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手冊》第三章. 重點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本篇為重點整理,建議閱讀完文章後再來複習。

人類的終點

  •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會以分工、互相扶持的模式維持族群的生存,但這樣的結構隨著人類的進步開始有了變化,讓精神體認為人類型態無法有效的永久生存。
  • 人類發明了「錢」能將一切事物數字化,交易行為也改變了人類原本的社會性策略,也正式宣布人類社會開始走向資本主義。
  • 萬物資本化造成所有東西不需要經過人際互動,就可以透過交易取得,這樣的現象看似完美,卻也潛藏了許多問題。

1. 社會關係異化

  • 社會關係異化成了數字,人類開始與原本的群體切割開來,變成只專注於自己事務的社會齒輪,因為不需要互動就可以正常生活,讓人對族群與地區的歸屬感變得薄弱。
  • 社會議題變成了某部分人的工作與責任,讓人類無法清楚看清群體所面臨的困境,加速社會關係的破壞。

2. 社交孤立化

  • 人類透過社交、遊戲、分工等互動方式,學習社會規範的基礎認知-道德感,缺乏這些互動就會難以找到社交疆界,變成了一座座的社交孤島。
  • 人際互動包含行為、表情、語氣等,無法學習這些非語言表達會讓人對情緒的辨識與表達能力下降,變得無法整理自己的情緒。
  • 手機等科技產品有著拒絕溝通的能力,只要關上手機就可以把自己不喜歡的價值觀拒於門外,這樣的行為不但無法透過挫折學習社交技巧,反而讓自己陷入同溫層之中。

3.消費性思維

  • 消費性社會的出現,讓人類在做決策時偏向以消費解決問題,不再維持思考、判斷的習慣。
  • 消費行為是「轉嫁責任」的過程,讓人類思維變得單一化,被馴化為「用錢生活」的動物。

4. 我執的膨脹

  • 我執,是佛教術語,簡單來說就是對自我慾望的執著。我執這個概念存在於所有生物的基因中。
  •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已經足以滿足生存,開始將慾望轉向於意識層次,這種追求在社會關係異化後變得更加失控。
  • 人類無法透過物質消費滿足意識需求,便使自己陷入無法滿足的迴圈中,這個永遠無法滿足的我體就會加重執念、加重慾望

新世界的挑戰

  • 社會與科技的進步絕對是對人類整體良善的狀態,只不過我們需要思考:「人類能不能跟上進步?」
  •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資本主義的興起,我們日常必要發生的社交與運動急速下降,這讓我們的身體與心靈無法適應、開始生病。
  • 我們已經進入到需要「刻意練習」的時代,練習那些因為進步而被拋下的習慣,重新調整身心的平衡模式。

1. 持續精練情緒

  • 意識層面,只要維持精練情緒,就可以達到精神上的滿足,脫離消費主義的陷阱,維持生命的熱情。

2. 保持身體健康

  • 物質層面,現代人已經不需要花費大量勞動力去取得食物,取而代之的是高度重複的工作型態,這樣的分工狀態導致無勞動量高重複勞動量的畸形日常。
  • 維持運動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身為動物唯有持續不斷地「動」才能保持健康。

3. 放下執念

  • 社會層面,開始建立連結時,我執就變得不再重要,回歸原本社會性互動的生活模式,建立連結、獲得滿足。

跳出迴圈

  • 在赫爾曼·閔可夫斯基的「光錐」概念中,每一個事件(某一時間點上的某一空間位置)都會產生一個「光錐」,光錐侷限了未來與過去的範圍,而這也是知名小說《三體》所提到的「光錐之內皆命運」。
raw-image
  • 光錐分為三部分:
  1. 未來光錐
    你現在能夠影響的所有未來事件。(例如你說話後聲音能傳多遠)
  2. 過去光錐
    所有能夠影響你「現在」的事件。(例如太陽光走了8分鐘才照到你)
  3. 光錐之外
    不在這兩個錐子裡的事件——跟你「現在」無關,因為光速限制,它們無法影響你,也不會被你影響。
  • 如果我們將光錐的光源改成太陽,就等同我們的一生注定被囚禁在太陽的光照當中,不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改變結果,唯一能改變、能逃離光錐的方法就是改變太陽

意識的光源

  • 無法逃離光的範圍,只表示我們物理上的有限,不代表無法選擇命運,限制命運的主因更多的是意識上的光源:信念所產生的牢籠。
  • 信念是意識上的光源,我們一生的決策都被我們的基底信念所囚禁,即便是生活背景相仿的兩個人,只要他們所抱持的信念有所不同,所擁有的未來就會完全不同。
  • 信念是相信的念頭,也就是對一個觀念或視角的信任,這個信任的來源以及你為什麼相信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無條件的相信這個視角
  • 信念就像是手電筒的廣度,會導致你在做判斷的時候,能看到什麼與不能看到什麼,被你信念照到的地方才會成為你命運當中的真實。
  • 現在的信念是由過去的認知所堆砌的,並在未來帶來限制,這就是陷入迴圈
raw-image

改變光源

  • 改變光源-拓展信念是改變未來的方法,藉由知道讓生命的選項不只是原本信念所照亮的區域。
  • 我們能夠藉由學習、與人交流、嘗試新事物等方式增加更多光源、拓展視野,增加照亮的區域。

1. 閱讀

  • 閱讀就是作者將他的光源濃縮而製的成品,最好是閱讀一些與你原本認知不同性質的作品,重點不一定是完全讀懂它,而是要讓自己產生「原來可以這樣想」的新觀點。

2. 旅行

  • 透過旅行認識與體驗當地風俗民情,能拓展自己的視野,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3. 與人交流

  • 深入對談的交流方式與人交流,嘗試具有結構性邏輯性,類似於辯論的議題討論,有助於整理自己的思維,也能從別人身上看見自己的思考盲點。

4. 開放的心態

  • 開放的心態不是要全然接受,只需要停留在「原來還可以這麼想」的階段就可以了​,互相尊重彼此的正確,才能讓彼此找到舒服的互動節奏。

知道就好

  • 改變就只在一瞬間,但重點是你要將這份新光源當成是生命的禮物,而不是一份對舊有光源的干擾。
  • 不需要比較新舊光源的好壞,當你的生命被這些無窮無盡的可能性點亮之後,這些比較與執著就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蝴蝶效應

  • 不是所有狀態都能透過知道就好而得到結果,因為迴圈還分為意識層次物質層次
  • 意識層次:大多為內在問題(如想法、情緒等),多為思維上的習慣。
  • 物質層次:大多為外在問題(如環境、行為等),多為動作上的習慣。
  • 當不知道是物質層次還是意識層次的問題時,就無法有效的判斷解決方法。
  • 知道就好能夠跳出意識層次的迴圈,但物質層次要靠改變慣性力

終止挫折

  • 在改變的過程中,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只要感到疲憊,就表示你正處在「內耗」的狀態。*內耗是行動方向與慣性方向相斥時所產生的狀態
  • 物質層次的改變要用最小單位的力,不是與之對抗,而是要偏移原本的方向,就像2-4穩定身體所提到的一樣。
  • 記住:執行>結果,持續規律的執行比每次執行的結果更重要,不要因為練習的過程沒有成果而感到灰心,而是要觀察你的慣性方向是否真的有被你撼動。

人生使命

  • 意識是由高次元的精神體賦予人類的,意識沒有主觀性,無法理解物質次元的概念,所以精神體無法事先計畫、安排生命的過程。
  • 意識出現在物質次元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豐富的情緒
  • 精神體之於我們,就像是我們之於農作物,我們能透過農業從植物身上獲取農作,但我們無法知道植物們的興趣、喜好、流行些什麼。

天職與使命

  • 我們常說的天職與使命,是那些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在不同領域的發揮,往往與自身的基因與生長背景有關。
  • 基因會影響人的能力,這些先天優勢再加上後天條件,就能創造出各種形狀的獨特人類。
  • 人類會對自己早期接觸且具有偏好的事物產生趨向力,這些個性會被自己認定為天職使命,但這只是我們第二章精練情緒,所產生的「副產品」。
  • 人類被賦予意識的目的就是創造情緒,所謂的人生使命、功課,就是活出自己快快樂樂的樣子

因果業報

  • 業(Karma),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前1500年左右的吠陀文化,一個人出生的貧富貴賤,是來自前世行為的結果,人們相信必須透過祭祀取悅天神,才能讓業果顯現或獲得來世善報。
  • 佛教代表釋迦牟尼在西元前6世紀時,強調「因果業報」的自我負責,他認為業力是完全自然的機制,就像物理法則一樣,你造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 我的觀點:日常所有的意圖(意識)和行為(物質),都會影響到未來的命運意識影響的是命運的可能性物質影響的是命運的慣性力

慣性的影響

  • 慣性會影響一切,你所施加與承受的力會影響到你在物質次元的慣性狀態。
  • 你之所以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是因為一次的成功,而是過去好幾次的重複。
  • 不要輕忽生活當中的小舉動,每個最小單位的力都是撼動慣性力的關鍵。

控制業果

  • 在3-3蝴蝶效應有提到,調整慣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且小幅度的調整做功並保持覺知,大幅度的限制或抵抗的方式,就會造成內耗無法持之以恆。
  • 七情六慾不是人類的原罪,但會像野馬一樣不受控制,唯有學習握緊韁繩,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你的慣性力,掌握因果業報的自然法則。

自由意志

  • 自由意志的重點是能自由選擇「體驗」,你的心態決定你的處境。
  • 意志不需要用物質的狀態來定義自己,只要你能夠清晰地知道,現在的物質狀態與真實的自我並無關係,你就能維持你意志上的自由。

保持自由

  1. 意志的改變只在一瞬間:意志是流動的,我們隨時都可以調整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2. 不要用當下的選擇定義意志:人生會累積大量的選擇,但每個選擇充其量只能代表當下,意志的本質是自由的,不受選擇的影響。

心想事成

  •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會讓人產生一切皆可用物質滿足的假象,變成物質麻藥
  • 物質的存在應該只是輔助,是讓我們在生命中冒險、體驗的工具,當你無法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時,怎麼能知道要用什麼工具來協助自己心想事成
  • 達到心想事成的三個重點:
  1. 確實執行精練情緒的四個步驟。
  2. 清楚意識迴圈與物質迴圈的不同。
  3. 讓自己的意志保持自由。

成為人類

  • 人類是意識與物質次元的連接媒介,讓意識能在具有主觀性的世界中創造情緒。
  • 人類的生命就是要盡可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創造豐富的經歷,將這些人生經歷總和在一起,就成為了人類的本質-命運
  • 命運不單只是人類活著的時間,而是在生命過程中的經歷,這些由物質慣性力與意識的創造虛像能力所共同創作的故事,正是人類存在的真正本質
  • 命運的本質可以說是:意識創造情緒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定了-Think with Dean
18會員
66內容數
思考是跳脫慣性的唯一途徑,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些疑問的話,歡迎你來到這裡一起思考。
2025/07/23
本文探討人類與命運的關係,闡述命運並非單純的因果或神聖計畫,而是意識創造情緒的過程。文章從人類本質出發,認為人類是意識與物質次元的連結媒介,透過豐富的人生經歷創造命運。命運並非時間長短,而是經歷、體驗、感受與覺悟的過程總和。
Thumbnail
2025/07/23
本文探討人類與命運的關係,闡述命運並非單純的因果或神聖計畫,而是意識創造情緒的過程。文章從人類本質出發,認為人類是意識與物質次元的連結媒介,透過豐富的人生經歷創造命運。命運並非時間長短,而是經歷、體驗、感受與覺悟的過程總和。
Thumbnail
2025/07/19
心想事成並非單純的物質滿足,而是透過理解自身情緒,辨別物質與意識迴圈的差異,並保持自由意志,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理想生活。文章探討現代社會過度追求物質的現象,以及如何回歸內在,真正達成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5/07/19
心想事成並非單純的物質滿足,而是透過理解自身情緒,辨別物質與意識迴圈的差異,並保持自由意志,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理想生活。文章探討現代社會過度追求物質的現象,以及如何回歸內在,真正達成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5/07/18
探討命運與自由意志的關係,從意志的產生、虛幻的自由、真實的我到保持自由,闡述自由意志並非單純的選擇權,而是能創造虛像、自由選擇體驗的能力。強調心態決定處境,物質狀態不應定義意志,唯有拓展光錐,跳脫物質限制,才能保持意志的自由。
Thumbnail
2025/07/18
探討命運與自由意志的關係,從意志的產生、虛幻的自由、真實的我到保持自由,闡述自由意志並非單純的選擇權,而是能創造虛像、自由選擇體驗的能力。強調心態決定處境,物質狀態不應定義意志,唯有拓展光錐,跳脫物質限制,才能保持意志的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學人類設計》系列,正是為了讓大家自學及自行實踐HDS,讓大家活出設計本質。
Thumbnail
《自學人類設計》系列,正是為了讓大家自學及自行實踐HDS,讓大家活出設計本質。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根式化簡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根式化簡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根式化簡
Thumbnail
高中數學主題練習—根式化簡
Thumbnail
國文必考!六書是什麼?口訣幫你快速判斷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Thumbnail
國文必考!六書是什麼?口訣幫你快速判斷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Thumbnail
目錄 序 導論: 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1.0 從函數到函數算法 ......1.1 句子成份
Thumbnail
目錄 序 導論: 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1.0 從函數到函數算法 ......1.1 句子成份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編輯的基本功,是對文字的敏感度。
Thumbnail
編輯的基本功,是對文字的敏感度。
Thumbnail
蜜柑公子為大家分享這個「動態反思解說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生活中運用。
Thumbnail
蜜柑公子為大家分享這個「動態反思解說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生活中運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