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
- 本篇文章並未涉及任何營利目的,也未接受私立學校的任何利益,純粹客觀分析當前的教育環境。
- 本文將描述公立學校的現實狀況,若無法接受者,請自行離開。
升學之路漫漫長路,您的孩子走到哪個階段了?從幼兒園到大學,近20年的求學時間中,國中僅佔三年,約為升學期間的六分之一,為何私立國中如此受到家長青睞?為什麼公、私立國中的選擇成為眾多家庭的重要課題?
私立國中 vs 公立國中

相較於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提供的資源豐富且升學氣氛濃厚。至於網路上所提到的通勤問題,實際上在完善的校車服務下,並非關鍵。以下我們將深入分析私立國中受歡迎的核心原因。
一、升學榜單表現亮眼
眾所周知,私立國中在升學競爭力上遠勝公立國中。私校班級猶如「煉蠱」,各地菁英雲集,平均成績90分只能排班上第10名的現象比比皆是。
筆者過去就讀私立國中時,也經歷過這種挫折:國小時班上前三名的優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成績總在十名外徘徊,平均分92分僅排第11名,與前一名只差0.1至0.2分。
然而,這樣嚴格競爭下的結果顯而易見——全校每年考取前兩志願的學生數量,總是達到雙位數,甚至到了高中還能碰見許多國中同學。
升學榜單成為教師績效的直接體現,因此老師們更加賣力。儘管也有公立學校升學表現突出,但多集中在市中心地區。此外,許多私立學校採取超前教學,國一即教授國二課程,國二教授國三課程,讓學生升上國三後有更多時間複習、深入理解課程內容。
二、完善的管理與嚴格的制度
私立學校有明確的篩選制度與汰除機制,因此學生的行為規範相對良好。家長所擔憂的霸凌問題雖難以避免,但私立學校由於重視聲譽,教師對校園秩序的管理更為積極有效。
不少私校為維護校園環境與教學品質,會主動說服家長讓行為不良的學生「自願退學」。撇開政治正確與否不談,這種做法確實有效降低校園內的霸凌風險,而公立學校因法規與教育政策限制,往往難以採取如此明確的措施。
三、教師的積極投入程度
公立學校教師的工作穩定性高,所謂「鐵飯碗」讓教師之間親師溝通的積極度、處理問題的細膩度各異。學生的成績表現、品德操守與教師薪資無直接關聯,唯有靠個別教師的內在熱情才能真正妥善處理各項問題。
此外,公立國中多為常態分班,雖然教育部同樣規定私校須實行常態分班,但實際上許多私校會有變通方式,實現實質分班。你知道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我個人不是很同意常態分班,這個有機會再寫一篇文章討論。
四、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失效,比考試分數本質未變

家長若仔細檢視超額比序制度,會發現其由三大類組成:志願序、多元學習表現、國中教育會考。
首先,志願序幾乎所有學生皆能輕易獲得滿分,因為志願序的評分僅以學生所選志願是否與成績匹配為標準,幾乎不具備鑑別能力,實際功能形同虛設。
再來,多元學習表現細分為均衡學習和服務學習兩部分。
只要學生每科成績達到基本門檻60分,均衡學習分數便能毫不費力地取得滿分;而在服務學習方面,校方通常會提供各種活動與管道,包括志工服務、校內協助工作、擔任班級幹部及其他校外公益活動等,讓學生能輕鬆且快速地滿足所需的服務時數,進而順利取得滿分,讓原本用於區分學生差異的多元學習評量,實質上也失去了評比功能,幾乎形同形式上的操作而已。
如此一來,多元學習表現也失去了比較的意義。最終,決勝點仍落在國中教育會考上,這與過往的聯考或基測本質並無太大差異。
相較於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教師更積極輔導學生完成前兩項分數,加上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們自發地追求更高分數。這種情形也反映在公、私立學生比例上,從14年前的26:3變成現今的18:3。
結語
無論是選擇公立或私立,家長們最終所期望的都是孩子能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成長,並獲得成功未來的保障。私立國中之所以備受青睞,並非因為它們毫無缺點,而是它們確實解決了一些公立學校難以克服的問題。然而,每個家庭應依據自身狀況與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式,這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教育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