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操作的轉職策略」:別人離職,我卻選擇加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當市場寒冬來臨,是職涯的「價值低點買進」時機

過去的某些熱門職缺,在景氣反轉時成為了「高壓鍋」。行銷與業務的工作在經濟衰退時壓力倍增,團隊士氣低迷,離職率飆升,公司也面臨補人困難。這看似是一場職場災難,但我卻認為:這正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這就像股市操作中的一個關鍵原則:「逢低買進,看長期價值」。在職涯中,「市場低點」通常意味著競爭者退場、門檻降低,而只要能撐住、做出成績,就是高報酬的機會。


🧩 實戰案例:在金融風暴中擁抱「冷門職缺」

在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期間,我選擇加入一間亟需重建業務的跨國公司,專責開發美國市場。這個部門前幾位對應窗口都已「戰死沙場」,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而我,卻主動請纓,跳進這個幾乎無人問津的火坑。

很多人以為我是「反骨、不聽話、愛自討苦吃的傻瓜」。確實,這樣的選擇風險極高,一旦業績不理想,全公司可能將矛頭指向我。

但我不是沒想過風險,而是用「管理學視角」去分析風險報酬比:


📊 多元視角的風險投資報酬分析

  1. 📈 老闆角度:逆勢投入,代表企圖心與責任感
    原本的業績是0,任何成果都是「正向貢獻」。對老闆來說,這樣的員工不是麻煩,而是解方。
  2. 💼 求職者角度:供需不平衡讓談薪更有空間
    市場冷,面試人少,代表競爭者變少,企業更願意開出談判空間。我能以相對有利的條件取得offer。
  3. 🤝 客戶/供應商角度:願意給新人機會,只求穩定溝通
    先前的窗口紛紛陣亡,客戶與供應商其實只希望有人能穩定對接。他們反而會更加耐心合作。
  4. 🌐 市場與高層角度:下行週期中,談判反而直達關鍵決策者
    越是困難時期,企業越傾向讓副總、總經理級別介入。這讓我有機會與真正的決策層對話,做出深層影響。


🌱 實際成果驗證「危機入市策略」

一年後,我在原本被視為失敗率極高的職缺中:

  • 讓品牌客戶在景氣寒冬中逆勢成長 20%
  • 協調產線持續供應,化解供應鏈斷料風暴,維持生產 4個月不停線
  • 年度營業額逆勢超車,成長 超過前一年表現

這不僅是我個人的職涯轉捩點,也是一場「低點轉職、精準佈局」的完美驗證。


🧠 管理學延伸:風險控制與逆向策略的價值

這樣的決策其實符合以下商業管理理論:

  • 風險報酬模型(Risk-Return Tradeoff):高風險環境下,只要控制得當,回報也往往比平穩期更可觀。
  • 逆向操作(Contrarian Strategy):就像投資中「別人恐懼時貪婪」,在職場中,「別人離開時進場」往往能獲得被忽略的高成長機會。
  •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當大多數人選擇安全職缺時,其實也錯失了在關鍵位置快速成長的可能。
  • 心理賽局(Game Theory in Career Strategy):少數人選擇冒險,反而能取得更多資源與主導權。


💡 不是逆勢,而是順勢而為的眼光

這些年來,我一次次在「大家都說不行」的時候選擇進場,並非我叛逆,而是我懂得風險計算與機會辨識。你的人生選擇,也許該從「看別人怎麼走」變成「想清楚自己怎麼贏」。

職涯其實也可以像投資一樣 "看對方向、撐住風險" 你就有機會在別人退場的時候,佔據價值灘頭堡。

你也是這樣熬過來的嗎? 歡迎分享你的經驗跟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瑞克的轉職人生
45會員
63內容數
分享職涯,轉職,換工作,正向面對,讓內心更強大的地方。
2025/07/18
職場總是充斥著「努力不一定有回報」的聲音,但作者以自身經驗,將工作視為「商業行銷實戰場」,並分享六個職場心法,助你累積商業競爭力,在職場中邊做邊賺,提升自我價值。
Thumbnail
2025/07/18
職場總是充斥著「努力不一定有回報」的聲音,但作者以自身經驗,將工作視為「商業行銷實戰場」,並分享六個職場心法,助你累積商業競爭力,在職場中邊做邊賺,提升自我價值。
Thumbnail
2025/07/14
本文以俄羅斯方塊遊戲比喻職場挑戰,闡述在資源有限、時間緊迫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精準解決問題,並從打工者思維轉變為企業家思維。文章探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不同職場生態,並強調瞭解決問題的本質,而非僅專注於執行。
Thumbnail
2025/07/14
本文以俄羅斯方塊遊戲比喻職場挑戰,闡述在資源有限、時間緊迫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精準解決問題,並從打工者思維轉變為企業家思維。文章探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不同職場生態,並強調瞭解決問題的本質,而非僅專注於執行。
Thumbnail
2025/03/30
從美劇《住院醫生》中資深醫師的教誨,反思企業決策與業務開發的關聯性。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專注於讓業務「活下來」而非評估業務價值的錯誤,並提出企業經營應注重資源最優化配置,而非盲目拯救虧損業務。文章強調核心競爭力、長期價值以及策略性放棄的重要性,最後給予企業經營與業務開發者三個建議。
Thumbnail
2025/03/30
從美劇《住院醫生》中資深醫師的教誨,反思企業決策與業務開發的關聯性。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專注於讓業務「活下來」而非評估業務價值的錯誤,並提出企業經營應注重資源最優化配置,而非盲目拯救虧損業務。文章強調核心競爭力、長期價值以及策略性放棄的重要性,最後給予企業經營與業務開發者三個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夥伴們!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熱門的話題:轉換跑道到底是不是在逃避啊?相信不少人都曾經在深夜裡,對著天花板嘆氣,想著要不要離開現在的工作,去追尋一個全新的方向。但轉念一想,又怕被說是半途而廢、逃避責任。這樣的掙扎,想必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吧?
Thumbnail
嘿,各位職場夥伴們!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超級熱門的話題:轉換跑道到底是不是在逃避啊?相信不少人都曾經在深夜裡,對著天花板嘆氣,想著要不要離開現在的工作,去追尋一個全新的方向。但轉念一想,又怕被說是半途而廢、逃避責任。這樣的掙扎,想必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吧?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聊到若已經有新工作,來思考提離職的決定;但有時也有那種先結束原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停下腳步,再找新工作的「裸辭」情形,我們也聊聊這種情況下的思考點。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聊到若已經有新工作,來思考提離職的決定;但有時也有那種先結束原工作,先休息一段時間停下腳步,再找新工作的「裸辭」情形,我們也聊聊這種情況下的思考點。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講述我的職場生活 由於我們是做銷售的,常常會著重於業績表現,我時刻警惕自己業績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不能否定我的工作表現;不過當然不是每位同仁都有這樣的想法,也許不談到業績還可以跟你嘻嘻哈哈,但一說到業績就會開始陰陽怪氣,甚至惡意中傷,這時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態度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講述我的職場生活 由於我們是做銷售的,常常會著重於業績表現,我時刻警惕自己業績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不能否定我的工作表現;不過當然不是每位同仁都有這樣的想法,也許不談到業績還可以跟你嘻嘻哈哈,但一說到業績就會開始陰陽怪氣,甚至惡意中傷,這時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態度呢?
Thumbnail
年後轉職是每年都會出現的現象。如果你/妳正在考慮轉職,釐清原因和自問自答是重要的一步。不要輕易被環境氣氛和一時的情緒影響,放輕鬆地去探索,相信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年後轉職是每年都會出現的現象。如果你/妳正在考慮轉職,釐清原因和自問自答是重要的一步。不要輕易被環境氣氛和一時的情緒影響,放輕鬆地去探索,相信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