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我們花了大把預算請講師、租場地、做教材,員工上完課也填了滿意度問卷,好像大家都很開心,但最後回到工作崗位…一切還是照舊。
那堂訓練到底有沒有用?錢花得值不值?這正是我們常說的——訓練成效評估,必須被認真看待。
因為不評估,你根本不知道訓練是浪費錢還是賺到未來。
今天我們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教你用 4 個超實用的準則,來判斷訓練有沒有達到目的。

📋為什麼一定要做訓練評估?
很多企業覺得訓練只是「行政流程」,甚至覺得反正「上過就好」。
但訓練是一筆投資,沒有評估,你不知道:
- 員工學到了什麼?
- 行為有沒有改變?
- 對工作績效有沒有幫助?
- 對組織到底有沒有產生效益?
因此,評估不只是檢查,更是下一次優化的基礎。
🔍四個簡單又實用的評估準則
來,直接教你一招:記住這四個英文單字的開頭就好——R → L → B → R
就是:反應(Reaction)、學習(Learning)、行為(Behavior)、結果(Result)
🎈準則一:反應 Reaction
這是最直觀、也最常用的評估方式,就是問學員:「你覺得怎麼樣?」
✅ 通常分兩個層面:
- 情感反應:覺得課程有趣嗎?喜歡講師的風格嗎?
- 效用評估:覺得這堂課對工作有幫助嗎?內容實用嗎?
雖然這只是學員的「感覺」,但能幫助我們了解課程設計、講師表現、現場氛圍等是否符合期待。
📌 小提醒:效用評估的指標,比單純情感反應更能預測未來的行為改變。
📚準則二:學習 Learning
這個階段重點在於:「學員真的有學會嗎?」
✅ 評估方法可以很活:
- 考卷或測驗
- 小組發表
- 角色扮演
- 模擬實作
- 觀察表現
通常這個評估會安排在課程當天或結束前進行,比較著重「當下有沒有吸收」。
🚀準則三:行為 Behavior
這個部分最現實也最挑戰——學完回到工作崗位後,行為有沒有改變?
✅ 常見問題是:
- 上課的時候表現很好,但回到崗位後「打回原形」
- 新技能無法被同事或主管支持,最後不了了之
所以,這裡我們需要特別關注:
- 訓練情境和工作環境越相似,越能轉移應用
- 強調普遍性原則,而不是單一場景
- 主管要支持、同事要配合,工作氛圍要正向
- 提供具體移轉策略,幫助學員克服現場障礙
📈準則四:結果 Result
這是最終目的——這場訓練為公司帶來什麼?
✅ 可以量化的結果很多,例如:
- 員工離職率下降
- 生產力提高
- 錯誤率下降
- 客戶滿意度上升
- 獲利增加
甚至可以做「效益分析」,像摩托羅拉曾計算,每投入1美元訓練,帶來33美元收益。
這樣的數字,才能幫助管理層理解:訓練真的有用,而且划算!
🌱成功的訓練評估還需要什麼?
除了選對方法之外,還要記得:
- 高層主管的支持:主管帶頭重視,學員更有動力
- 文化氛圍的建立:讓學習變成常態,而不是一次性活動
- 訓練內容要跟企業策略扣緊,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我們相信:評估不是挑毛病,而是為了讓每一分投資,都更有價值。
💬來聊聊吧!你的經驗是?
- 你們公司現在有做訓練成效評估嗎?做到哪一層?
- 你覺得員工上課後,最難改變的是哪一個環節?
- 如果你可以設計一個簡單又有效的評估表,你會想問學員什麼問題?
📩 想設計一套「學得會、做得到、看得見成果」的訓練方案嗎?需要評估問卷、行為觀察表、或效益分析模板?
📲 歡迎加入花果山官方 LINE,一起設計出屬於你的訓練評估方案:
別讓訓練只是場表演,讓我們一起讓學習變成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