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on Medium:
👉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 Carnegie's Ultimate Guide to Thriving in the Workplace]
你是否曾因一句無心的批評,讓合作夥伴從此疏遠?或總覺得自己明明有能力,卻總是得不到認同? 《人性的弱點》不只是一本人際溝通書,更是讓你職場、人際兩得意的心理操控寶典。

戴爾卡內基
戴爾卡內基是美國知名的作家和講師,他教導人們如何處理人際溝通上的問題。《人性的弱點》是他的著作,提供了處理人際關係、受人歡迎、說服別人等等的技巧。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但這本書的內容遠比我的筆記豐富百倍,建議有興趣的話還是要自己買來看。
📎人際關係的三大技巧
不要批評或指責、讚美他人、思考別人的需求
《人性的弱點》中有個重要觀點是,人在被批評時,往往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會開始為自己辯解。因為人都需要尊嚴,在被別人指責時,就會失去自己的尊嚴。
人渴望「受到重視的感覺」,因此相較於批評,讚美反而能讓人更發自內心的幫忙。這點我非常認同,還記得我在實驗室實習時,常常會在理論推導上陷入瓶頸,有一次開會時,我的導師說我研究的某一個部分只要在延伸一點,就能對實驗室很有貢獻(Contributive),而為了不讓導師失望,我那週超認真趕工,把導師提到的部分完成了。相較起來,批評只會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個領域,或是自己該不該換實驗室,才不會成為大家的拖油瓶。
作者也有強調,這裡的讚美指的是「真誠的欣賞」,而不是一昧的「阿諛奉承」,如果不斷地巴結別人只會得到反效果。
人都會優先考慮自己,因此在說服別人時,要從別人的需求出發,講出「別人能得到什麼好處」,而不是「自己想要什麼」。這是很基本,但是大家往往會忘記的道理。我在德國找時宿舍時,曾經在動機信裡面用很長的篇幅描述「為什麼我要申請這間宿舍」,不外乎就是提到對方的宿舍地點很理想、活動很精彩、房客們很活潑等等,但是也讓我一直碰壁。直到我開始將動機信加上「對方可以得到什麼」之後,我收到回覆的比例就大幅增加。我會說我會做菜,有舉辦活動的經驗,能夠給宿舍帶來更多的活力等等。
🎯受人歡迎的六種方法
真誠的關心、快樂的微笑、記住別人的名字、專注傾聽、聊對方喜歡的興趣、讚美對方
待人真誠聽起來很像廢話,但是在現代社會真的太少見了,因為大部分人都只在乎自己,因此哪些真誠地想了解別人的人,顯得很難得,也更容易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這個段落讓我想到我國中的英文老師,她在一次跟團旅行認識她未來的老公,原因是當她的父母在叫她夾桌上的牛肉時,那個男生淡淡地說了一句「她不喜歡吃牛肉」,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很真誠的關心,也讓這原本不相識的兩人後來步入禮堂。
《人性的弱點》中提到,要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相較於一堆不必要的裝飾,不如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因為單純的微笑具有感染力,就像我們看到嬰兒或小狗笑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跟著很開心一樣。
名字具有特別的力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記住。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作證他的想法。我在當兵時,有位長官記得我們義務役每個人的名字,這讓我們感覺跟他特別親近,比較喜歡跟他聊天,上課時也更專心聽他講課。
成為好的傾聽者,鼓勵對方聊自己的事,就能滿足對方受到重視的需求,近而讓對方喜歡你。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很重要。大家都想聊自己的事,因此要讓對方開口,並且表達自己感興趣,對方就會侃侃而談,進而成為你的朋友。
讓對方談他感興趣的主題也是一個技巧,如此一來,談話的過程就會變得很輕鬆愉快。當然不是指敷衍地讓對方一直講,而是真正打開心房了解對方喜歡聊的話題。
就像前面提過的,讚美他們是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的技巧,而要討人喜歡,也要學會讚美他人。因為人總是喜歡給別人的善意正向的反饋,這樣的正循環才能讓別人更喜歡你。
🧠讓人贊同你的法則
避免爭論、謙虛地表達意見、承認自己的錯誤、讚美對方、強調交集、給人說話的機會、讓對方自己體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世界、戲劇化地表達、激發對方的鬥志
《人性的弱點》指出,要讓人贊同你的觀點,就要避免爭論。因為爭論只能得到一時的滿足,而且會讓對方瞬間提起防備。相反地,先贊同對方的觀點,讓人卸下心房後再講自己的觀點,更能被人接受。因此,在聽到自己不同意的意見時,要學會控制情緒,不要被一時的衝動左右,禍從口出。
不要驕傲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因為這等於是在挑戰對方。相反地,應該要謙虛,留下一些讓對方可以表達的空間,這樣事情才有可以討論的餘地。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會讓對方沒有面子,進而持反對立場。
承認自己的錯誤不一定是壞事,這樣會讓情況變得比較柔和,對方也不會抱著要辯論的心態,而會真正的想要解決問題。
本書反覆強調的另外一點,是提出真誠地讚美,人都喜歡被人重視。也因此,一個真摯地讚美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將立場從辯論轉換成討論。
同樣地,找到和別人的交集,讓人站在自己這邊也很重要。透過找到雙方的交集,讓別人不斷地說「是」,這樣雙方才能達成更穩固的關係。
不要急著打斷別人也很重要,讓對方暢所欲言,表達完自己想要表達的,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作者也有提到,切身感受總是比想法來得更深刻。因此,讓對方體驗自己的意見是個很好的做法。這讓我想到,我曾經和要朋友一起看一部電影,他的個性比較強勢,因此他一般會選擇電影,但是那次我有個想看的電影。於是我「剛好地」看到預告並傳給他,看完預告以後他覺得這部電影感覺很有趣,於是就決定了。在他眼中,他主動「選擇」了他想要的選項,而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看的電影。
在進入討論前,要先了解對方的需求,思考「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在溝通時就可以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這樣更容易贏得對方意見。換位思考也能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盲點,以及解決對方真正的需求。
作者認為,相較於用口語說服對方,戲劇化地表達方式更有效果。就像電視廣告,都會將自己的產品和其他家的產品做出明顯地對比(牙刷的清潔效果比其他家好、洗衣精可以去除的髒污更多等等),才能讓觀眾留下更深的印象。
要提升效率,可以從「提升鬥志」出發,也就是激勵對方。給予對方比較的心態,就能讓他更有動力工作,提高產出。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小時候各項體育都會辦班際比賽吧。
🗣️說服對方又不引起反感的訣竅
批評前先讚美、委婉地讓人看到錯誤、先承認自己的錯誤、提問代替命令、保留對方的顏面
在批評對方前,先讚美對方,對方才比較能接受批評,也不會因此走心。
指出對方的錯誤很重要,但是不必用直接的語言。相反地,可以用更婉轉、暗示的方式讓對方自己心領神會。
作者認為先承認自己的錯誤也是一個辦法。
與其將人罵得狗血淋頭,不如給對方一個面子,讓他有台階下。這樣除了不會顧人怨之外,還可以起到激勵對方的作用。
📌 總結:人際關係,不是技術,是一種態度
看完《人性的弱點》,我學到的是一種待人處世的思維轉換。與其爭一時輸贏,不如贏得對方的心。你最想先實踐哪一條原則呢?留言告訴我!
💡 閱讀建議與貼心提醒:
- 這本書最適合誰? 非常適合覺得人際關係很「卡」,不想再學表面技巧,而是希望從「心態」根本改變的上班族、管理者或任何想提升溝通品質的人。
- 如何閱讀最有效? 不要一口氣讀完。建議每次只讀一個原則,並在接下來的一週裡,刻意在生活中實踐它,你會發現書中的道理真正內化成你的本能。
- 可能有的門檻? 書中案例較為經典,有些讀者可能覺得年代久遠,但請聚焦於背後的「人性心理」,這才是歷久彌新的核心。
如果你也認同「人際關係是一種態度」,並希望將書中的思維轉化為日常習慣,歡迎透過下面的連結購買。你的支持能讓我持續分享更多將經典化為實用的心得,而你也能開始這場關於「贏得人心」的練習。
→ 開始你的思維轉換練習:點此購買《人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