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團隊動力,除了薪水還需要這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週我在商務中心工作,認識到兩位前輩,他們專門替中小企業規劃薪酬獎勵制度、為客戶重新設計績效考核,希望讓「獎金」與「表現」更緊密連動。那是一套非常細緻、講究的硬底子管理功夫。

聊著聊著,我們忍不住都微笑著感嘆:「老闆已經給了錢,但Z世代還是很難管啊!」

的確,這是現在很多管理層的共同心聲:「我薪水也給得不差,獎金也有啊,但他們做的事,真的配不上這個薪水耶……。」但另一方面,員工當然也會有他們的情緒與心聲。

站在這些對話的中間,跳脫誰是誰非,我也發現一件事: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幸福了。

在物質條件逐步充足的情況下,我們的需求也慢慢從「生存」轉向「關係」與「自我實現」。於是在這樣的時代,單靠薪資制度,已經無法發揮作用。

只給錢,是短期激勵;只給愛,是空頭支票

簡單來說,如果你只給「愛」、不給「錢」,員工會覺得你在畫大餅、打嘴砲。但如果你只給「錢」、不給「連結感與認同感」,員工永遠都找得到另一家給更多錢的公司跳槽。

企業的激勵制度,早已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在當代職場裡,「薪酬制度」與「人性連結」是必須並行的雙主軸。

薪酬激勵,不是我的專業。但作為優勢教練,我想從心理動力與職場參與感的角度,給企業內部的管理者、HR,或部門主管,整理三個幫助你重啟團隊動能的切入點。

團隊動力的三個關鍵秘密

1|不是不努力,而是「沒放對位置」

有時你覺得員工很混,其實常見的狀況是,他只是不知道怎麼在任務中發揮他的強項。

像我自己為定期的電子報寫文章雖然花時間,但因為我熱愛閱讀學習、然後整理出我自己的想法,我的克利夫頓優勢中具備策略思考與關係建立的天賦,所以這個過程反而讓我越寫越有精神,有時候還搞到自己半夜太興奮,睡不著。

✔ 給主管的反思問題:

你知道你的每一位成員,什麼事做起來特別有效率、有熱情嗎?你有幫他們設計發揮的場域嗎?

2|工作關係不是交換,而是連結

以前我在 IBM 以及四零四科技 (Moxa Inc.) 的時候,每季安排與二線主管的1對1,是非常常見的。二線主管指的是直屬主管再上一級的主管。

這個刻意安排的1對1,很常時候我們在開始的30分鐘,都在閒聊近況,不談正事,只建立信任。畢竟二線主管離我還是有一點點距離,他們不像直屬主管或是同事,每天和我共事的時間很多;所以這段時間,成為我們最大的關係能量補給,也讓我感受到我的二線主管是在乎我、關心我的發展。必須直言不諱,很多人在 IBM 待很久,主要是因為組織內的團隊關係讓人們深度歸屬認同,倒不是我們的薪水福利多好。

✔ 給主管的建議行動:

不要等到一對一績效面談才跟夥伴聊心事。你可以從每週一次的「小聊五分鐘」、無壓力的早午餐、或日常的即時回饋開始,重建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3|認可是參與感的「渦輪加速器」

根據 Gallup 的全球研究,「有人在工作中認可我做得好」是一個關鍵的職場參與感指標。尤其在遠距與混合辦公時代,適時、具體的認可,更成為團隊持續投入的關鍵。

✔ 給主管的提醒:

只說「你做得不錯」這句話太空泛了。請改說:「你剛剛在會議中簡潔有力的回應,幫大家釐清了困惑,真的很加分。」主要須學習具體標註員工做得好的行為,以及他帶給部門的正面影響。這一招也很適合用在你的老公身上,他會更樂意拖地或洗碗。

結語:比起努力追趕Z世代,不如重新理解他們

與其一直嘆氣「這一代的年輕人怎麼這樣」,不如試著問自己一個問題:

「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才能願意投入?」

答案通常不只是「更多薪水」,還包含:

  • 我被放在一個我能做出貢獻的地方了嗎?
  • 我有被看見、被尊重嗎?
  • 我做的事,有人在意、有意義嗎?

薪酬制度提供了穩定的結構,但加上情感連結,才是啟動潛能的鑰匙。當你開始懂得用策略建立團隊動能、用人性連結點燃工作熱情,相信我,整個組織的氣場就會跟著轉變。

📩 想知道如何用優勢的角度協助團隊重啟動能?歡迎來信給我,一起探索更人性化、更有成效的團隊管理方式。

延伸資源

  • 我想進行蓋洛普克利夫頓優勢評估 — 蓋洛普評測與教練製作的中文說明

https://www.talentsgonewild.com/order-form-cliftonstrengths-assessment

  • 預約免費30分鐘優勢策略會談

https://www.talentsgonewild.com/strategysessi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aphne Lan的沙龍
8會員
36內容數
每人都有獨特的天賦,讓你與眾不同。Talents Gone Wild 與您分享如何發揮天賦才幹的最大價值,擴展釋放其中的潛力。
Daphne L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7
在做完 Gallup 優勢報告後,很多人會經歷一個「蜜月期」。覺得自己的天賦被看見了,開始對照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找到一種「原來我這樣是有原因的!」的感覺。 但蜜月期過後,有些人開始另一種疑問: 「我是不是太偏食了?怎麼老是只用那幾個優勢?別人都說要發展不同的面向,我是不是變得太單一了?」
Thumbnail
2025/07/27
在做完 Gallup 優勢報告後,很多人會經歷一個「蜜月期」。覺得自己的天賦被看見了,開始對照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找到一種「原來我這樣是有原因的!」的感覺。 但蜜月期過後,有些人開始另一種疑問: 「我是不是太偏食了?怎麼老是只用那幾個優勢?別人都說要發展不同的面向,我是不是變得太單一了?」
Thumbnail
2025/06/03
MBTI人格分類的I(內向)與E(外向)經常被誤用,許多人以此合理化自己的限制。文章旨在釐清內向與外向的真正含義,並強調每個人都有社交需求,只是方式不同。作者建議運用蓋洛普優勢系統,從更細緻的角度瞭解自己的社交能量模式,設計適合自己的社交節奏,而非被I人E人標籤所限制。
Thumbnail
2025/06/03
MBTI人格分類的I(內向)與E(外向)經常被誤用,許多人以此合理化自己的限制。文章旨在釐清內向與外向的真正含義,並強調每個人都有社交需求,只是方式不同。作者建議運用蓋洛普優勢系統,從更細緻的角度瞭解自己的社交能量模式,設計適合自己的社交節奏,而非被I人E人標籤所限制。
Thumbnail
2025/05/06
很多人做完優勢測驗後,第一反應是:「好像很準耶!」但下一秒就卡住了:「那我現在該做什麼?」 其實,累積數百次的優勢諮詢之後,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大多數人不是不想應用天賦,而是把「應用」想得太嚴肅、太難,好像一定要有個宏大的計畫,或立即翻轉人生才算數。 但我想說,應用天賦不需要這麼壓力山大。
Thumbnail
2025/05/06
很多人做完優勢測驗後,第一反應是:「好像很準耶!」但下一秒就卡住了:「那我現在該做什麼?」 其實,累積數百次的優勢諮詢之後,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大多數人不是不想應用天賦,而是把「應用」想得太嚴肅、太難,好像一定要有個宏大的計畫,或立即翻轉人生才算數。 但我想說,應用天賦不需要這麼壓力山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了解並激發員工的真實動機,是職場中每個管理者面臨的重要挑戰。Uri Gneezy 在其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創新的方法來診斷和解決這個問題-離職獎金。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企業留住真正有熱情的員工,還能讓那些失去動力的員工體面地離開。 首先,讓我們來看
Thumbnail
了解並激發員工的真實動機,是職場中每個管理者面臨的重要挑戰。Uri Gneezy 在其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創新的方法來診斷和解決這個問題-離職獎金。這個方法不僅能幫助企業留住真正有熱情的員工,還能讓那些失去動力的員工體面地離開。 首先,讓我們來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職場上,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力,正是讓薪資不斷提升的方法之一。聰明的職場高手,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亦是一種「加薪」手段。以下這四件事,看似與「加薪」無關,卻能幫助你大幅提升職場運,同時得到老闆和上司的肯定。 延伸閱讀:職場上真正「可怕」
Thumbnail
職場上,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力,正是讓薪資不斷提升的方法之一。聰明的職場高手,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亦是一種「加薪」手段。以下這四件事,看似與「加薪」無關,卻能幫助你大幅提升職場運,同時得到老闆和上司的肯定。 延伸閱讀:職場上真正「可怕」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薪酬管理在企業的成功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吸引優秀人才,還能激勵員工的表現。本文將揭示成功企業如何運用關鍵策略來合理設計薪資體系,帶給你一場關於薪資管理的魔法秀。
Thumbnail
薪酬管理在企業的成功中起著關鍵作用,它不僅能吸引優秀人才,還能激勵員工的表現。本文將揭示成功企業如何運用關鍵策略來合理設計薪資體系,帶給你一場關於薪資管理的魔法秀。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薪水不到位— 在於個人付出的時間、心力、甚至是智慧技能與得到報酬。通常會有對應參考的對象,會受到同儕、個人/家人期待、社會輿論所左右影響。 心受委屈了— 可能是長時間的壓抑、也許是一時間遭受不平的對待,或許還會有帶著互相比較的情緒,在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後而爆發出來。
Thumbnail
薪水不到位— 在於個人付出的時間、心力、甚至是智慧技能與得到報酬。通常會有對應參考的對象,會受到同儕、個人/家人期待、社會輿論所左右影響。 心受委屈了— 可能是長時間的壓抑、也許是一時間遭受不平的對待,或許還會有帶著互相比較的情緒,在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後而爆發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