我會建議你想想這幾個問題:
- 你最近有沒有一件想做的事,老是卡住?
- 你是否有點焦慮自己的生活狀態,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調整?
- 你是不是已經試過很多方法(清單、app、打卡群組),但還是做不到?
如果你有點點頭,或許找一個外部的陪伴與討論者,會比你想像的更有幫助。
而且,這真的不是什麼壓力很大的事情,也不用馬上決定參加。
你可以先預約舒閔的【15分鐘免費諮詢】,聊聊看她的方式適不適合你,這也是我當初的第一步。
我們都可以一點一點地成為更喜歡的自己
現在的我,還沒變成什麼超級健康生活達人,也還沒瘦到可以拍封面照。
但我開始發現,每當我完成一個小任務、做完一小段運動、少滑一次手機的時候,我就會跟自己說一句話:
「你正在慢慢成為你想成為的樣子。」
這句話讓我一點一點地更踏實地生活著。
改變真的不需要一口氣就翻轉人生,你只需要一個人陪你走第一步。
❤️歡迎留言分享:你最近最想改變的習慣是什麼?
❤️或者,點進去看舒閔生活型態再造的網站,預約一個15分鐘的諮詢聊聊看
❤️歡迎追蹤我,用文字陪你一起用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