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對待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正確的對待自己
從來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一生的練習

「成熟,不是更會責備自己,而是學會怎麼對自己溫柔。」
——取自《自我慈悲的力量》by Kristin Neff

我們都在努力做一個「更好的人」——更理性、更負責、更堅強。
但努力久了,我們卻越來越少問:「我有好好對待自己嗎?」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尊重他人、體諒別人、幫助需要的人。
可在這些教條裡,很少有人告訴我們:「你也值得被自己好好對待。」

我們總以為,正確對待自己就是要自律、要進步、要管理情緒
但在過度強調「變更好」的社會裡,我們往往變得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陌生。

你是不是也常在夜深人靜時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這麼容易累,這麼容易煩,卻還是對自己這麼不客氣?」

如果「正確對待自己」不只是行為準則,而是一種真誠靠近與溫柔回應,
那麼,這篇文章想陪你走一段這樣的旅程。


你怎麼對自己說話,就會怎麼對待自己

我們最熟悉的語氣,往往不是他人的聲音,而是內在自我對話。
當你遇到挫折時,第一個浮現在心裡的聲音,是不是常常是:
「你看吧,你又失敗了」、「你就是不夠好」?

這些話,也許是某個嚴厲的老師說過的,也許是家人無心的責備,也許只是社會集體灌輸的聲音——但我們把它們內化,變成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而這種方式,會不知不覺地決定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照顧自己、甚至選擇生活方式。

比如,你會不敢請假,因為心裡有個聲音說:「你這樣太懶了」;
你會勉強自己社交,因為害怕別人覺得你「不合群」;
你會在失敗後比任何人都更快地批評自己,
因為那樣比較安全——比較不會再被別人傷到。

改變對自己的語氣,是改變人生質地的第一步。
當你開始在心裡說:「我已經很努力了」、「我允許自己需要幫助」,
你也會慢慢學會以理解代替懲罰。


對自己好,不是放縱,而是理解「此刻的我,真正需要什麼」

「我是不是對自己太好了?」這是很多人對自我照顧的恐懼。

我們怕自己一鬆懈,就會變成懶惰、軟弱、不夠上進。
於是我們選擇繼續鞭策自己,像一匹必須一直跑的馬。

但「對自己好」從來不等於任性。
它不是讓你逃避責任,而是讓你在面對責任時,有更多資源可以承受。

就像一棵樹,要扎根夠深,才撐得起風雨。不是因為它不動,而是因為它夠穩。

你可以問問自己:

  • 今天的我,需要的是行動?還是喘息?
  • 我現在的疲憊,是來自惰性?還是來自長期的撐與壓?
  • 如果是我最好的朋友正經歷這一切,我會怎麼對他說話?

真正對自己好,是在這些時刻裡,選擇了「理解當下的自己」,而不是逼迫那個還沒準備好前進的自己。


每一次照顧自己,都是在重建「我有資格被好好對待」的信念

我們以為自信來自「做對很多事」,但其實真正深的自信,是來自一種內在肯定:我不需要完美,也值得被好好對待。

這個信念,很少在成長過程中被傳遞給我們。我們被教育要乖、要懂事、要上進,但卻很少有人說:「你不需要證明自己就值得被好好對待。」

所以,我們才需要透過一件一件小事,把這個信念重建起來:

  • 用心煮一頓飯給自己吃,而不是隨便對付
  • 為自己準備好睡覺的環境,而不是倒頭就睡
  • 告訴自己「這件事雖然沒做好,但你已經比昨天更懂得怎麼做了」

當這些照顧變成日常習慣,我們也會慢慢變成一個不需要再被愛才活得下去的人。
因為我們已經先給了自己足夠的愛。


開始練習對自己好一點,是潛移默化的和諧

很多人以為「好好對待自己」是一種要努力達成的狀態,
要做到夠溫柔、夠自律、夠穩定才算及格。

但其實,那是一種不知不覺中、慢慢內化的和諧感,
不是一夕之間的改變,而是日常裡一點一滴的修正與靠近。

有些日子,你會很貼心地照顧自己;也有些時候,你還是會對自己太兇,太快下結論。

但你會開始發現:「我怎麼又這樣對自己了啊…」這句話不再是批評,而是輕聲提醒。
而這種「意識到→調整→重新回來」的過程,就是你正在建立的溫柔循環。

對自己好,不是為了變成一個完美的人;
而是你願意在生活的小縫隙中,給自己多一點喘息,多一點寬容。
像一首背景音樂,不高聲,但一直在。
它讓你在世界很吵的時候,還能聽見自己。

這樣的和諧,不是震耳欲聾的改變,而是悄悄地,讓你開始相信——
「我這樣就很好,我值得這樣對待自己。」

raw-image

📝 重點整理

  • 你對自己說的話,會成為你與自己相處的方式
  • 對自己好不是放縱,而是理解此刻真正的內在需求
  • 小小的照顧行動,會一點一滴重建自我價值感
  • 「被好好對待」不需要條件,而是天生配得的權利
  • 正確對待自己是一條無止盡的修正與調頻,而非固定標準

💌 小提醒

你不需要再逼自己去配得、去達標、去證明。

請相信,現在的你,即使還在修補、還在摸索,也已經值得被好好對待。
願你在那些感到軟弱、猶豫、沒有方向的時刻裡,不再對自己補上一記重拳。

而是輕輕地,在心裡為自己留下一句話:
「今天的我,不需要變得更好,也值得被溫柔看待。」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誠熙聊療
23會員
63內容數
這裡不是教你成為「更好的人」,而是陪你學會:「如何溫柔地擁抱當下的自己」,不再與自己為敵,而是攜手走過每一段起伏,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記得:「在這裡,你已經夠好了,也一直值得被愛著」--- 分享 情緒療癒 ✧ 與自己和解 ✧ 溫暖陪伴
誠熙聊療的其他內容
2025/07/28
「情緒低潮時,最可怕的不是痛,而是『無感』。」 ——心理學家 Hilary Jacobs Hendel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開心,只是突然不想靠近什麼。 沒生氣、沒崩潰、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也說不上來自己有多好。 你可以正常工作、應酬、回訊息,但心裡就是有個角落——靜靜地、冷冷的、不想被碰。
Thumbnail
2025/07/28
「情緒低潮時,最可怕的不是痛,而是『無感』。」 ——心理學家 Hilary Jacobs Hendel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開心,只是突然不想靠近什麼。 沒生氣、沒崩潰、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也說不上來自己有多好。 你可以正常工作、應酬、回訊息,但心裡就是有個角落——靜靜地、冷冷的、不想被碰。
Thumbnail
2025/07/27
「我們努力變好,不是因為喜歡自己,而是因為太害怕變成『不夠好』的樣子。」 ——改寫自《內在小孩的療癒之道》 30歲以前,我們總是說:「我想變得更好。」 但30歲以後,這句話聽起來,多了一點疲憊。 那些關於成長、自律、進步的語言,從鼓舞人的動力,慢慢變成一種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07/27
「我們努力變好,不是因為喜歡自己,而是因為太害怕變成『不夠好』的樣子。」 ——改寫自《內在小孩的療癒之道》 30歲以前,我們總是說:「我想變得更好。」 但30歲以後,這句話聽起來,多了一點疲憊。 那些關於成長、自律、進步的語言,從鼓舞人的動力,慢慢變成一種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06/26
從小到大,我們都習慣了「贏才是目標」。 考試要考第一、比賽要奪冠、工作要升職、人生要精彩。 但誰來告訴我們,如果有天不想競爭了,還能不能好好活著? 被「必須贏」綁架的日子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世界,很少留給「剛剛好」空間。
Thumbnail
2025/06/26
從小到大,我們都習慣了「贏才是目標」。 考試要考第一、比賽要奪冠、工作要升職、人生要精彩。 但誰來告訴我們,如果有天不想競爭了,還能不能好好活著? 被「必須贏」綁架的日子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世界,很少留給「剛剛好」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在很多事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這樣乍聽之下是一個寬容且自律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學著對自己包容一些,因為人生能「從頭到尾」都陪伴我們的就只有自己⋯⋯
Thumbnail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所以大多數的人常常在很多事上對別人寬容,對自己嚴苛 這樣乍聽之下是一個寬容且自律的人,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要學著對自己包容一些,因為人生能「從頭到尾」都陪伴我們的就只有自己⋯⋯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讀者如何接受過去的自己,並喜歡現在的自己。提供了一些哲理金句和生活觀念,適合在人生困境時閱讀。希望讀者能夠找到力量讓自己快樂起來。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讀者如何接受過去的自己,並喜歡現在的自己。提供了一些哲理金句和生活觀念,適合在人生困境時閱讀。希望讀者能夠找到力量讓自己快樂起來。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對自己的內心進行一次溫柔的對話,不要過於苛刻。體察自己的心情,並給予自己溫柔和支持。我們一起來看看自己,好嗎?
Thumbnail
Self-compassion中文翻成自我疼惜,強調遇到困境時用憐憫心為自己保留一個盡量舒適的心理空間。
Thumbnail
Self-compassion中文翻成自我疼惜,強調遇到困境時用憐憫心為自己保留一個盡量舒適的心理空間。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