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率的自我允許:從「不討厭自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我慈悲,其實就是把我們願意給別人的善意,也給自己一份。」
——克莉絲汀・奈芙,《自我慈悲的力量》

我們常說要善待別人,要有同理心,要為別人的痛停下腳步。
可最難的,是在自己疲憊不堪的時候,也願意給自己一點理解、一點喘息。

我們太習慣對自己嚴格了,嚴格到連「感到不好」都會被自己責備。
但如果我們願意重新開始——不是從更努力做得更好開始,
而是從「允許自己有情緒、有不確定、有做不到」開始呢?

這篇文章,就是寫給正在學習「不再逼自己活得像誰」的你。
願我們從低頻的允許出發,走向一種不再懷疑自己存在的溫柔自由。


低頻率的允許,是在混亂裡願意不再攻擊自己

人生有時候不是走在道路上,而是跌坐在原地。

當你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面對這世界,甚至連「努力過好生活」這件事都變成壓力,
那些曾經鼓舞人心的標語——什麼「正向思考」、「活出自己」、「自我成長」全都變得刺耳。

這時候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責怪自己。

允許自己不快樂、允許自己沒動力、允許今天什麼都不想做,
這不是墮落,而是一種情緒保全行動
就像是在風雨中先把自己擋起來,不為了前進,只為了不再流失更多力氣。

低頻率的允許,看起來不起眼,卻可能是你從自己身上撤下第一把利劍的那一刻。
不攻擊,就是開始療癒。


允許自己「還沒辦法喜歡自己」,是一種深層的溫柔

我們多希望能真正喜歡自己,可是啊,哪有那麼容易?

當你從小到大聽過太多否定的聲音,當你總是在關係裡感到不被理解、不被看見,怎麼可能說愛自己就愛得起來?

所以啊,不需要強逼自己馬上跨到「喜歡自己」那端。

你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還做不到喜歡自己,但我試著停止討厭自己。」
或:「我雖然還會懷疑自己,但我不再逼著自己每天要變得更完美。」

這種允許,不張揚、不劇烈,它只是一種內在的微調。
但當你願意對「做不到」這件事給出一點理解,就已經開始鬆開那個一直想把自己變好的人格。

那是你第一次不是為了改變自己,而是為了擁抱現在的自己而存在。

raw-image

允許自己「不討厭自己就好」,是內在重新長出呼吸的地方

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不再責怪、不再批評、不再深夜崩潰,
那不是因為你突然變成了更好的人,而是因為你開始「不那麼討厭自己」了。

這聽起來很小,但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內在和解

我們總以為要喜歡自己,就得先成功、變瘦、變穩定。
可真正的轉變,其實是從停止厭惡自己開始的。

你不再用負面語言包圍自己、不再每天和自己對抗。
你開始接受那些「還沒修好的部分」,開始願意和自己和平共處。

這一刻,你不再戰鬥了。
你給自己空間,讓呼吸變得自然,讓生活不再是一場場與自己的拉鋸戰。

那就是自由的起點,從「不討厭自己」開始,你才有可能走向「想好好待在自己身邊」。


高頻率的允許,是允許自己喜歡、靠近、敞開

當你從「不逼迫」、「不討厭」走到「願意靠近」,會發現一件很動人的事:

你開始允許快樂,而不再懷疑它的真實;
你開始允許自己愛一件事,而不再擔心做不好;
你開始允許自己擁抱與被擁抱,而不是預設自己不配擁有。

這種「高頻率的允許」,不是激情式的正能量,而是一種溫柔、穩定、安心的敞開。
你不再用「我應該怎麼樣」框住自己,而是用「我願意靠近什麼」來選擇生活的節奏。

你可能會發現,你喜歡陽光照進屋子的光影、喜歡自己做的早餐、喜歡某句你寫下的話。而這些喜歡,不需要被解釋或表現,它們本身就是生命的高頻共振。

這樣的你,不是變得更強,而是開始相信:
我不需要再證明什麼,才能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


📝 重點整理

  • 低頻率的自我允許,是從「不逼迫自己」開始,允許脆弱與疲憊存在
  • 中頻率的自我允許,是從「不討厭自己」開始,停止攻擊與過度修正
  • 高頻率的自我允許,是開始「靠近生命的溫度」,允許喜歡、靠近、敞開
  • 這是一條從自我保護,走向自我接納,再走向自我選擇的深層歷程
  • 真正的允許,是不急著變好,而是願意與自己現在的樣子在一起

💌 小提醒

允許,不是你放棄要求自己,而是你願意不再用錯的方式對待自己。

當你開始練習放過自己、願意不討厭自己、甚至慢慢喜歡自己,那些你以為遙不可及的幸福感,其實早就在你身邊輕輕發亮。

你不需要完美,但你值得被理解。
你不必閃閃發光,才配被喜歡。

願這份允許,成為你心裡柔軟的光,
無論今天你是疲憊還是茁壯,它都會等你,無聲地陪你靠近自己。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誠熙聊療
34會員
78內容數
這裡不是教你成為「更好的人」,而是陪你學會:「如何溫柔地擁抱當下的自己」,不再與自己為敵,而是攜手走過每一段起伏,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記得:「在這裡,你已經夠好了,也一直值得被愛著」--- 分享 情緒療癒 ✧ 與自己和解 ✧ 溫暖陪伴
誠熙聊療的其他內容
2025/07/29
正確的對待自己 從來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一生的練習 「成熟,不是更會責備自己,而是學會怎麼對自己溫柔。」 ——取自《自我慈悲的力量》by Kristin Neff
Thumbnail
2025/07/29
正確的對待自己 從來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一生的練習 「成熟,不是更會責備自己,而是學會怎麼對自己溫柔。」 ——取自《自我慈悲的力量》by Kristin Neff
Thumbnail
2025/07/28
「情緒低潮時,最可怕的不是痛,而是『無感』。」 ——心理學家 Hilary Jacobs Hendel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開心,只是突然不想靠近什麼。 沒生氣、沒崩潰、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也說不上來自己有多好。 你可以正常工作、應酬、回訊息,但心裡就是有個角落——靜靜地、冷冷的、不想被碰。
Thumbnail
2025/07/28
「情緒低潮時,最可怕的不是痛,而是『無感』。」 ——心理學家 Hilary Jacobs Hendel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開心,只是突然不想靠近什麼。 沒生氣、沒崩潰、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也說不上來自己有多好。 你可以正常工作、應酬、回訊息,但心裡就是有個角落——靜靜地、冷冷的、不想被碰。
Thumbnail
2025/07/27
「我們努力變好,不是因為喜歡自己,而是因為太害怕變成『不夠好』的樣子。」 ——改寫自《內在小孩的療癒之道》 30歲以前,我們總是說:「我想變得更好。」 但30歲以後,這句話聽起來,多了一點疲憊。 那些關於成長、自律、進步的語言,從鼓舞人的動力,慢慢變成一種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07/27
「我們努力變好,不是因為喜歡自己,而是因為太害怕變成『不夠好』的樣子。」 ——改寫自《內在小孩的療癒之道》 30歲以前,我們總是說:「我想變得更好。」 但30歲以後,這句話聽起來,多了一點疲憊。 那些關於成長、自律、進步的語言,從鼓舞人的動力,慢慢變成一種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了如何放下過往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對自己的信心進行喊話,並提出了放下成見、原諒自己或他人,並為自己而活的建議。文章內容深入淺出、易讀易懂。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3A省察卡 --忽略自己是假慈悲 我承認有焦急的部分 我因曾經的創傷失望 以致我對所有事情都抱著完美一次性完成 很怕別人會對我做得不好而有任何評價甚至是無視 習慣先開口承認自己什麼也是錯 時間久了忘記了人生其實只需要對自己交代 我承認有內疚的部分 我容
Thumbnail
3A省察卡 --忽略自己是假慈悲 我承認有焦急的部分 我因曾經的創傷失望 以致我對所有事情都抱著完美一次性完成 很怕別人會對我做得不好而有任何評價甚至是無視 習慣先開口承認自己什麼也是錯 時間久了忘記了人生其實只需要對自己交代 我承認有內疚的部分 我容
Thumbnail
自我疼惜/自我慈悲/自我關愛(Self-Compassion)是教導面對痛苦、苦難時,要如何透過自我疼惜的概念(包含善待自己、人類共同經驗及正念)來面對及接受苦難,由克莉絲汀·娜芙(Kristin Neff)博士所提出。本篇文章會提到自我疼惜的迷思及好處。
Thumbnail
自我疼惜/自我慈悲/自我關愛(Self-Compassion)是教導面對痛苦、苦難時,要如何透過自我疼惜的概念(包含善待自己、人類共同經驗及正念)來面對及接受苦難,由克莉絲汀·娜芙(Kristin Neff)博士所提出。本篇文章會提到自我疼惜的迷思及好處。
Thumbnail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Thumbnail
我忽然驚覺『真正的認識自己』這個過程,是在『接受』自己,與『放下』過往前,不能缺少的一個過程。人還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誠實的認識才能開啟自身的對話,才能知道那些是我們需要自我包容與自我接受的,而那些是我們可以保留的,那些是我們可以去除的。
Thumbnail
我忽然驚覺『真正的認識自己』這個過程,是在『接受』自己,與『放下』過往前,不能缺少的一個過程。人還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誠實的認識才能開啟自身的對話,才能知道那些是我們需要自我包容與自我接受的,而那些是我們可以保留的,那些是我們可以去除的。
Thumbnail
我的療癒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害怕愛自己",有不少人剛聽到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後退一步,因為東方文化認為,追尋自己的快樂是一種自私甚至大逆不道的行為,這種偏差的觀念,限制了許多人的幸福或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 個人的幸福和快樂必
Thumbnail
我的療癒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害怕愛自己",有不少人剛聽到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後退一步,因為東方文化認為,追尋自己的快樂是一種自私甚至大逆不道的行為,這種偏差的觀念,限制了許多人的幸福或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 個人的幸福和快樂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