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搶走實習生的工作,AI搶走科技業的工作,AI搶走很多人的工作。最近國外媒體有許多這類的報導。
例如The Conversation的報導提到,Z世代年輕人找工作時,實習生跟初階職位大量減少,職位的競爭激烈程度增加了14%。
職場新人常被指派的重複性、程式化任務,如資料輸入、行程安排、簡報初稿撰寫,例行且定義明確的任務,這些正是 AI 最擅長、可以快速自動把事情做好的類型。未來,這類型工作將被大量取代。企業會期待新人能做的是:學習運用 AI ,靠AI創新與跨領域執行任務。美國創投公司SignalFire報告指出,2024 年大型科技公司招聘人數裡,新鮮人只佔7%,遠低於疫情前水準,科技業的新進人員雇用比率較 2023 年再下降 25%。到2025這數據恐怕還會下滑。企業直接以 AI 取代新人:部分企業乾脆不再提供實習機會。
2024 年針對美國 800 名人資主管的調查發現:78% 的受訪人資表示,公司可能會因 AI 發展被迫裁減近期入職的年輕大學畢業生。有 11% 的公司估計,可能裁掉最近錄用的新人中的 15–30%。
在英國《衛報》的報導裡,擁有博士學歷的英國女孩投了700多份履歷,九個月都沒找到工作,每天修改履歷,曾在送出兩分鐘後就收到自動回覆的拒絕信件。另一位碩士生說她已投出約150份申請,但面試機會非常少。許多求職者發現多年高等教育,並沒有墊高想像中的求職起點,AI將帶來「一整個失望的世代」。
求職不順的年輕人,或許會哀嚎,早知道就選「好找工作」的科技。但熱門的科技產業裡,現在也強調「精準招募」,挖角能力強的「明星員工」勝過廣泛招人。
Forbes 報導,IBM 在 今年5 月,用 AI 取代了數百位人資員工,這是資遣 8,000 名員工計畫的一部分。另一家科技公司 Klarna 裁減了 40% 的人力,因為大部分可以靠AI取代。
微軟因為自動化客服中心的作業,就節省了超過 5 億美元,所以可以裁掉大量人力。而微軟現在有30% 的程式碼是由 AI 撰寫。
不過,製造業、金融業、醫療產業現在需要會運用AI的人才。無論是被裁掉的工程師開始踏入其他產業,還是想進入這些產業的年輕人開始學習用AI寫程式,能跟AI時代深度融合的年輕人不怕找不到工作。
只不過,如果只想靠學校教的就找到好工作,肯定是越來越困難。AI時代,學習資源近乎無限而且價格低廉,問題在於有沒有勇氣踏出跨界學習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