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碩博士生在研究路上,
會突然發現一個殘酷現實:
真正專注於自己的題目時,世界好像離自己越來越遠。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孤僻,
但更年長的研究者會微笑告訴你:
這不叫孤僻,這叫代價。
▋孤獨,是專注的副作用
當你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盯著資料、推導模型、寫 paper,
你會發現世界的節奏跟你的節奏完全錯開。
朋友聊的話題,你接不上;家人問你的近況,也無法三句話講完。
孤獨,不是因為沒人懂你,
而是因為你選擇了這條需要深潛的路。
▋庸俗,是逃避的結果
如果你想要隨時都被理解、被認同,
那研究的深度會慢慢被「迎合」沖淡。
你會開始挑簡單的問題,只為了快點發 paper;
你會開始做安全的題目,只為了讓別人看得懂。
庸俗,不是做壞事,
而是放棄了那條真正該屬於你的窄路。
▋年紀大才懂:選孤獨,才有機會不庸俗
孤獨是一種考驗,
逼你在沒有掌聲、沒有理解的狀態下,
還能不能繼續寫、繼續推進、繼續好奇。
這不浪漫,甚至很累,
但真正能讓研究留下痕跡的,
往往都是那些能撐過孤獨、不願意被庸俗收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