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多時候會有一點讓人不舒服的狀態,這裡指的比較屬於工作負擔或壓力,但不是那種不法侵害或是性騷擾狀況。人類習慣的戰或逃,逃就是屬於離職,畢竟俗話說不要做最大,但是職場待久了,就會發現有時候這邊逃了,下個地方又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試試看
有時候硬著頭皮試一次,如果運氣好過了,就會發現自己的經驗與能力又提升了一些。如果如自己擔心的沒有沒成功,那也多了一段經驗,假如真的還是如此不舒服,至少總是嘗試過了,未來也不容易感覺後悔。
#不舒服的調節
工作雖然佔據了我們醒著的多數時間,但終究還是要有一些生活的調節與重心,有一些非工作的朋友可以聊聊,有一些自己做了會開心的興趣,有一些運動的習慣,有一些腦袋的輸入,甚至是有一些其他的收入,讓自己知道也更有選擇等都是很需要的。
#有時候還是得逃
但有一些時候當自己嘗試過了,真的不行,相關調節也還是造成自己過大的壓力,甚至開始影響生理狀況,那麼,該逃還是得逃,有時候就真的是不合適,強求的不會幸福,沒有每個人都需要追求社會所定義的收入地位成就,看開這些不代表躺平,而是找到更適合自己奉獻的地方。
#還能改變點甚麼
如果自己不喜歡,就也不要這樣對待他人,事情如果可以做好,不需要傳承既有的溝通模式。當然,這會需要自己熬過那個不舒服,然後讓自己更往有權力的一方,這個時候才有改變的話語權,或者至少自己帶的小小團隊,一樣可以達成任務,但不需要搞得大家那麼不舒服。
#世代已經不一樣
上個世代或是自己的世代,也許會願意這樣拚一下,新的世代面對又是不一樣的成長環境與背景,不能期望用舊有的模式得到新的結果,就我的觀察,新的世代在職場初期,還是會在意工作的氣氛,不一定是要和樂融融,但至少內部目標一致,彼此尊重,也許有一點點非工作的話題,可能溝通上會更順暢。
重回招募團隊,馬上夥伴就已經要離開,面對招募需求與壓力,也確實需要有人手才能完成,對內多少人做多少事,對外盡量去溝通與努力囉。
對自己說聲:加油。

#人事阿崴 #HRfromZero