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緊繃!解鎖身心靈能量,活出最佳狀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引言:鬆開手,讓心輕舞

親愛的你,是否曾經感覺自己相當緊繃,就像一條拉滿的弦,快要到達極限,若再出一點點力,可能就會不小心斷裂?

如果你曾有這種感受,就代表你需要放鬆了。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有些人把工作當成全部,從來都不放鬆,就成為身心疾病的候選人。大多數人雖然也懂得調節身心,卻也可能因為付出的時間不足夠,無法健全調節,於是,身體裡經常殘留著外界所施加的壓力。

“根據「臺灣民眾常見精神疾患盛行率之變遷」研究顯示,國人常見精神疾患包括憂鬱、焦慮等,以30-45歲人口群盛行率最高,近十年(民國99-109年)的統計盛行率更高達25-27%,也就是每四人中即有一人有心理困擾。”(註1)

以上文字引自衛生福利部網站,「每四個人中即有一人有心理困擾」,比例很高。簡單說,我們走到街上,每遇到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可能有心理困擾。這樣想一想,感覺狀態似乎有些嚴重。但是,心理困擾是怎麼來的呢?通常是由於「弦」繃得太緊,又沒適度放鬆,長期累積而來。這時,人的身心靈已經「彈性疲乏」、失去靭性,沒有充足自我調節、自我恢復的能力,當然就會產生心理困擾。

因此,如果手頭工作一時做不完,家庭任務一時安排得不妥當,但,心理已經感受到壓力了,就請記得安排時間減壓。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事情做得再如何差,天不會塌下來;反之,如果不鬆手,身體可能會先垮下來。該鬆開手,就鬆開手,你的心才能因為手的鬆開而鬆綁。手鬆開,心將輕舞。請呵護自己,像鬆開的弦那樣,有時間恢復靭性。這時,你的心不僅能夠輕舞,還能自我調節,就不會落入彈性疲乏的困境,你也會自然而然脫離心理困擾候選人的名單。

鬆弛有度:智慧與活力的泉源

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麼有些人做不到放鬆?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很緊繃,卻不去休息,反而繼續工作呢?那些放任自己停留在緊繃狀態的人,也許陷入了一個思想的誤區:認為只有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他們相信,休息會耽誤成功。於是,他們不敢休息。

然而,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大腦會分泌過多的皮質醇,造成記憶力降低,也會影響人們的專注力與判斷力。過長的工作,使人產生「智力降低」、「靈感枯竭」的身心症狀。因此,休息不會耽誤成功,反而不適度休息,才會耽誤成功。

那些懂得適度休息、放鬆的人,更能獲得工作的智慧與活力。「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句話從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身上,獲得了驗證。阿基米德曾被國王交付難題,他苦思冥想卻毫無頭緒,只能暫停工作。他放下工作,去浴池中放鬆身心,沉浸在溫水中。突然之間,靈感猶如一道閃電般劃過腦海,他猛然頓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興奮地跳出浴池,大喊「尤里卡!」,意思是「我發現了!」他獲得靈感,也解決了問題。(註2)阿基米德懂得鬆弛有度,在身心靈自我調節之時,獲得寶貴靈感,提供他智慧去解決工作的難題。明白這個道理,你將會脫離「誤區」,同時找到智慧與活力的泉源。

想像與創造:解鎖內在潛能

人的身體有其潛能,心靈更有無限的想像力,但,在緊繃的壓力之下,大腦陷入「防衛狀態」。這時,正在運作的大腦是「下層大腦」,運作的目的是「預防危險」;與此相對的,具備規劃、想像、洞察、靈感、能做出智慧決策的「上層大腦」,則被「下層大腦」所劫持,陷入停滯狀態。有創意的「上層大腦」被壓力鎖住,無法正常運作,身心靈有再多潛能,也發揮不出來。因此,我們需要辨識自己的大腦,並在「下層大腦」過熱的時候,選擇停下手頭工作,放鬆身心,直到「上層大腦」重新接管,才能恢復想像力,解鎖內在潛能。

那些體驗過「上層大腦」創造力的人,都懂得進入放鬆狀態,透過無邊的想像力,讓心靈馳騁在無限的可能性之中,藉此創造出各種文學、藝術、哲學……的成就。例如,知名的哲學家康德,每天固定在下午三點半外出散步。(註3)這時,他放掉手邊工作,完全進入放鬆狀態,解鎖身心靈的潛能,與高維能量對接,就獲得各種奇思妙想。康德晚年能夠以一名出色的哲學家聞名於世,不是沒有道理的。

人類彼此之間的智商與情商,並有沒多大的差別。但那些懂得放鬆、解鎖身心靈能量人,從內在潛能中汲取靈感、活力與智慧,就活出了他們人生的最佳狀態。我們是否從他們身上學到秘訣,並且活出屬於自己的最佳狀態呢?

AI示意圖:在森林公園中放鬆散步的老人

AI示意圖:在森林公園中放鬆散步的老人

註1:延伸閱讀:青壯的心誰傾聽?心理健康支持擴大方案來了! 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月1日上路 (衛生福利部:焦點新聞,113-7-19) https://www.mohw.gov.tw/cp-16-79408-1.html 

註2:請參考維基百科:阿基米德「真假皇冠」軼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98%BF%E5%9F%BA%E7%B1%B3%E5%BE%B7 

註3:請參考維基百科:康德。”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規律,以至當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點半散步經過時來對表,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因為讀盧梭的《愛彌兒》入迷,以致錯過了散步的時間。”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C%8A%E6%9B%BC%E5%8A%AA%E5%B0%94%C2%B7%E5%BA%B7%E5%BE%B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查爾斯的身心靈沙龍
151會員
466內容數
身心靈文字創作者丨方格子 創作內容有:#心靈小品 #能量調頻 #情緒調整 #靈魂基因 #靈性療癒 #正念冥想 #肯定句 #INFJ
2025/07/23
初生鳥兒試飛的過程,可能遭到羽翼的磨損,給自己帶來疼痛,人類成長的過程也類似。真正的成長看似「不完美」,有許多錯誤,但,在地球上的生物,難道不正是從這種「不完美」的狀態啟動地球之旅嗎?
Thumbnail
2025/07/23
初生鳥兒試飛的過程,可能遭到羽翼的磨損,給自己帶來疼痛,人類成長的過程也類似。真正的成長看似「不完美」,有許多錯誤,但,在地球上的生物,難道不正是從這種「不完美」的狀態啟動地球之旅嗎?
Thumbnail
2025/07/22
外界雜音啟動頭腦的疑惑,讓自己陷入思維的辯論中,但,內在心聲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智慧。聆聽內在心聲,會聽見真實的自己,獲得生命的智慧,走出平安的人生旅程。
Thumbnail
2025/07/22
外界雜音啟動頭腦的疑惑,讓自己陷入思維的辯論中,但,內在心聲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智慧。聆聽內在心聲,會聽見真實的自己,獲得生命的智慧,走出平安的人生旅程。
Thumbnail
2025/07/21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的身體是承載一切的神聖殿堂,它默默支撐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值得我們用最深的敬意與愛來呵護。這份對自己的深情,永遠都不嫌多。
Thumbnail
2025/07/21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的身體是承載一切的神聖殿堂,它默默支撐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值得我們用最深的敬意與愛來呵護。這份對自己的深情,永遠都不嫌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會寫這篇文章 源自於玄玄心的文內有提及 因此觸動了我想要針對《鬆弛感》這議題,提出個人見解 現代人的壓力真的很大,都處於容易緊繃狀態。 被急速的節奏壓得喘不過氣來如被工作、經濟、家庭等帶來的焦慮恐懼濃罩,內在能量也因而被不停消耗(內耗之大)~ 人有時會感到焦慮,來自內心對外在環境的高壓、
Thumbnail
會寫這篇文章 源自於玄玄心的文內有提及 因此觸動了我想要針對《鬆弛感》這議題,提出個人見解 現代人的壓力真的很大,都處於容易緊繃狀態。 被急速的節奏壓得喘不過氣來如被工作、經濟、家庭等帶來的焦慮恐懼濃罩,內在能量也因而被不停消耗(內耗之大)~ 人有時會感到焦慮,來自內心對外在環境的高壓、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