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作那麼拼命是為了什麼?老闆又不會因為你努力就幫你加薪。」
「你那麼認真,我們壓力很大欸。」
這是我在職場上,聽過最多次的兩句話。在我的職涯中,無論在哪一間公司、擔任什麼職務,總有同事對我的「拚命三郎」模式感到疑惑,甚至投以善意的勸說。畢竟,我們都看過這種現象:越努力的人,通常換來的不是升官發財,而是更多的責任、更多的工作。而那些「剛好就好」的人,反而活得輕鬆自在,甚至副業搞得風生水起。
社群短影音也紛紛傳遞一種訊息:「工作只是交換薪資的工具」,鼓勵大家擺脫職場限制,投入個人品牌與創業經營。但問題來了——不是每個人都能馬上變網紅、當KOL。 多數人仍然是在職場中,用心經營一份養家活口的穩定收入。
我把「工作」當成商業行銷實戰場
我的工作主軸一直是「業務開發」,尤其專注在與品牌客戶的合作上。這不是一件靠「努力加班」就能完成的任務,因為開發業務的本質是:
👉 了解市場與客戶需求
👉 內部協調資源並解決問題
👉 代表公司進行商業溝通與談判
這些技能,幾乎沒有辦法靠書本學習,而是要在一次次專案與對話中累積經驗值。 所以我從不認為工作只是「用時間換錢」,而是:
我用時間換取市場知識、產業趨勢、跨部門協作力,還有一整張的人脈地圖。
這些不就是商業競爭最核心的資本嗎?
打怪升級:我的職場成長模型
有一部很紅的動畫《我獨自升級》讓我感觸很深。主角從「人類最弱兵器」開始,透過每一場實戰挑戰來獲得技能、提升能力值,最後成為最強的獵人。
我認為職場也是這樣的升級系統,每一次專案都是一場BOSS戰,關鍵在於:
- 有沒有搞懂BOSS(客戶)的痛點?
- 能不能整合隊友(內部資源)打贏仗?
- 是否能快速學會戰術,並在下次應用?
六個讓你在職場中「邊做邊賺」的實戰心法
這裡分享我個人的六個工作策略,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理論,而是我從十多年商業開發中體會到、也能實際執行的法則:
1. 專注於工作上的專業,直到可以獨立應對客戶
先讓自己「能打仗」,才談得上升級。被客戶直接指名找你,是專業的最佳證明。
2. 想清楚你到底在「賣什麼」——不只是產品,也包含你自己
每一次溝通、簡報與跟進,其實都是「自我行銷」。你就是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之一。
3. 你能用的資源,不只有你手上的東西
真正高效的業務開發者,會整合PM、RD、製造端與行銷端的支援,讓自己變成「One Man Business Team」。
4. 找出突破點,並將「公司利益最大化」當成優先目標
幫公司賺錢、節省成本,就是你價值的最好證明,也最容易讓你擁有話語權。
5. 遠離所有負能量
能量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遠離愛抱怨的人,轉身去創造有結果的工作成果。
6. 相信每一分努力都在悄悄回報你
不要期待立刻有掌聲,而是相信你正在累積自己獨一無二的職場籌碼。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很累、加班很多,甚至覺得薪水不成比例,或許可以換個角度想:
你現在正在參與一場「真實商戰模擬器」,每一次提案、簡報、協調、談判,其實都是你邁向下一階段的鋪路石。
" 工作是收入,也是你的商業履歷 "
把工作當成一間學費全免、但訓練極硬的商學院。你會發現自己早已擁有了創業家應該具備的底層能力 — 只是你還沒意識到而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同樣在職場奮鬥的朋友,一起升級,一起賺更大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