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習慣不是靠你變強,而是讓行為變小-阿祥_Sean
在我這陣子不停閱讀習慣養成的書籍中,我知道了動機是個不太可靠的同伴,你也許這個時刻興高采烈,結果沒多久就心灰意冷。
早上出門前還振奮地對自己說:「從今天開始,我要每天去健身房運動30分鐘(握拳)!!」結果上班的時候被主管念、專案進度delay、同事不給力,回到家還得處理一堆雜事…… 等你癱在沙發上,哪還記得今天早上許下的承諾?
這就是「動機」: 來的時候像打雞血,退的時候像洩了氣的球。另外我們還知道「意志力會消耗」,尤其在你一整天做了無數選擇、應對各種挑戰之後。試想一下:經過上班的轟炸、通勤的塞車、家庭的雜務,當你終於回到家,還有多少意志力能拿來改變自己?
還有那個最容易被忽略的影響因子"環境"。
我們都知道:好的環境能讓習慣不費吹灰之力地發生; 壞的環境,則會讓人不知不覺中又回到老路
所以很多人會問:那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養成一個習慣?
今天,就來介紹一套實用又正向的方法論——迷你習慣系統。

習慣從最小的行動開始,一點一滴累積
🪴 Step 1|寫下你的「好習慣清單」
打開筆記本,寫下你想培養的習慣,從生活、健康、學習到工作都可以。讓它們從你腦中蹦出來吧!
🔍 Step 2|每個習慣都問一次:「為什麼?」
把清單中的每一個習慣都問一次「為什麼我想做這件事?」最棒的習慣動力來自你真實的價值觀,不是他人期待。
像這樣:
- 我為什麼要運動?→「我想要變得有精神,不再整天疲累。」
- 我為什麼要每天寫作?→「我希望未來能靠文字打造自己的品牌。」
🧩 Step 3|把習慣簡化成「迷你級別」
請讓它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甚至自己覺得有點好笑😂,像是:
- 閱讀習慣:每天只讀一頁書 📖
- 運動習慣:每天只深蹲 5 下 🏋️♀️
你甚至可以告訴自己「只要打開書、不讀也行」,但你會發現 你 讀 了 。
⏰ Step 4|設定「習慣暗示」
這邊提供2+1種:
- 時間暗示:例如每天早上7點後(適合生活規律的人)
- 活動暗示:例如刷牙後、煮咖啡時(適合時間彈性的人)
- 隱藏版方式: 24 小時內完成即可,給自己彈性,自動減壓 ✅
傳統觀點認為好習慣只能有一種暗示,卻沒注意到壞習慣有一大堆暗示 ,並且只有一種暗示對某些人而言可能覺得受限又被強迫,並且會引發對意志力造成額外負荷的問題(因為要準時執行任務),然而使用迷你習慣的好處是它容易到可以不需要暗示或者可以有很多個暗示
而且讓迷你習慣有多個暗示還能排擠掉生活中的壞習慣(例如邊看劇邊吃薯片 → 改成邊看劇邊吃水果 🍎)
🎁 Step 5|建立「無關聯獎勵」
重點是:這個行為不需要表現多好,也要給自己獎勵!
- 做完深蹲後泡杯喜歡的茶 ☕
- 閱讀後給自己鼓鼓掌
- 或者完成後,打個 ✅ 也行
研究發現,意志力的恢復,與讓大腦感受到被獎賞密切相關。
📅 Step 6|用 APP 或月曆打勾記錄
推薦的方法是:
- 準備一張大型月曆,寫上習慣
- 每完成一次,就在上面打勾
📈 這讓進度變得可視化,也能帶來額外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 結語,也許你正在想
- 這麼小的動作,真的有用嗎?🤔
- 會不會做一做就不了了之?🤫
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很好— 我會在下一篇文章分享:迷你習慣實行中常見的問題
如果你等不及,也歡迎直接私訊我,想先知道完整的執行步驟與細節規劃,也歡迎私訊我,我可以提供一套適合你的迷你習慣起步指南 🚀

今天也打了一個勾 ✅ 迷你習慣不求完美,只求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